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垃圾嗅辨员:闻臭判断垃圾场排放是否达标 (Read 229 times)

hero member
Activity: 534
Merit: 500


嗅辨员正在工作。   卫张宁摄
“闻臭”居然也是一种职业。最近,笔者首次见到北京市环境卫生监测站的嗅辨员,在这里他们更习惯将自己简单称为“闻臭师”。他们每天都要通过闻臭,分析“恶臭”污染程度,来判断垃圾场的排放是否达标。而要成为一名嗅辨师,需要通过国家认证,还要经过“年审”。目前,整个北京拿到嗅辨资格审核的一共有约300名嗅辨员。为了保持嗅觉正常,他们必须禁烟酒,上岗前要求素颜无香,保持心情舒畅。
一组样本需6人“闻臭”
北京市环境卫生监测站的嗅辨员张超已经“闻臭”11年。几乎每天,张超和他的十余名同事都要前往北京市的各种垃圾填埋场、综合处理厂、焚烧厂和转运站等地方,对那里的空气进行采样,之后带回实验室,经过稀释后交由嗅辨员嗅辨。
据张超介绍,一个嗅辨小组由6名嗅辨员和1名判定师组成。采集到样品后,每个嗅辨员会拿到3个密封的袋子,3个袋子中只有1个里面打入了从垃圾场采集回来的样品空气,而其他两个袋子中则只有干净的空气。嗅辨员用鼻子闻了袋中的气体后,觉得哪个袋子中有味道,就在相应的表格中打对钩,如果觉得没有味道,则在表格中打叉,无法确定就画圆圈。最后通过公式,6人的嗅辨结果进行计算,算出样本的臭气浓度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只要闻着臭,就说明排放肯定不达标。之后,再由城管委来决定对垃圾场的处罚或是整改措施。
张超说,全市目前共有50个垃圾处理设施,有19个垃圾填埋场、综合处理厂、焚烧厂和转运站,必须保证每个月都得去一次。而像是粪便消纳站和一些区的垃圾处理场,则要保证每季度去一次。这样算下来,嗅辨员每天至少要去3个垃圾处理设施,才能够保证完成任务。采集回来的样品,当天就必须进行嗅辨,以防采集回来的气体飘散或是变质。
“健康的鼻子”是首选标准
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嗅辨员也并非易事。申请者必须先经过国家恶臭重点实验室的审核,并通过专门的笔试和嗅觉测试才能拿到资质,资格证每三年就需要重新考核。目前,整个北京拿到嗅辨资格审核的一共有约300名嗅辨员。
“其实很难说一定要嗅觉十分灵敏才能成为嗅辨员,事实上嗅觉太灵的和太不灵的都不行。”张超解释说,如果嗅觉太灵,则嗅辨员可能很容易就会得出排放超标的结论,太不灵敏也会导致相应的误差。因此,“健康的鼻子”才是首要选拔标准。
他至今仍记得自己参加考核时的场景,每个参加考核的嗅辨员会发给5个纸条,其中两个纸条上蘸一些嗅液,参加考核者需要反复闻几轮这些纸条,来进行嗅觉考核。通过考核后,将会获得实验室颁发的资格证。
(据《京华时报》)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