Author

Topic: 深圳创业文化样本 (Read 381 times)

member
Activity: 84
Merit: 10
April 10, 2015, 10:42:05 PM
#1
腾讯、华为、华大基因、大疆科技……深圳让人惊叹的创新科技公司层出不穷。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深圳以创新之城著称,其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领先于全国。

  从上市公司维度可见一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权威部门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深圳共有境内上市公司190家,已有94家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涉及新兴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的深圳上市公司中,新兴产业公司数量超过一半。

  让彭兴韵印象很深刻的一个对比是,深圳科技企业聚集的南山区在2012年人均GDP已经超过香港。彼时,南山区人均GDP为25万元,按当时汇率比香港大约高出3万多元。

  颇具市场化特色的是,这94家新兴产业公司以民营企业为主导,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其中有76家为民营控股公司或披露无实际控制人公司,且民营控股公司比例仍在不断上升。

  上述94家公司从涉及的行业来看对主要新兴产业实现全覆盖,特别是从事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产业的深圳上市公司家数较多,分别达到42家、25家和13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

  相比于其他地区,深圳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启动较早,深圳上市公司进入新兴产业的平均年限在8年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7年至2014年,深圳辖区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家数增长了两倍以上,占辖区所有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从32.29%上升至49.47%,资产规模增加了3倍以上,营业收入增长了两倍以上,净利润保持了年均13.08%的复合增长率。

  但除了启动较早,深圳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资本市场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深圳上市公司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资本市场充分发挥了资源配置功能优势,通过资金募集、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市场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促进作用。

  直接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颇大。前述统计显示,深圳上市公司新兴产业项目累计投入资金中,直接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投入占比达到21.75%。考虑到自有资金中有一部分是募集资金转流动资金后的沉淀,资本市场支持资金金额和比例已接近银行信贷支持资金。

  特别是在支持产业转型启动资金方面,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投入占比超过35%,在各类资金来源中排名第一。

  深圳公司比亚迪(002594,股吧)(002594.SZ)就是一个例子。这家曾被巴菲特青睐的公司借助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后投入大量资金于新能源这一普遍被认为“烧钱”的领域,经历积淀和转型,公司主业正由“手机、二次电池、汽车”改造成“光伏发电、储能电站、电动汽车”为重心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公司。

  资本市场的支持作用还远不仅如此。

  据前述统计,最近三年,深圳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市场股份支付等工具,进行了408宗并购重组事项,并购重组交易金额超过1200亿元,帮助公司拓展了新兴产业领域,促进了公司产业链的延伸,为公司产品升级、市场拓展、节约成本、技术引进等方面带来积极作用。

  此外,2007年以来,深圳共有63家上市公司实施了114次股权激励,激励家数占辖区上市公司总数的33.16%,远高于全国平均比例。累计授予各类股份10.96亿股(份),折合金额(按初始行权价格或股票转让价格)约117.64亿元,其中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92家次,占比为80.70%,累计激励金额94.59亿元,占比为80.41%。

  “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做股权激励,一方面对公司减小财务压力有很大的好处,另一方面又能极大激发公司员工的工作潜力。”深圳本地一家曾参与设计股权激励方案的创业板公司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

  深圳的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新兴产业企业发展的全周期。前述统计显示,深圳作为中国创投机构集聚地,创投机构在支持上市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初期阶段发挥的作用明显。深圳94家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中,有64家公司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曾得到创投机构的投资支持,比例达到68.09%,其中34家公司创投机构持股比例超过10%。

  彭兴韵认为,正是因为深圳资本市场体系如此完备,才形成了一个非常适合创业创新的城市氛围。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