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瞧,互联网圈的这些熊孩子们 (Read 272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476
Merit: 250
June 02, 2015, 04:47:22 AM
#1
又是一年六一儿童节。在网络上,各种什么忆童年、童年忆都如同“放出来的恶鬼”一样霸占了我们的屏幕。不过放心,小内肯定不会这么干的。我们今天来聊聊互联网圈里的熊孩子,那些令人捧腹的故事比什么鸡汤回忆要有意思得多。

各显神通的少年们

也不知道从何年何月起,“熊孩子”这词就突然火起来了,传遍了大江南北的三山五岳。顾名思义,“熊孩子”之所以能和“普通孩子”区别开,其关键在于“熊气”,比如下面这些少年。

去年,自从iPhone 6/6 Plus于9月上市以来,各种关于这哥俩诸多瑕疵的吐槽就连绵不绝,其中最令人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弯曲门”了。怀着对真理的渴求,来自英国的两位少年决定亲自探究iPhone 6到底是否容易被弯折。当然,如果他们只是买来机器做实验,那完全够不上“熊孩子”的等级。可这两位少年当时竟然是去苹果专卖店拿样机做的实验,更绝的是,他们还把全程拍摄成视频并上传到了网上。

在视频中,哥俩甚至还声称“自己这么做就是故意的,损坏iPhone 6很有趣,就是喜欢进行破坏”,真是“熊性”毕露。同样在英国,一位7岁的小盆友也展示出了自己的绝技,他竟然秒破了iPhone的指纹解锁。不过,他其实是在“熊爸爸”的指挥下做了个实验而已,并未造成什么实际损失。

捣蛋多了,“熊孩子”难免会玩脱。今年3月份,世界银行高管希尔曼打算起诉微软,原因并不是什么商业上的纠葛,而是因为他家儿子在xBox上“盗刷”自己的信用卡秒花了4500美元。不过,微软方面却表示未开启家长控制才是小希尔曼盗刷信用卡消费的原因,所以这笔钱是没得退的。无独有偶,Facebook也曾遭遇过这样的麻烦,但当时较真的家长们还真的去法院正式起诉。虽然官司没能赢,但“熊孩子门”最终也让Facebook取消了虚拟货币改用更为周密的Facebook Payments系统。

除了调皮捣蛋,很多“熊孩子”其实是有些真功夫的。小内记得曾有位小朋友在名为《二十年后的我》的作文中不但调侃自己的老师,甚至还向周鸿祎、扎克伯格都发起了挑战。其言语之中透露着“若是自己早生二十年,你们都不会有饭吃”的霸气,甚至还上传了一段自己coding的视频。只可惜,他的语文老师却没get到他的风情,一个鸭蛋之外还留下了“这周你站着上课!”的评语。

也许你会怀疑上面那位属于吹牛作死,但小内还就真的见识过令人跌破眼镜的少年英雄。去年9月份,来自北京的12岁“少年黑客”汪正扬在国际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一举成名。虽然事后很多人质疑其身份的真实性,但在查阅了其微博后,我发现这位自诩“白帽子”的少年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他甚至在10岁时就为自己的班级搭建过一个简易的论坛。而在英国,不到6岁的库雷希甚至独自通过了微软认证,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微软证书”持有者。

创造力来自于破坏欲

前面我们说到,那俩折弯iPhone 6的“熊孩子”坦言自己“就是喜欢搞破坏”。而根据科学研究,儿时的“破坏欲”经过正确引导是可以变成创造力的。所以,我们可以发现那些惊世的天才,往往都曾是些极具“破坏力”的“熊孩子”。

对于那个曾经凭借Napster而“摧毁”了唱片产业的肖恩-帕克,朋友们想必耳熟能详了。他当年被红杉赶出公司,又凭借指导扎克伯格打造Facebook而“成功复仇”的故事在硅谷已是佳话。咱们今天要说的,还是他少年时代的事情。想当年,身怀绝技的小肖恩闲来无事就会攻击世界各地的网站。为此,他甚至还列了张清单,立志黑遍上面的所有国家。

他的家人虽然多少知道点他的捣蛋行为,可直到某天FBI登门造访了,老帕克才意识到自家“熊孩子”已闯下了大祸。而肖恩,这个攻击了多个政府和军事基地的网站的罪魁祸首,当时正在学校有滋有味地听着历史课。据说,他当时其实是因为被老爸催着上学忘记登出就直接关机,才留下了破绽。“自己坑爹”的原因竟是“爹坑了自己”,太绝了。

最近,被苹果升任CDO的乔纳森-艾维可谓是炙手可热。这个在英国是爵士,在美国是CDO的人生赢家,当年也是个极具破坏性的少年。在儿童时代,他最大的爱好便是拆开能拆开的所有制造物品。长大些后,他这种“拆”的乐趣就演变成了对物品如何制造出来,物品的工作原理、形式以及组成材料的兴趣。

关于他的鬼才般的创造力,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读书时将一头黑色长发梳成几英寸高的钉子头;又因为头发梳得太高容易被汽车顶棚压扁,他驾车时从来都开着天窗。乔纳森的这幅头发“顶破”天窗的驾车画面,因为“太美”而成为了学校的一道风景。

相对而言,我们国内的互联网大佬们的“熊孩子生涯”就来得简单直接得说,几乎就是“不爽就干”。比如,赫赫有名的“红衣大炮”,周鸿祎当年跟随父母远离家乡,因为方言不通经常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发生争执甚至打架。回家之后,他往往也遭到父亲的“竹笋炒肉”,可第二天回到却又继续“该出手时就出手”。贵为MIT博士的张朝阳,在“改邪归正”前也曾是为“中二少年”。据他自己说,当时身边的“熊孩子”分成两拨,小的用拳头打,大的就械斗,其场面跟《阳光灿烂的日子》差不多。后来因为害怕被砖拍,张朝阳开始收心学习,这才有了后来的查尔斯-张。

如今已淡出主流视野的陈天桥,不仅曾经是互联网行业的领军人物,他在学生时代也是一路拔尖。不过,小内还是发觉出了这位好学生的一些“熊派事迹”。话说,当年他在老家新昌中学时曾当选班级生活委员。自觉大材小用的陈天桥随后却闹起了脾气,开始故意对班级活动不热心。以至于让老师留下了“作为班委,对集体活动却不热心”的评语。

比起上面这几个优等生,首富马云当年简直就是学渣了,尤其是数学更是一窍不通,他当年之所以高考考了三回就全拜数学所赐。据说某次数学课上,肚子饿了的马云根本无心听课,便坐在位置上想着中午该吃什么。不巧老师点名提问:“1.234小数向右移动一位,将会怎么样?”他竟然当场回答:“将会吃午饭”,顿时引得满堂捧腹。而正是这种“二杆子劲”,支撑着有“奇貌”的马云成为了如今的行业首富。

行文至此,如果凭此就高呼“熊孩子改变世界”恐怕来得过于武断。但对于闯荡互联网行业来说,只当个“乖乖仔、好学生”是万万不行的。在动辄需要颠覆性创新的要求下,“既要优秀起来没边,熊起来又能惊呆众人”才是终极体态。

作者:刘礼斌 | 来源:互联网圈内事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