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互联网金融,应当立足于实体经济? (Read 369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476
Merit: 250
这是肯定的,一切都要立足于实体经济,当然互联网金融也有反过来促进实体经济的作用。
sr. member
Activity: 420
Merit: 250
在BAT中,百度是做互联网入口的,腾讯是做社交的,阿里是做生态的。都说雷军善于下棋,谋于布局,而马云的布局能力也丝毫不弱雷军。

支付宝从一开始便瞄向的是银行银行的饭碗,从最初的第三方支付到余额宝的推出,马云蓄谋筹划之下,一举开启了互联网金融时代,打的传统金融措手不及。

不过互联网金融似乎高兴的有些太早。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第三方支付依旧围绕着BAT来进行,而P2P、众筹、新型电子货币等发展的情况却不尽如意。

P2P过去的一年可谓毁誉参半,作为近两年的“吸金”重地,P2P备受风投的青睐,短时间内涌出上千家P2P平台,仅2015年3月P2P网贷行业整体成交量便高达492.6亿元。

然而繁华之下仍然难以掩饰的,P2P平台的跑路潮。仅2014年,国内共有275家P2P平台出现各种问题,其中跑路的占46%,提现困难的占44%,停业的占8%,其他占2%,许多投资者血本无归。

P2P具有收益高、资金门槛低的特点,导致很多投资者罔顾风险,而P2P的暗箱操作从而加剧了风险系数。经济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实体经济带动,而实体经济本身却受制于生产。

而众筹则点燃了许多人当“股东”的梦想。据《中国互联网众筹2014年度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众筹募资总额累计9亿多元,其中四季度超过了4.5亿元。

相对P2P平台,众筹并没有受到太多的诟病,京东、淘宝、苏宁都分别上线了自己的众筹项目。然而国内的投资人并没有意识到众筹的风险其实不比P2P平台低多少。

从互联金融发展来看,走向平民化市场化是股权众筹的大势所趋,然而很多刚入门的投资者只看到收益,并没有意识把自己的一部分工资收入拿来做股权众筹是要承担风险的,可能血本无归,也可能获得大额收益。

而这些众筹平台也在有意回避高风险的问题,目前中国众筹市场虽然平台众多品类繁杂,但大多数是“团购+预售”的变相购物模式,并不算是真正意义的众筹。

对于草根创业者来讲,股权众筹解决了初期资金来源的问题,然而创业本身就是九死一生。多数人看到BAT上市的狂欢,却忽视了无数炮灰的存在。

谈起电子货币,大家更多想到的是比特币。比特币基于一套密码编码、通过复杂算法产生,这一规则不受任何个人或组织干扰,去中心化,被很多人认为是“世界货币”。

然而,比特币首先是人为创造的一般等价物,总量变化不够灵活,在进行大数量或者长线持续交易的时候市场的反应很明显,超过一定程度的交易容易被放大产生破坏性。

比特币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存在于有人认为它有价值,从这一点上来看比特币又像没有中央银行没有相关国家的现代货币。

从这一点上看,比特币属于无根浮萍,一旦有人认为它开始不再值钱,那么它既没有背后作为支撑的信用体系,也没有人可以进行主动调控,只会贬值,甚至一直到不值钱。

所以,我很认同经济学者贾红宇的看法:“互联网金融的未来的发展趋势,归根结底还是要跟实体经济中的企业生产、个人消费对接在一起。”

无论是P2P、众筹都应该指向实体经济,首先实体经济抗风险能力高,投资风险较低,例如互联网金融平台云联牧场采取和内蒙古力农牧场合作的方式,将投资者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而牧场的产品则直接面向个人消费。

这种模式,打通企业生产和个人消费,促进了畜牧业生产和升级,并给予投资者稳定的收益。而多数互联网金融平台只是单纯的集资—放贷——返还收益,一旦资金链断裂,投资者便血本无归。

作者:麦可 | 来源:iDoNews 专栏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193.shtm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