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股民吐槽:天天谈泡沫 还能不能愉快地挣钱了 (Read 453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322
Merit: 250
到时就要玩跑得快了。 Grin Grin Grin
sr. member
Activity: 420
Merit: 250
 再举两个大神级的例子吧。格林斯潘

  美联储前主席,他在2014年出版的《动荡的世界》中坦称,“2008年金融海啸之前,我以及强大的美联储理事会都没有看到任何衰退的迹象”。他还捎带着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知名投行摩根大通银行等机构的经济模型同样失效。回顾往事,他哀叹,监管者无法识别泡沫发生的时机,或者准确预判泡沫将在何处发生、所造成损失的规模和扩散程度有多大。

  朱利安·罗伯逊

  老虎基金的创始人,资产管理规模最高220亿美元,全球天字第一号的对冲基金,他的基本面价值投资方法影响了华尔街一代对冲基金经理。千禧年初,网络股泡沫疯狂下,罗伯逊坚持的价值投资方法突然失效。他被迫清盘老虎基金,在给投资人的信中,他无比感伤地写道,“追捧科技、互联网及电讯股份的狂热不断升温,我绝对相信,这股狂热迟早会成过去。但我很难估计这改变何时出现,我没有任何心得。”

  他的确没有想到。因为一个月后纳斯达克就见顶了。即使预测对了,又会怎样?

  让我们看看房市的例子吧。这次的主角是万科和任志强(微博),都牛逼闪闪的。

  2008年万科年报说:

  市场的底部在哪里,而它又将在何时出现?然而遗憾的是,这是一个万科无法回答的问题。在我们看来,市场的顶点和底部根本无法预测。这是因为,市场是一个分散决策的复杂系统。市场的每个参与者都具有各不相同的心态和判断,各自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他们的行为或多或少都影响着市场的结果。最极端的买方行为决定了市场的顶点,而最极端的卖方行为决定着市场的底部。但对不确定对象的极端行为做出准确预测,这本来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2009年万科年报再度重申:

  早在农耕时代,气候变化对收成恐怕有着更重要的影响。那么,当时一个勤勉的耕作者,是否应以观测天气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呢?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在这样一个充满复杂性的年代,人类占卜未来的知识瞬间显得苍白。作为一家企业,我们对于经营环境变化的预知能力,未必就高于一个古代农夫对天气的预测。回到田间、聚焦沃野,或许才是更务实的选择。万科不做预测。实在不在好意思,万科的年报写得太好了,我就直接抄了。

  在万科放弃预测的同时,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一直坚定看多房市。而且,他都看!对!了!

  结果在这里:

  任志强看对了,他的华远地产市值151亿。

  万科不做预测,A股最新市值1750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对不重要,做对重要。

  享受泡沫时,要找好退路

  先抄个段子:

  每次泡沫来时,总有两种人:一种人不停地指出泡沫会很快破灭,另一种人欣然在泡沫中游泳。前一种人越来越聪明,后一种人越来越有钱。

  对此,国内知名投资者、东方证券副总裁王国斌不以为然。他说,前者不可能越来越聪明,后者不可能越来越有钱。在市场充满泡沫的时候,没人能告诉你市场会走多远,人们所犯的最大错误是在于参与泡沫、享受泡沫时不找好退路。

  看到没?最重要的事是,找好退路。说得更明确点,你要卖得好,把牛市的钱真正挣到手。

  请不要奢望能卖在顶部,因为你无法预测泡沫何时破灭。

  这样,就只有两个次优选择了。一是逢高减磅,卖在顶部的左侧;一是确认熊市后,清仓走人,卖在顶部的右侧。

  但无论卖在左侧还是右侧,你都不要太贪心。

  卖在左边,你有可能是过早离场,必须忍受踏空的痛苦。“私募教父”赵丹阳的经历是个不错的案例。

  2007年,从上证指数超过3000点后,赵丹阳就开始强烈看空并清仓,踏空牛市,最后不得不提前清盘。当年,上证指数大涨133%,而赵丹阳旗下的五只信托基金最高的收益率才48%。

  2007岁末,在《致投资者的一封信》中,赵丹阳坦言:“我们在H股10000点,A股3500点实现了我们的收益。回头看,我们过早地出局。指数的顶和底永远是个谜。”

  卖在右边,意味着不可能全身而退,毫发无伤。

  A股的统计数据表明,大盘点位创新高后,跌幅超过20%,才可以确认泡沫破裂市场转熊。在下跌20%后,清仓出局,那还是要有相当的心理素质。

  啰嗦了一大篇,总结一下,我要说的其实就五句话:

  牛市都是有泡沫的

  没有人猜得到泡沫能走多高、何时结束

  别听那些谈泡沫瞎扯淡

  重要的是准备好从泡沫上撤退

  想全身而退,没门!做投资还是要知进退,钱赚不完

(中国基金报)
sr. member
Activity: 420
Merit: 250
 第二篇:天天谈泡沫,有意思吗?

  来源:微信号“小基础快跑”

  最近,谈股市泡沫的越来越多,都有点让人觉得不胜其烦。

  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一直顽固地认为,惟一重要的事情就是从股市中赚到钱。谈泡沫,纯属扯淡。

  我知道,这说法有点伤人。有无道理,请往下看。

  没有泡沫 何谈牛市

  所有的牛市,无论是长牛还是慢牛,最后阶段都是加速上涨,终结于疯狂。无一例外。

 
上证指数 2005年-2007年

  上证指数从998点到6124点,2年上证指数涨幅超5倍。2007年10月份上证指数见顶时,市盈率为56.16倍。

  从450点到5132点,十年指数涨幅超过10倍。2000年指数见顶时,市盈率一度高达152倍。

  从800点到12495点,5年指数涨幅近15倍。1990年见顶时,指数市盈率已超百倍。

  喊泡沫的人往往成了笑柄

  市场一走高,喊泡沫的声音就起来了。此轮牛市也不例外。

  春节后,就有投资大佬义正言辞地说,理性也许会迟到,却从来不会缺席,创业板终究会一地鸡毛。

  最近的炒得比较热的是一个财经作家,认为《资本市场疯了》,恫言“这应该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所有试图置身其外的人,都不出意外地将成为受伤者。”

  我只能说呵呵。顺便告诉你两个事实:

  前者在2013年创业板指数不足1000点时就开始看空了。今天创业板指数收于3618.23点,期间涨幅406.85%。

  后者在2014年12月 10日写了篇文章《我为什么从来不炒股》,当时上证指数2940.01点,创业板指数1572.69点;今天上证指数4910.90点,创业板指数3618.23点。期间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数分别上涨了67%、140%。

  喊泡沫,把自己喊成笑话,并不新鲜。经典的例子是原摩根士丹利的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他早在十年前就看空中国楼市,而这十年中国楼市经历了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目共睹。

  同为首席经济学家,谈泡沫这事,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要诚实得多。

  梁红说,讲泡沫就是“其实我不懂”。因为我不能告诉大家泡沫是什么时候起来的,为什么会起来,也不能告诉大家泡沫到了哪个阶段,它会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破裂。

  所以,下次再碰到讲泡沫的,请看看他在本轮牛市起点的2014年7月前,有无喊人进场。因为,我相信:没有猜到开头,何以能猜对结局。

  没人能预测到泡沫何时破裂

  每次见到别人预测泡沫,我总在想,这得有多自信或者多无知。

  因为这事,连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都不敢做。

  2002年,在伯克希尔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说,“泡沫的演化基于人性,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它会破裂,或在破裂之前它会膨胀到多大。芒格和我过去在上百只股票上有过做空的想法,如果我们实施了,我们可能已经变成了穷光蛋。”
sr. member
Activity: 420
Merit: 250
【导读】今天基金君看到两篇关于泡沫的评论文章,都很有意思,转载给小伙伴们阅读,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哈~

  第一篇:泡沫熟了

  作者:微博博主@Newsfeed

  唐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有一个故事:超日王为了羞辱佛家,召集各派宗教辩论。佛家的如意论师胜了99个对手,只剩最后一个。最后的辩论,提及“火烟”一词,国王和对手们都纷纷起哄说先有烟而后有火是常识,如意论师错了。如意论师百般解释也没人听,愤而写下“党援之众,无竞大义。群迷之中,无辩正论。”咬断舌头而死。

  “在结成朋党的众人当中,不要争论重要义理。在迷失本性的众生中,不要讨论真正的学说。”在市场上面对狂热的众人时,理性的分析往往失去意义。A股到了现在的阶段,基本面分析,估值分析都意义不大,只有心理分析,反身性分析和量化分析才更能触及到问题的本质。

  潜意识主导行为

  在一片狂欢的气氛中,现阶段A股的参与者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自身强大的潜意识所控制。潜意识对人的控制程度大到难以想象。在一个实验中,一个美女在平地和危险的万丈悬崖之间摇晃的木桥上分别拦住男大学生做简单的调研问卷,然后留下自己的电话。结果事后木桥上做过调研的男生打电话回来搭讪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地上做过同样调研问卷的。原来,人在高处危险的地方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潜意识里把这认为是心动。

  人类总认为自己有自主自由,凡事自己决定,殊不知很多时候人是自己潜意识的奴隶,投资更是如此。大脑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c)推动人类寻求回报。试验发现,当一个人的投资获得良好的回报后,大脑的伏核变得兴奋,促使人变得更贪婪,寻求更具风险的投资。一旦参与泡沫,开启了潜意识的贪婪,人就彻底沦为了自己潜意识的奴隶而无法自拔。大多数人不能逃顶可能不是看不到风险而是人性使然。在泡沫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人的大脑伏核极其兴奋,主导了人的行为,愿意冒更大的险,从而无法摆脱自身的命运。顶不是技术上的难题,而是人性的死穴。索罗斯参与泡沫但总能出来,但他要看心理医生。想要不做潜意识的奴隶,唯有理性与原则。但市场如此狂热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其中者谁也不可能保持理性,坚持原则。

  反身循环主导资金

  “三人成虎”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的反身性故事,远远早过索罗斯。当足够多,足够重要的人相信一件事,仅仅是对未来的想法就变为了现实,这件事很可能就真发生了。信息不畅,无法判断的时候尤其如此。

  反循环示例

  目前的A股,存在着明显的反身性循环。实体经济不好,造成货币派生下降,资本外流,造成外汇占款减少,基础货币不足。为了应对,央行只能放水注入流动性。而由于实体经济回报不佳,流动性不会进入实体经济却进入了股市,推动股市上涨,获得高回报。这样一来,反而抽走实体经济中的流动性,也让居民存款搬家到股市。实体经济的流动性进一步紧缩,央行进一步释放流动性,流动性进一步流向股市,获得高回报,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股市一飞冲天。正因如此,股市才会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牛气冲天,而且是经济越不好,股市涨得越高,股市不断从实体经济中抽血获得动力。

  期权定价公式发明人之一FischerBlack认为,只有两种方式能在市场均衡的情况下仍然获利。第一,从央行干预中获利,因为央行为了稳定经济不顾损失(反正印钱是百姓买单)干预货币和信用市场。第二,从市场的流动中,预先获知供需平衡的走向,从而跟随流动获利。这次A股的泡沫,这两者都占了。

  资金在反身循环的带动下追寻市场趋势。“‘市场总是对的’这一幻觉是由参与和认知功能的反身互动所创造的。实际上,市场几乎总是错的,但市场的偏见在自我实现与自我否定阶段的暴涨/暴跌交替过程中都得到了验证。只有在拐点,盛行的偏见才被证明是错误的。”目前看,A股的反身循环还没有走到拐点的迹象,还会继续自我验证,自我循环,资金还会持续涌入。

  量化显示潜在风险

  从量化角度看,泡沫的一个数学特征就是价格的超指数增长。资产泡沫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为其“超指数增长”的特性。由于泡沫一旦形成就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且最后也有可能缓慢消散,因此,参与泡沫是理性的行为,因为有可能及时出来锁定收益。但是,无数个体理性的行为,有可能最终变成大众的集体疯狂。

  无论从基本面还是量化数学分析,A股都已经是明显的泡沫,价格的上涨只能通过不断流入的流动性推动,让下家用更高的价格买入来实现。模型预测A股将在6月初上涨到5500-6000点附近发生剧烈震荡。另外,几个原理不同的量化模型交叉验证显示,目前A股市场结构严重扭曲,一致性和协同性急剧升高,正在酝酿黑天鹅事件。一致性和协同性急剧上升带来的风险在赤壁之战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中了“连环计”,把所有船用铁链连接固定,造成协同性急剧升高。而曹操的船都是木船,非常一致。一旦小概率事件发生,东风吹来,敌人火攻,就酿成了大祸。

  泡沫面前,任何理性的分析都显得苍白无力,任何警告都会被视作踏空者的抱怨。就在众人狂欢之时,泡沫却已经悄悄成熟。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