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新媒体为何成为了“虚浮之气”的代名词? (Read 346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420
Merit: 250
中青报曹林的《学新闻的第一份工作别去新媒体》一文,令新旧媒体之争再度在舆论场发酵。很多新闻专业人士撰写文章纷纷回应曹林这篇文中对新媒体的认识并不客观。例如,闾丘露薇就对此答案予以纠偏:“如果可以,从专业的大机构开始做起”。

新媒体为何成为了“虚浮之气”的代名词?对新媒体的偏见或刻板的印象绝不是平白无故在脑中生发出来的,事实上,如果你每天花在新闻客户端或微信公众号上时间足够久的话,慢慢地甚至也能察觉到新媒体的这种“虚浮”(这里并无贬义)。

随手点开搜狗微信界面,映入眼帘的热门微信文章标题都是“这个女人震惊了整个中国!”、“他35岁,娶了死了丈夫的女人,结果竟然是这样!!”“好美、好伟大的单身少妇..”等诸如此类的,但点击进去之后呢,不过是某个综艺节目选手在秀技能,或者某个自娱自乐的自拍视频。由此,得出“标题党统治新媒体”的结论似乎也不为过。

还有更多的微信阅读号抄袭成性,换个标题和文章插图,抑或干脆作者名字来源出处一概不写,俨然自家原创的派头。这也是订阅号的一大问题,当一个读者集中关注了某些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的微信订阅号时,却发现一些内容相似度极高,再定睛一看,只是文章本身改头换面了一下而已。这些抄袭者大多都是个人经营或企业零成本经营,而在中国特色环境下,大家对版权也没那强烈的维护意识,看到某个账号抄袭了自己的文章,愤怒之后也就过了。

新媒体还习惯于在新闻热点的“相关性”上做文章,而非新闻调查的可靠性、客观性和深度上。一个新闻热点出来,编辑或记者想到的,历史上,别国有没有发生过其他类似的事情。其实这些所谓的“类似”是极度可疑的,但是在“标题党”理念的灌输下,这些反而变得没那么重要了。

当载体改变,我们呈现出来这样一种错觉:堕落的新媒体,堕落的新闻生产价值观!但我们不能忘了,人群中,对娱乐新闻偏好的肯定多过对时政新闻偏好的,一如同为看电影,去看商业特效酷炫大片的总会多过去看艺术片的。想一想,在过去没有天涯情感贴的时代,没有网络鸡汤可以喝的时代,不是还有《青年文摘》《知音》供人们八卦和麻醉心灵嘛!

新媒体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它就是未来的大趋势,无论国内国外,知名的纸质媒体都在向新媒体转型过渡。毕竟这是“大众化阅读”向“分众化阅读”变革的时代,人们再也不想拿到一份报纸时,仅有里面的一篇专栏是自己想读的,其他的内容于其而言都是鸡肋,订阅一下这个作者的自媒体或者网络专栏显然是更便捷的办法。

而纸质媒体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优势,但我们也得承认,即使不从技术趋势的角度说它已是明日黄花,在中国特色的言论环境下,对那些有理想和抱负的新闻从业者来说,纸媒的条条框框和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无形内在审查都会使得“专业”一说黯然失色。

作者:何熠 | 来源:iDoNews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