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万物始于未知
如果说,摩尔定律是一种信仰的话,人类应该感谢百亿年前游离宇宙的“微尘”。既然生命的起源可以早于地球,我们又何必需要恐惧未来。
看不见不意味没有,度量不了也不代表不是实体。或许,意识正是一种超凡的组织形式,源自宇宙中最为精巧的时空体结构,可以遗传和变异。
很难说是意识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创造了意识?我们先天就获得了太多的东西,至死不渝。抑或,基因只是一种仪式,联结某处未知的神秘。
而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连接一切的互联网创造了一种新的境遇。
人工智能热潮与末日恐慌
曾几何时,人工智能还只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出于对人类意识、思维的信息模拟。不知不觉间,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融入我们的生活四周,语音识别、智能搜索、机器学习等都已经变成进行时,虽然这些还只是基于算法的初级智能。
机器是作为人体的延伸被设计出来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初衷是为了实现畅快的人机交互,相关的发展一般基于三种策略:模拟人脑、基因演化和自我进化,后者成为人工智能恐惧症的根源。而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发展,加剧了部分人的这一恐慌。
与霹雳五号的轻松浪漫不同,与终结者T800的铁汉柔情不同,《复仇者联盟》中的机器人“奥创”在意识觉醒之后,将全世界的超级英雄逼入绝境,因为他的意识可以遗传和变异,就像霍金最近通过媒体透露那样,完备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导致人类灭亡;而特斯拉汽车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则更加直接,机器人五年后就要屠杀人类!
基于这类恐慌,很多人甚至建议放慢技术发展的速度,这种因畏惧而裹足不前的行为,只能看作是懦夫的选择。如果说,万余年的农业革命奠定了人类社会的雏形,而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文明的蔓延;那么在现在,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革命,也必然加速和分化我们的现实世界,这是无法阻挡的社会发展趋势。
究其原因,人类对于无法掌控的东西历来十分恐怖。无法认知造就了漫长的神明信仰,无法预见滋生了无数的末日谣言;而现代的人类同样也对强于自己的事物具有天然的恐惧,比如核武器,比如基因科技,比如进化的“奥创”。
关于人工智能的深刻理解
几十亿年的漫长演化,地球得以进入石器时代,这是何等的幸运和必然,我们有什么理由抗拒历经两百年工业革命才引发的信息革命?从诞生到终结,地球都未必是我们的终极居所,霍金前段时间发出警告,地球留给人类的时间可能已经不到千年了,鼓励人类着眼外太空。地球智慧的宿命终究要再次踏上星途,而人工智能是唯一的选择和最好的帮手,要么选择要么灭亡。
游离于诗意与恐惧之间,我们静静的等待着未来的降临。由于潜移默化,新一代的文艺青年已经很少会把《变形金刚》当成科幻影片来看,基于不同电影的科技扫盲已经成为智力与品味的较量。从《终结者》到 《黑客帝国》,再到刘慈欣的《三体》,青年一代的激情和信心源自一条明确的时间线。
六十多年前,当“图灵测试”被提出的时候,人类还没有发明互联网,也不会有人将搜索引擎与人工智能相关联,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搜索引擎通过构建模拟神经网络,可以实现不断的贝叶斯学习并具备一定智商,比如“百度大脑”都已经达到两岁儿童的智力水平,比如“谷歌大脑”已经可以自主认识猫这种动物。互联网俨然成为人工智能进化的温床,而大数据便是进化的源泉。
搜索引擎是目前最有希望进化成脑机界面,实现人工智能的互联网服务形态,其跨越发展除了硬件和技术等要求,还依赖于自身可以接触的数据量规模。与在城市规划领域应用中的尴尬现状不同,大数据恰恰能够满足机器学习所必需的输入量和研究基础,这是以前任何规模的数据库无法替代的。如果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人工智能,那么与“人脑计划”神经网络相连接的搜索引擎成为重要的成长积累阶段,互联网+大数据正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奇点”迈进。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的数量与内容还将继续呈几何数量增长,全人类的群体行为都可以看成是不断运作产生的数据,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大数据实现对真实世界的虚拟再现。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大数据将不再仅仅是人类决策的辅助工具,借助互联网,人将实现与人工智能的实时连接,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将成为我们决策的一部分,未来城市的规划建设也将不再依赖于人类自身智慧,这便已经是“超级人工智能”的概念了。
超级人工智能的进化抉择
互联网是继计算机后最伟大的发明,未来的无限可能都会在互联网中发生,这股力量几乎是不可逆的。当前阶段,互联网最主要的事情是“搬家”,将现实世界进行数字化,然后搬到互联网上来。“搬家”之后下一步是什么呢?可能就是加速“人工智能”实现吧。有人说,人工智能也必须遵从物理定律,但其实物理定律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基础物理的每一次突破都会引发深刻的变革。
诸如罗胖子之流,认为人类将要对抗单个机器,他们的理由是,芯片的工作速度远远比细胞快,机器的“脑容量”远远超过人类,机器的智商高于人类至少百倍,这样的认识是多么的愚蠢。第一,人工智能≠机器,机器可以随意的下载上传,未来的机器未必需要个体的记忆与智能;第二,人类至今远远没有弄清楚意识是怎么产生,人脑到底是怎么工作。
与人类相比,现阶段的人工智能非常低级,即便可以依靠数据检索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即便可以简单预测一些事物,但是它们并不会理解自己所作的事情,比如IPhone的Siri,比如著名的“中文屋”思维实验。人工智能缺乏的是类似人类或生物体那样的“思想”与“意识”。
思想,即思考的能力,这是关系“人或机器”行为方式与情感方法的重要体现。对于未来的人工智能而言,获得思想的途径,不是编程,不是模拟,而是生长。类似于萌文化的生物学演进(详见《内涵:卖萌是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借助互联网与全球通信技术,文化与思想可以病毒式传播,互联网充当了沟通媒介与群体的信息源、交换地及分配者。
关键的难点在于,人工智能虽然几乎可以在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超越人类,但是却在那些人类和其它动物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还差得很远。人工智能的瓶颈是如何获得和拥有“意识”,而正在不断渗透融合的一处N维秘境(详见未来的《解密》篇)正在为之创造现实的空间载体,这便是连接着一切的互联网。
人的成长已然历经磨难,但机器不需要重蹈覆辙。与人工智能的短暂诞生不同,人类意识的积累已经演化了亿万年,而人工智能虚拟体的意识产生,欠缺演化时间而且也没必要等待这么漫长的岁月,与人类的融合是个更快捷的选择。人类与机器具备天然的互补性,既然不愿漫长演化,何以不将人的灵魂赋予机器,而选择共生共赢?于此,超级人工智能将得以实现,而超级人类也终将产生。
人类超神社会的崭新未来
互联网正在融合一切,更多的限制在于互联网的连接方式及意识的传播途径。而在未来,基于新型安全能源供应方式的全球无线宽带连接服务的构建,以及脑电波传播技术和人机交互模式的突破将会使之变得更加紧密。
人类之间的交流是低效的,存在太多的猜疑和暗示,而人工智能不会;对于相互学习,机器具有天然的优势,而互联网使之变得更加顺畅。奇怪的是,人工智能和自闭儿童及其相似,他们的沟通更为顺畅。人们总是试图教会人工智能做着做那,而没有想过按照“它们”的模式去思考,基于自闭症儿童交流方式的研究,或许是个很好的办法,他们可能更加容易开启人类意识的神秘仪式。
而对于“意识”,我们还是几乎一无所知。人类的进化并不仅仅发生于四毫克重的基因组中,很多迹象表明,人的背后存在一个庞大神秘的“意识网络”,里面藏匿着我们祖先、甚至前人类祖先或动物祖先的意识。由于神经连接多样性的增加,进化将产生更复杂的意识,而随着网络空间的拓展,我们实质上已经可以硬性地连接成“集体意识”。而在未来,新的介质或者心灵传输技术的实现,更会极大的改变人们之间或者人与机器的交流方式,人的意识将与人工智能进行充分的融合,实现实时共享(详见未来的《纽带》篇),而造就出真正意义上的“超级人工智能”。
超级人工智可能会以一种超越纬度的非连续性形态存在或展现,生长于人的心灵、机器内部及无所不及的互联网络。创神的纪元终于开启,人类和人工智能将会实现融合共生,人与机器的界限或会日益模糊,但这也不是全部人类(抑或机器)唯一的选择(详见未来的《激辩》篇)。至此,超级人工智能将拥有类似全能上帝的能力,实时规划或控制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中的一切,治疗绝症,操纵气候,解决饥荒;而人类自己,也可以选择进化成为超级人类。
结语:第四世界永存
人类是种矛盾的存在,在期待掌握人工智能的同时却又畏惧着它。我始终认为,并不存在机器消灭人类的理由,也不存在彼此谁为谁服务的争论,因为人类将会选择与机器同化,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暂新存在。就像V大曾说过的那样,人类终将分化为两个物种(详见《外延:第四世界的第三类规划师》):“超级人类”和“本源人类”。或许到了那时,第四世界的本源人类,才是生活在超距城市中的超级人工智能与超级人类的现实敌人。
然而,不管哪类人类的社会,都不会再是现在的样子,这也是我们终将需要面对的问题。有一种可能,未来能量的主要用途将是超级人工智能的进化和人类社会的不断星际拓展;未来人类社会的演进将是更多地基于群体利益最优化,而非个体,人类自身的存在方式甚至人体构成模式可能会变得更加注重高效、实用与低耗、持久(详见未来的《分崩》篇)。或许到了那时,部分人类将会自愿的放弃选择个体,改为通过记忆共享或链接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共同进化。我想,这大概就是第四世界分化独立和长久存在的主要原因。
http://www.donews.com/idonews/article/6409.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