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细数创业的那些不易 (Read 294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476
Merit: 250
April 16, 2015, 05:01:14 AM
#1
读南七道的《创业维艰:为啥大多数创业者都不开心》,感慨颇多,突然想起我接触过的那些创业者。我接触到的那些创业者,远达不到南七道文中提及的那些人物的高度,我也不能揣测他们是否开心,但我能感受到他们创业的不易与艰难。

往往,我们看到的创业者都是光鲜的,可是,更多的人却并不为我们所知。其实,创业世界远比我们写字的人想象的要残酷得多。并不是每位创业者都师出名门,有巨头提携,或者是某些大公司的高管;也并不是每一个创业项目都一出世就广受追捧,身边风投云集,甚至像贾宝玉一样生出来就含着块美玉。更多的人,是在困难中披荆斩棘,是在财务困顿中坚韧不拔,是在不被看好中继续守望。

与那些成功的创业者相比,很多草根创业者的设想不一定差,甚至堪称优秀,但往往不被人关注,慢慢的也就湮没在互联网飞快的历史长河中。而我遇到的那些人,有濒临被淘汰的,有正在努力的,也有取得一些小小的成绩的,这里我把他们分成三类。

第一类:生不逢时,连某一个时代的尾巴都没有拽住,就被这个时代给淘汰了。

我认识一个开发论坛验证码的小团队,小到连一个公司模样的名字都没有,或者是小到被我给忘记了。知道他们,是通过一位朋友的介绍,一晃已有几年。当时这位朋友说他有几个小兄弟,开发了一种论坛验证码。与传统的输入数字、汉字、字母验证码不同,他们的验证码验证方式是用鼠标把某个标记放到人形图像的某个位置才算验证成功。这几位小兄弟,开发出来产品,却找不到投资,给别人用也是白用,最初的资金已经即将耗尽,已经穷的快连饭都吃不上了。我心里想,如今的论坛都没落了,谁还要往验证码这样的产品这里投资呢?朋友希望我能帮他们一下,我建议他们去参加一些创业比赛什么的,可能会有收获。但我心里明白,这只是敷衍。我只能说他们生不逢时,连PC时代的尾巴都没有拽住,就被移动互联网这个新时代给淘汰了。

第二类:赶上了时代,但迟了些,对手很强大,周围环境固定的思维方式已经形成,但依然坚持自己的“另类”,不让自己淹没在茫茫人海。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点餐App未来必须面对的三大难题》。里面说的内容虽然不算太内行,但最近一段时间来一些对餐饮O2O的非议,说明这个行业确实有些问题。当然,我那篇文章也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其中有一个叫淘啊哈的创业团队的人联系我,跟我交流他们的运作方式。他们做O2O本地生活服务APP,产品不同于目前的流行形式,有自己的特色。他们很希望能有人或媒体能关注一下他们,给他们做一点报道,扩大一些知名度,好能更容易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我给他们一个建议,他们可以直接与媒体联系,让媒体报道。他解释说,团队初创,虽然小有成就但还远未到那么烧钱的地步。而项目确实又很有特色,如果不为人知有心有不甘。他告诉我,他们的团队很有韧性,会一直坚持。当时我默然,其实这样满怀信心为了自己理想奋斗的人何止是他们啊,还有很多很多,而又有多少能被人知道呢?创业难,为人所知更难!

第三类:因为国内缺乏国外的那种成熟的互联网生态环境、合适合拍的收购方,他们的产品做得很好,但就是感觉差了那么一点点。未来,如果有了合适的环境和对象,或许会有很好的希望。

当初微软收购Sunrise时,我写了一篇《1亿美元收购Sunrise,微软的“捆绑式”进攻》,来分析这次收购。在现在看来,如果我再写这个话题,除了我原来的”进攻“思路,我还会着重写这样一个主题:“因为微软的生态圈子里缺少Sunrise这一块拼图,所以它才值1亿美金,在别人那里,他也许就不值。因为需要,所以昂贵。”当时的那篇文章,吸引了一个同是做历法APP的国内团队老黄历的注意,他们的一位运营人员跟我交流这桩“大买卖”时,我曾经给他们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如果能形成一个生态圈子,多好。各自为战,始终是个APP。”今天再想这个问题,我发现,很多创业者只是缺少机会。如果某个大鳄正好也像微软一样缺少一块拼图,自己又懒得去费时间开发这款产品,那有可能成为这块拼图的某项产品会不会就“功成名就”了呢?就像以前百度收购91助手、今天收购安全宝一样。

在人生中,我们都是创业者。但我们看到的,大多是成功者,而更多的奋斗者、正在起点与成功中间跋涉的人,却往往不为人知。如果我们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或许他们的命运就会是另一种样子,我们的生活也可能会更丰富。关于创业者的激情,南七道的文章最后引用了一句话,叫“因为山在那里”。我想把这句话引申一下:“山在那里,但山前面还有一条河。可我们还是要过去。”以此,来表示我对那些不易的创业者的尊重。

作者:姜伯静 | 来源:iDoNews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116.shtm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