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政府对钱做了什么手脚 (Read 305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364
Merit: 250
May 01, 2015, 09:19:15 PM
#1
15世纪,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支持航海事业,他名下的航船每年要从非洲运回大量金银。这些钱经过挥霍和赏赐,从莆萄牙开始,像涟漪一般在欧洲大陆上散开。发现美洲大陆之后,大量金银矿被发现并开采,无数贵金属被运回旧大陆,同样引起波浪式的物价上涨。金银是全球货币,这种现象随着国际贸易波及到世界各地。研究财政史的人们会发现,16世纪到17世纪的中国明朝,白银价格也在持续不断地下跌。
按照经典定义,通货膨胀指的是市场上流通货币增加。这些金银的突然猛增当然可以算作通货膨胀。尽管造成某些方面的混乱,这种通货膨胀和当今国家货币体系相比,其害处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大量金属矿藏被开采出来,它们可以用来锻造、生产,甚至用来装饰。市场上切实增加了可用的商品,这是绝对的财富增加。现代法币体系下,每年甚至每个季度,国家都向民众抛洒纸币,往银行输入一串数字,民众能得到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得到。
你也许能看到,民众的账面财富都在普遍增加,工厂销售数据年年攀高,民众工资也在不断上涨,人们对数字增长喜闻乐见。问题是,人们劳动生产之目的乃是为了真实财富,政府往民间注入纸钞和货币数字,财富能源源不断增加吗?显然做不到。否则,政府成天地印刷钞票就好了。很多人小时候都思索过,世界上穷人那么多,大家都缺钱花,政府为什么不努力印钱,让财富极大充沛?现在知道了,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商品服务,而不是数字增长。耶稣曾经发挥神迹,把七个饼和几条鱼掰开分食,就让四千妇孺得以肚饱。政府不是大神,不可能凭着纸墨数字就能无中变有,济世救人。
很多人会说,政府发行货币不直接生产财富,却可以组织经济运作,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增长。这是非常流行的说法,也是现今主流经济学的根基理论。不只中国,世界各国莫不如此。我们生活在一个通胀时代,根本原因就在于主流思想接受了这样的观念。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货币源于广泛交易的一般商品,历史上通用的金属货币,都是人们自愿选择的结果。市场会自动地发现最易于流通的货币,并且运作良好,根本不需要政府组织生产。纯粹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法币,它们的历史并不漫长。近代几百年货币史就是一个法币依附并攫取自发货币的过程。黄金本位时代,货币背后都有对应的黄金储备,钞票上的面额单位通常也是重量单位。尽管政府限制黄金实物流动,却承认钞票是黄金代用券,除此之外并无价值。现在居然有人宣布,没有法币系统,经济就会瘫痪,岂不是过于自大?
相比于自发货币,法币具有很大的缺陷,那就是缺乏竞争,质量低劣。货币理当和任何商品一样,接受市场的检验。成色不足的金银,供应过量的贝壳,资产不足的商号银票,都很可能被淘汰出局。法币却没有这样的担忧,它由国家垄断发行,强制供应,质量低劣简直是理所当然。在过去的黄金本位时代,法币可以兑换成黄金,民众手上那点钞票多少还有点保障。后来黄金脱钩,政府发钞没有固定的锚,空口凭说,注水之严重可想而知。虽然很少看到恶性通胀后的崩溃画面了,事实还是,我们生活在一个钞票迅速变薄的时代。
现在主流的经济学家很少鼓吹恶性通胀,却几乎一致地拥抱“温和通胀”。这不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妥协,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完美安排。这种观点的代表是货币主义学派,他们相信温和通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个“温和”之程度,说法不一,有弗里德曼的“3%准则”,也有紧盯一篮子物价准则,也有GDP发展速度准则,总之货币一定要随经济发展供应,否则市场就会出现“紧缩”。在以后文章里,我将着重分析“温和通胀刺激经济”之谬误,这里我只想强调,现今几乎所有国家的通胀程度已经超出经济学家划定的警戒线,只是有些严重,有些受害没那么深罢。
由国家信用提供支持的法币系统,背后没有真实的商品价值,这决定了每一次注入都是稀释,转移分配。伪钞犯往市面投入几千万足以乱真的假钞,在民众中间流通几个月,很多甚至没有被发现。这里面谁受损失?当然是社会全员,他们的钞票被摊薄了。伪钞犯凭借一点儿印刷技术和印版油墨,就在市面上不劳而获地掠取,我们能看得到他的不正义。国家往市场上注入无价值的钞票,其实就是合法伪钞,必定有人受损,有人获益。
反思现代国家的法币体系,当然不是呼吁一夜之间废除。这既无必要也不现实,重要的是反思其根深蒂固的弊病。改良有轻重缓急,这需要很长过程,单单变恶性通胀为所谓“温和通胀”,就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如能做到也已经功德无量。不管怎样,对现有法币体系进行系统性批判,对于我们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乃是十分必要的事情。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