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中国经济还要熬过多少个冬天? (Read 380 times)

hero member
Activity: 630
Merit: 500
November 10, 2015, 07:02:30 AM
#2
改革开放的红利已经啃完,中国的经济需要转型,政府再不作为,必将陷入泥潭
hero member
Activity: 658
Merit: 500
November 09, 2015, 11:50:05 PM
#1
本文系“金融四十人(CF40 VOICE)”专栏文章,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授权华尔街见闻独家发布。

要点:

1,从一项新的领先指标来看,最近几个月经济活动确实有稳定的趋势。

2,但回升恐怕很难,当前新、旧经济的更替意味着近期内经济增长的任何“触底回升”都可能是临时性的、难以持续。

3,这段煎熬期不是一两个季度甚至一两年就能熬过去的,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正文:

从去年开始,不少分析人士就提到中国经济将企稳,但三季度GDP增速跌破7%,现在似乎仍然看不到底。

对接下来经济怎么走的犹疑不仅是经济学家争论的话题,也真实的反映在实体经济中。企业家看不到底不敢投资,例如房地产,虽然近几个月地产销售回暖,但投资和土地市场迟迟不见起色。

单单依靠统计局每月公布的同比数据,也难以清晰描绘出经济未来的走势,有的数据好转,有的平稳,有的下降,同比指标最大的问题还是无法提供短期经济走势的准确度量。

为此,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第三季度宏观政策报告中构造了一组经过季节调整后最近三个月对之前三个月的环比增长指标。这组新的指标包括房地产景气指数、工业生产、社会零售总额、CPI和进出口。

这组新指标所揭示的信息惊人地一致:最近几个月经济活动确实有稳定的趋势。而导致近期经济态势趋稳的原因,既可能是出口市场的改善,也可能是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提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不过,坏消息是,这种短期趋势恐怕难以持久。

从金融方面的指标来看,当前无论是有效汇率还是实际有效汇率都非常高,而汇率和出口一般有一到两年的滞后关系,今年四季度以及明年汇率都会对出口造成拖累。利率也是如此,尽管央行一再降息,但如果和PPI比较,实际利率还是较高,对投资依然有影响。

从更宏大的视角来看,中国经济能否熬过寒冬,主要看新经济崛起的速度。当前经济胶着的主要矛盾是旧经济与新经济之间的交替斗争。

怎么理解?一方面,过去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投资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旧经济正在快速地丧失活力,另一方面,以高附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逐步形成,但尚未成为气候。

实际上这就是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加上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新、旧经济的更替或者产业升级,意味着近期内经济增长的任何“触底回升”都可能是临时性的、难以持续的。

真正的触底回升有待于成规模的、有竞争力的新经济的形成,取代老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而这又取决于政府对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有效支持,以及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特别是改革国有企业并且保障僵尸企业的退出。否则,资源不能有效利用,民企无法健康发展,金融风险将会快速累积,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这个更替过程到底要多久?两到三年还是更长时间?

参照东亚其他国家,日本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转型用了15年,韩国也是差不多的时间,如果说中国从2007年开始阵痛期,未来恐怕还要五到七年。当然,这个时间是见仁见智,需要提醒的是,这段煎熬期不是一两个季度甚至一两年就能熬过去的,要做好准备。

经济增长减速必然意味着金融风险上升,防风险应该成为当前经济政策的一个重点。银行不良贷款被严重低估,股市、汇市波动,不但影响了国内经济,也对国际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今后金融决策需要考虑国内、国际市场的反应,监管的重点应该是市场规则,而不是资产价格,尤其不应为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而牺牲长期的金融稳定,应该尽快打破刚性兑付,同时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

CF40是目前国内领先的专业智库,成立于2008年4月12日,专注于经济金融领域的政策研究,被业界评价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金融智库。

本栏目将基于CF40的大量内部成果,针对宏观经济、金融和国际领域的焦点、重点问题,第一时间提供第一手的专业分析。

本栏目所刊文章以匿名形式呈现,不代表CF40及其成员所在机构意见。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