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演讲总结,中国版数字货币概念 (Read 679 times)

jr. member
Activity: 52
Merit: 10
万变不离其宗
full member
Activity: 126
Merit: 100
国家队要加油啊
member
Activity: 84
Merit: 10
争取在这个领域不要被别国拉下
newbie
Activity: 2
Merit: 0
jr. member
Activity: 56
Merit: 10
大众参与不了
full member
Activity: 140
Merit: 100
对于我们大众,怎么能够从中受益了!
member
Activity: 69
Merit: 10
微生活带来便利
sr. member
Activity: 308
Merit: 250
Machine Learning & AI - Trustless Ledger System
高层意识到,才是王道。
希望监管不要又严格了。
sr. member
Activity: 364
Merit: 250
Spectiv VR Crowdsale: 12/08/17
高层意识到,才是王道。
sr. member
Activity: 308
Merit: 250
Machine Learning & AI - Trustless Ledger System
sr. member
Activity: 364
Merit: 250
Spectiv VR Crowdsale: 12/08/17
sr. member
Activity: 308
Merit: 250
Machine Learning & AI - Trustless Ledger System
引起关注和重视都是好的。
sr. member
Activity: 433
Merit: 252
 
本文为作者在2016年4月24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双周圆桌”第158期“区块链与虚拟货币的创新和发展”上就袁力、何东主题演讲所做的点评,经过后期整理。
 
文章认为,设计数字货币需要考虑以下几件事:
 
第一,要厘清数字货币的概念、界定、分类、职能、特征,提出数字货币的中国定义,区分法定数字货币和私有数字货币在技术特性、经济特性和制度安排上的异同和关联,讨论数字货币履行货币职能的过程,以及如何满足高质量货币体系的条件;
 
第二,需要对数字货币的运行进行深入研究,深入探索数字货币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的发行、流通、交易和回笼机制。在此基础上,讨论满足其运行机理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的选择,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突破;
 
第三,要对数字货币对货币金融运行体系的作用和影响予以研究;
 
第四,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形成数字货币监管的科学顶层设计,包括数字货币的开发设计,开发适用的监管协调工具、选择合适的监管调控指标等。
 

 
1、数字货币:从三方模式到两方模式的突破
 
大部分人提到数字货币,都是从经济和金融的角度来说的,很少从技术角度讲它的原理。
 
首先讲一下数字货币的沿革。事实上,数字货币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将近40年的研究历史。“数字货币之父”David Chaum在1982年写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具备匿名性、不可追踪性的电子货币系统理论,这是最早的数字货币。1990年,他成立了DigiCash公司,并研发了E-Cash货币,真正引发了行业对数字货币的兴趣。有一本书叫做《失控》,其作者认为David Chaum改变了很多人的观念,据说他对Chaum的崇拜有点儿像很多人对乔布斯的崇拜。我们在接到这个课题的时候其实是从E-Cash开始往后梳理的,而不是从比特币开始,比特币只是中间的一个环节。
 
Chaum的基本思路是传统的,他的模型就是常见的三方模式。什么是三方模式?一方是银行,一方是个人,一方是商家。从抽象上来讲,三方之间的关系,即客户在银行提取现金、支付给商家,商家在银行存款。进一步的研究,比如群盲签名,比如公平交易、离线交易,比如货币的可分割性等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银联号称是四方模式,把银行端划分成卡组织和商业银行,实际上也是传统的三方模式的变种。
 
所有研究最注重的一个要点,就是如何提高三方模式的安全、效率,降低成本。但到了新世纪,中本聪开发的比特币使这个三方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突变。之前无论是ecash、emoney还是其他典型系统,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没有赢得像比特币如此大的关注。比特币的突破究竟在哪?
 
虽然我们今天在这里在说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但中本聪本人没有提过数字货币和虚拟货币的概念,他的论文题目叫做《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研究定位是支付电子化的一种全新思路。中本聪的本意非常清晰,他提出了一种完全通过点对点技术实现的电子现金系统。但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性的:原来研究的是三方模式,以后三方模式可以减去一环,变成了两方交易,在更深的内涵上回到了最早的点对点的物物交易。以前人们隔着万水千山做不到点对点的交易,但是现在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不依赖信任中介而依仗公开账本实现了。因此,中本聪突破的就是这种点对点交易,这是真正的突破,从三方模式到两方模式是本质性的变化。
 
这样一种本质性变化,使每个人在支付行为的自主性上大大加强,所以对整个社会具有极大的影响。
 
2、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
 
从金融角度来说,很多人都把比特币跟哈耶克的理论挂钩,IMF的报告也提到了这一点。
 
我不反对挂钩。但哈耶克的私人货币理论和比特币有本质不同。哈耶克呼吁和希望私人发行货币是有两个基本前提的。首先是要有充分竞争,竞争将使最好的货币崭露头角;第二,在竞争中胜出的货币,是以一组原材料的价格作为商品准备本位制(commodity reserve standard)的基础。这种商品本位制或“物价指数本位制”(tabular standard)可以自动运转,因此这种运转可以委托给私人。由于是按照一组预先选定的商品来衡量,所以发钞机构会被迫保持货币价值稳定。这种私人货币理论不是随便用机器算法或虚构的事物就能发行货币的。
 
我们在最早探讨这件事的时候,就在研究如何界定其中的概念。我们最早接受的是电子货币,这是有法币支撑的,但就像电视信号从模拟信号走到数字信号一样,我们的概念也已经从电子化走到数字化,现在电子货币好像不怎么提了。
 
说虚拟货币也有一定道理,虚拟就是和现实世界相对立,但实际上网络世界已经不是虚拟世界,而是现实世界。如果是从其背后没有资产支撑的角度来说,我赞成比特币是虚拟货币的概念,起码比虚假货币要强。问题是,一旦比特币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世界,其背后没有资产支撑的毛病就凸现了。某种意义上看,比特币的所谓“挖矿”,本质上是试图以一种计算“劳动”达成对人类财富的巧取豪夺——那算一种古怪变异的“劳动”价值论吗?当然那似乎并不妨碍比特币作为代币的功能。
 
数字货币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
 
我们自己做内部讨论的时候,提出了基于账户(“account-based”)和基于钱包(“wallet-based”)的概念,所以对有人认为钱包也是账户的说法,不敢苟同。在这一点上,我与英格兰银行副行长Ben Broadbent那篇文章的观点略有不同。电子钱包有点类似于保管箱,这个保管箱不仅可以用自己的钥匙开,还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授权别人拿钥匙开;而这个保管箱的控制权归根结蒂在用户端,商业银行也未必有权打开。这和原有的账户体系并不完全相同,不能等同于传统的账户概念,这会影响我们理解数字货币和做相关的设计。
 
可能很多人想了解央行在数字货币设计上的一些想法,其实周行长在原则上已经阐述得很清晰了:
 
“数字货币的技术路线可分为基于账户和不基于账户两种,也可分层并用而设法共存。”我们刚开始接触数字货币的时候,有两个模型。第一个是中央银行直接面对客户,第二个是保留商业银行的二元结构。大家可以看到,央行对外宣布的就是二元结构,和英国的RSCoin颇为类似。目前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3、研发数字货币的几个着力点
 
设计数字货币不完全是一件理论探讨范畴的事情,它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测验证。现在数字货币圈里头,尽管提倡开源,但编程语言有多种,主攻方向也各不相同,其背后的资本和技术也在角逐。对于我们来说,需要理论探讨和业务研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考虑的因素会更多。
 
我们认为要做以下几件事:
 
第一,要厘清数字货币的概念、界定、分类、职能、特征,提出数字货币的中国定义。不要狭隘地将数字货币理解为就是比特币,我们得从私人数字货币上升到法定数字货币这样一个视野来全盘审视这个问题。要区分法定数字货币和私有数字货币在技术特性、经济特性和制度安排上的异同和关联,讨论数字货币履行货币职能的过程,以及如何满足高质量货币体系的条件。
 
第二,需要对数字货币的运行进行深入研究,深入探索数字货币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的发行、流通、交易和回笼机制。在这个基础上,讨论满足其运行机理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的选择,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突破。某种意义上说,央行单独做这件事情力有不逮。
 
既然我们实行的是二元架构,就需要商业银行的及早介入。Ben Broadbent的文章描述了一种极端情况: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家都从商业银行把钱转到个人的电子钱包里。这样就会引发挤兑现象,导致崩溃。我看到这个推演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电子钱包设计是否应该有金额的上限,防止上述情况发生。但是,央行能自己把所有风险都想清楚吗?做这个事情,很重要的就是风险控制体系,在这方面,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他们对自身风险控制的理解要更深刻。
 
我认为中国的支付环境比较发达,但数字货币的研发是更深层次的事情。一方面,数字货币的设计本身应力求简明高效;另一方面,数字货币之上的商业应用尽可能交给市场来做。当然,得把标准做好。现在以太坊、IBM的OBC等,都在智能合约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我觉得那未必一定是数字货币本身的事情,数字货币当然也会承载必要的智能合约功能,但需要那么复杂吗?
 
第三,就是要对数字货币对货币金融运行体系的作用和影响予以研究。比特币现在到底是支付手段,货币,还是商品?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周行长说它类似于邮票,我觉得很有道理。相比美元人民币这样的庞然大物,比特币的体量确实很小。但央行如果发行数字货币,那就会大为不同。我们要重点考察数字货币应用对于支付体系效率安全的影响,以及对现有零售支付和大额支付体系基础设施的重构和协同。
 
现在,无论是比特币还是区块链,都在试图扩大版图。比如闪电网络的设计,主链逐渐下沉作为RTGS级别的应用,微小的支付将上浮为闪电网络;比如对混合数据库的研究,将传统数据库与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库结合起来。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要考虑区块链的应用,就要考虑跟传统支付方式的边界在什么地方?两者会以什么方式融合?它跟传统支付方式是两张皮、在苹果树上嫁接一个梨,还是把苹果树变成梨树?苹果树和梨树又该怎么交互?
 
作为一种新型货币形态,要重点考察数字货币对于央行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迁、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层次、利率水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
 
第四,基于以上研究成果形成数字货币监管的科学顶层设计,包括数字货币的开发设计,开发适用的监管协调工具、选择合适的监管调控指标等。监管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像刚才几位老师说的,匿名非常重要,David Chaum最近的一篇文章对匿名性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叫做cMIX,实际上是一个混合网络,提出如何在这个技术条件下实现匿名的同时,又在一定条件下允许执法机关把坏人抓出来。我们做数字货币研究的时候,实际上也做了这个考虑,但受技术所限,我们更多的是在制度上进行设计。
 
4、密码学至关重要
 
数字货币想要成功,有些条件是必需的。借用David Chaum的话来说,新的货币要想站住脚,首先要对货币有非常深入的思考。其次一定要了解密码学。中本聪厉害之处在哪里?他设计产品时采用了区块+链的思路,通过哈希函数和哈希链的数据结构等手段来保证分布式账本的连贯一致;在身份识别和交易确认上采取基于椭圆曲线非对称密码算法的数字签名机制,从而来保障分布式环境下的交易安全。他的double hashing设计深刻,并不冗余,有人甚至认为可以对抗量子计算机的攻击。所以,如果不在密码学上下功夫,系统就会出现很大问题。第三,Chaum认为在理论上必须自洽。第四,要有足够的动力将理念开发成产品。第五,编码能力要强。第六,要有足够的社交能力,能围绕这个产品建立一个成功的社区。
 
对于我们来说,这个“社区”小而言之是前面说到的二元体系,大而言之是与之相关的各方,甚至可以说是全社会,需要大家的支持。鉴于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提前将技术升级考虑在内,从最初就引入长期演进的发展理念。
 
说到货币,得有敬畏之心……


文章:http://www.8btc.com/china-crytocoins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