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经济学能像汪国真一样流行吗 (Read 357 times)

hero member
Activity: 490
Merit: 500
May 01, 2015, 09:01:45 PM
#1
诗人汪国真去世的消息,勾起了很多人的记忆。我记得,有一次老师的作文题是让我们就汪国真那首著名的“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写读后感。我一看这个题,心里就哀叹一声:“老师,你是故意折磨我的吗?”因为一看这个题,就知道老师期望我们写些什么腔调的东西,让我写预定腔调的东西,对我是很大的折磨。很多喜欢汪国真的人抱怨别人的诗很难读懂,而在我看来,汪国真的诗则很难读不懂,大概这是汪诗成为语文老师出题最爱的原因吧?
我这么说没有贬低他人的青春记忆的意思,我也很尊敬逝去的汪老师。我只是想说一下我所认为的汪诗流行的原因。
汪国真流行,并不是因为他写出了什么新东西,而是因为他迎合了流行的东西。比如“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很流行,而实际上,在这之前,有“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人的心胸”、“再高的山也会被人踩在脚下”之类的流行格言,很明显,汪诗只是对这些格言的模仿。
汪国真另外一句名诗“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而在他这首诗之前,《风雨兼程》这首歌已经很流行,歌词中有“今天你又去远行,正是风雨浓……就这样风雨兼程。”
例子很多。总之,在同学们的抄本上,基本上对每一首汪诗,我都能看到当时某种流行腔调的影子。
后来经历越来越多,我逐渐意识到,很多流行的所谓的新思想、新创见,其实并不新,而是因为它们巧妙地(或者说恰好)迎合了流行观念。而处在流行中的人们,需要选择一个代言人,这个代言人可以让他们感觉自己不是在追逐流行,而是追逐一种新东西。
要说最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肯定非凯恩斯莫属。主流经济学家说凯恩斯发起了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所谓的“凯恩斯革命”,是指从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发表之后,“政府不断挖坑、填坑就可以产生需求、刺激经济发展、摆脱经济危机”成为流行的经济学理论。挖坑论不是凯恩斯的原话,但总结的是凯恩斯的观点。凯恩斯《通论》中赞扬的是政府建金字塔。
但,挖坑论真的是凯恩斯的“创见”吗?《通论》发表于1936年,实际上,在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就驳斥了挖坑论。巴斯夏说,政府挖坑、埋坑产生了看得见的“需求”,但看不见的是,原本可以用于有益途径的资源被消耗在无益的挖坑填坑中,也就消灭了资源在有益途径中同样可以产生的需求。巴斯夏1850年去世。也就是说,巴斯夏提前近100年就批驳了他那个时代的凯恩斯们。
凯恩斯并未提出任何创见。即便错得离谱的挖坑论,也不是他的发明。他只是迎合了早就普遍存在于人心中的一段错误的思维结构。具备这样一段错误的思维结构的人们为什么选择了凯恩斯作为“经济学革命”的象征?因为凯恩斯本就是著名经济学家,且《通论》充满了数理符号,看起来很创新、很科学的样子。
这就像汪国真。人们喜欢汪国真,是因为汪国真恰好把当时的流行腔调表述得像诗。为什么后来汪国真再也没有写出流行的诗?因为流行腔调变了。现在流行各种仓央嘉措。
当然,把汪国真和凯恩斯相比,对汪国真是很不公平的。汪国真表述的是正能量,而凯恩斯主义则是专门制造灾难的。可惜得很,凯恩斯主义目前还正在给老百姓制造灾难。
经济学如何才能像汪国真鼎盛时那么流行?也许有人会问:凯恩斯主义不就挺流行的吗?但,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不是经济学思维的流行,而是反经济学思维的流行。经济学家张维迎说,理念改变世界。不改变凯恩斯主义的流行状况,世界变好的速度会很慢,甚至会变坏。
很多经济学家有很好的原创思想,但很多精彩的原创思想哪怕经过数百年,也未必有流行的机会。不要说经济学,自然科学也是如此。日心说和地心说就斗争了数百年。好思想不会自己创造流行,要想让精彩的经济学思想有汪国真般流行的机会,需要很多传播者来慢慢改变。有人负责原创,还得有更多的人努力改变流行。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