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性能过剩是智能硬件的最大挑战 (Read 316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420
Merit: 250
June 03, 2015, 10:11:19 PM
#1
当众人的关心的话题已经从手机跑分转移到如何不用盯着手机屏幕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的时候,硬件的指标就已经不是那么重要。iWatch的出现,正是将人的时间更多的从手机屏幕释放出来的第一步。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iWatch还未正式上市之前,三星Gear,MOTO360,已经在市面出售,或许正是迎合这样的趋势。

市场研究机构GfK报告指出,2014年全球穿戴式装置销售量接近一千七百六十万套,其中近八成皆为健身与健康追踪装置,如健身手环。但GfK预估,2015年穿戴式装置销量将跃增至五千一百二十万套,近半数为智慧手表。

市场研究公司IDC表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速放缓,导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将趋缓。IDC表示,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速将从2014年的27.6%下降至2015年的11.3%。

市场环境已经正在发生急速的转变,数据上看貌似智能穿戴设备反过来又成为了智能手机的竞争对手,侵蚀原本属于手机的增长份额。

智能手机的出现,方方面面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智能硬件基于这种智能生活的衍生,背负的使命是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但为了简单的计步器活着监测一下心率,肯定不能成为刚需,至少不是消费者普遍的购买理由。

因此BMO的资本市场分析师即使在声称第一年的苹果手表因为健康和健身的因素销量为手机的10%达到3350只的时候,补充说明要达到20%的话需要在职业/工作的领域做更多的创新。

但如果把智能手表简单看做可以更加方便的看新闻,收发信息的电子设备,这样的用户最后会发现买了块小手机而已,续航时间和语音通话体验都不如人意。华强北领先于全世界生产的各种手表没有像功能手机那样迅速分得一杯羹,已经说明这不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Gfk说2015年智能手机增长率环比2014下降16.3%(27.6%-11.3%),IDC说穿戴设备中一半的是智能手表那么是2560万套。Gfk预测的智能设备下滑率高于BMO预测手表的弥补率,IDC预测的总智能手表数也低于BMO预测的理论数量。

然而不管是三星还是MOTO还是苹果,在媒体都预测手表会大卖的时候,并没有如预期般火爆。不仅仅是因为iWatch是不享受运营商补贴的,iPhone则不同,还因为作为使用者个体上与自身进行的人机交互,很多时候功能都与手机重叠,可替代方案太多,而支撑智能终端交互的智能硬件生态体系远远没有成型。

不得不说的是市面上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尝鲜用户,凭借蓝牙和NFC等各种无线技术,穿戴设备作为信息处理终端,会促进线下使用场景的确立。但这不依赖手表,手环就足够支持,这也是小米手环在中国畅销的缘由,而小米手环谁去测试硬件性能?

正如苹果颠覆诺基亚是凭借iOS凭借AppStore一样,Homekit的正式商业化,虽犹抱琵琶半遮面,更多的是基于别人的试错上,推出一个更加成熟的解决方案。

这次苹果再次准备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如果我们国内某些厂商,就不能停留在自己劳动力成本和量产能力来沾沾自喜暂时的领先,要认识到自身创新和用户需求把握能力的不足。否则历史就会一遍又一遍的重演,下一个诺基亚下一个滑铁卢,只是不同的人来演绎而已。

国内智能硬件的市场远远未如预期般热火朝天的情况下,大疆不追求将自己的产品卖的越来越便宜,而是走出国门连接世界,让消费者找到更多人机交互的场景,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又是不一样的风景。

智能手表还是智能手环,中国智能穿戴市场谁领风骚,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廖峰 | 来源:iDoNews专栏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