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吴建国:历史姓党已在海外先行? (Read 181 times)

full member
Activity: 168
Merit: 100
September 21, 2016, 03:10:29 AM
#2
指鹿为马
full member
Activity: 168
Merit: 100
September 20, 2016, 07:46:22 PM
#1
吴建国:历史姓党已在海外先行?
(博讯北京时间2016年9月20日 来稿)

   
    ——兼谈中共篡改历史对传统道德体系的毁坏
     

    数月前,海外一些人和媒体推出了一个大型五千年历史英雄人物系列(以下简称系列)。其中一些内容类似中共在文革时的历史观,把毛泽东推崇的一些中国历史上的暴君、昏君和奸臣的史实,从新改写粉饰一番而为其歌功颂德。
   
    在其《系列》中,秦始皇被间接地吹成了推动人际和谐的贤君明主,并称秦始皇的暴政和焚书坑儒是被误读了。曹操的“挟天子令诸侯”改写成了“成洪业,不称帝”,曹操好像成了高风亮节的忠臣了。李自成因为同中共打家劫舍的农民起义臭味相投,而受到毛泽东及其中共政权的推崇,该《系列》也用了大量篇幅把李自成吹捧成了圣人,比如“为人简朴, 不好酒色财, 善待手下” ,“深获民心”等,还把李自成一段劫富济贫的故事大肆颂扬成“施德政”。
   
    有位朋友说,这些媒体的一些人,长期披着一层伪装的外衣,为习近平吹喇叭、抬轿子。还特別吹捧习近平的宗教政策,紧跟习近平的“媒体姓党”和“宗教姓党”。 这个《系列》让人感觉是在海外推广“历史姓党”。这个说法是否适当,希望读者自作判別。无论怎样,笔者认为,《系列》的作者们至少可以被指责为对历史史实的不严肃。
   
    笔者原本无意理会这个《系列》,心想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嗤之以鼻,炒作一段时间就会自动收场。但数月后,此《系列》的炒作不仅没有收场,而且越演越烈。 《系列》以文字、视频和现场讲座等形式和不同的名目出现,炒作者们不仅动用了电视、网络、免费报纸、现场讲座等方式连载传播,而且还打进了美国的图书馆,同时还在电视广告上鼓励青少年把其当成很好的历史教科书,据悉其媒体集团的总裁还亲自出席其《系列》光谍的推广。
   
    笔者从他们的一现场讲座的录像中看到,有些青少年已被这个所谓的新历史资料迷惑,并在讲座现场表示对《系列》的作者很崇拜,感叹作者的历史知识“多到我无法想像”。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撰写此文揭示《系列》对历史史实不负责任的改写,以避免更多青少年被误导。



秦始皇暴政和焚书坑儒是被误读吗?
   
    《系列》称“秦始皇暴政和焚书坑儒被误读千年”,并做了长篇论述。笔者在此选择其关于“坑儒”被误读的论述部分,稍做分析,就可以说明这个论述是否成立。下面是这个论述的三个主要部分:
   
    一)“关于「坑儒」,《史记》中的记载是有两个方士卢生和侯生,平日很得秦始皇的信任。但是他们背后议论指责秦始皇,说他刚愎自用、任人唯亲、不重视博士们、贪恋权势等,所以不想为他炼仙药(实际上是害怕炼不出来),於是就悄悄逃跑了。 《史记》说,秦始皇知道了这件事情后,非常生气,派御史审问咸阳的其他方士,结果参与炼丹的方士们相互举报,犯禁者一共460多人,都被秦始皇下令「坑杀」了···”
   
    二)“依据战国和秦时的用词习惯,「坑杀」应该是指杀死后坑埋,不许收敛下葬,而非现代所理解的「活埋」···”
   
    三)“显然,《史记》中说的也是「坑杀方士」,而非「儒生」。 ”
   
    从这个论述得出“坑儒”被误读的依据就是:1)被杀的不是儒生,并称《史记》中也是这样说的。 2)被杀的460多人不是活埋的,是杀死后坑埋。
   
    关于这段历史,《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姦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
   
    这段记载的结尾记述了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对秦始皇的规劝:“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百姓尚未归附,诸生皆诵法孔子,现在皇上一律用重法惩戒他们,我担心天下将会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
   
    这里扶苏说被害的“诸生皆诵法孔子”,既然诵法孔子,不是儒生是什么? 《系列》只引用了《史记》这段记载的前面部分,而对扶苏的规劝只字未提。
   
    这460余人仅仅是因为有对秦始皇不满的言论,就被杀害,这不是暴政还是什么?
   
    在众多的资料中,都把《史记》中称这些儒生“皆阬之咸阳”的“坑”字解读为活埋,而《系列》称不是活埋而是杀死后坑埋,但《系列》没有提供证据来证明这个说法。



秦政暴虐可见一斑
   
    秦始皇横征暴敛,不仅用于其奢侈的生活,而且还修建众多建筑工程,包括秦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规模均极为庞大,动辄劳动举国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
   
    唐朝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评论:“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业。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秦统治者穷奢极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但是不敢言。秦始皇却越来越骄横顽固。)这难道不是暴政?
   
    目前考古发现秦皇陵大量分布有陪葬坑、殉葬坑、从葬坑。从陪葬坑里发掘了珍禽异兽坑和铜车马坑,通体彩绘并装饰有大量的金银,制作相当华丽精美。殉葬墓里的殉葬者有男有女,是被杀戮后一齐掩埋的。从葬坑排列密集有序,坑里埋有跪坐的陶俑和马骨,大约是宫廷的马厩和养马的仆役。秦政暴虐可见一斑。



曹操是“挟天子”还是“奉天子”?
   
    《系列》称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有意把袁绍之“挟天子”取代曹操之“奉天子”,加诸曹操之身。泼污一伟人,流弊百世孙。因此否定了曹操的“挟天子令诸侯”,并称曹操是“成洪业,不称帝”。还强调“‘挟’,要挟、挟制;‘奉’,尊从、奉守。一字之讹,谬之千里。”
   
    关于曹操与天子汉献帝的相遇,《资治通鉴》和《三国志》都记载了一段曹操迎天子的事件(以下是原文文言文翻译的白话文大意):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皇权低落。因为皇帝丧失军事力量,徒有皇帝之名,加上董卓火烧雒阳迁都长安,使到雒阳残破。因此各方霸权都不希望接收皇帝。而曹操的首席谋臣荀彧则建议曹操迎接汉献帝。纵然皇权低落,惟他仍然是汉朝的皇帝,终究正统。在分析利害后,曹操决定迎接天子。”
   
    这段记载显示,曹操虽为汉臣,但无意尊从低落的汉室皇权。在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以打压其他群雄和扩大势力,听取了谋臣荀彧的建议,才把天子拢在自己身边。
   
    把汉献帝拢在自己身边后,曹操是尊从还是挟制汉献帝呢? 《资治通鉴》、《三国志》和其他一些史料都记载了曹操当著汉献帝的面,残杀皇后伏壽的事件(以下是原文文言文翻译的白话文大意):
   
    “建安十九年(214年),献帝的皇后伏壽之前写信给父亲伏完图谋曹操之事洩露,曹操大怒,逼献帝废后,更先替献帝写好诏书,命郗虑持节接收皇后印绶,又命尚书令华歆领兵入宫捉拿伏壽。伏壽躲在墙壁之中但被华歆发现拉出,经过外殿时见献帝,伏壽哭着说:「不能复相活邪?(不能再救救我吗?)」献帝答:「我亦不知命在何时。(我亦不知我何时会死。)」又对身旁的郗虑说:「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郗公,天下间有这样的事吗?)」伏后被幽闭至死(《曹瞒传》称当场被弒),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害,伏氏宗族有百多人亦被处死,伏壽母亲盈等十九人都被流放到涿郡。 ”
   
    显然,汉献帝不仅被曹操欺辱成一个儿皇帝,而且是一个很可怜的儿皇帝。眼睁睁地看见曹操杀害妻儿而无能为力,并称自己亦不知何时会死。曹操是“挟天子”还是“奉天子”,读者很容易就能辨別。
   
    众多的历史资料显示,曹操不称帝是因为在群雄争霸的时代,他选择“挟天子令诸侯”更有利于他征服其他群雄,统一天下。但他直到死时也没能征服所有群雄,也就没有选择称帝。



是蓄意篡改,还是笔误?
   
    通过上面对《系列》中两个人物撰写的分析,相信读者能从中了解《系列》对李自成等其他历史人物撰写内容的虚和实的成分。 《系列》对历史的改写,是蓄意篡改,还是无意笔误?相信读者自有公论。

中共篡改历史对传统道德体系的毁坏
   
    笔者是一位有神论者,法轮大法修炼者,相信神造万物,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神传给人的文化。神在“神州”这个舞台上相继演绎了五千年神传历史,并规范了人的生存方式和道德标準。能在五千年历史中流传下来的人物,无论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都是神树造的典型,用于帮助人识別忠、奸、善、恶等道德标準的内涵。
   
    比如说“忠”,其内涵是什么?就有精忠报国的岳飞、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忠烈杨家将等人物诠释和演绎著“忠“的内涵与表现。
   
    “奸”是什么?就有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指鹿为马的赵高、陷害忠良的秦桧等人物诠释和演绎著“奸”的内涵与表现。还有三国中的刘、关、张诠释和演绎著义的内涵等等。
   
    这些代表道德规范内涵的人物和故事,不仅记载於史书中,而且还通过戏剧、评书等文艺形式广泛地传播於人间。因此目不识丁的普通百姓也能从戏剧、评书中认识这些内涵,及神传文化带给人的另一个普世价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潜移默化中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因此,古人大多十分律己,不会毫无顾忌的做伤天害理之事。
   
    笔者年幼时在中国大陆就见到一些老人,虽然是文盲,但在民国时期看了许多古装戏剧,能背诵许多戏剧歌词,并能从中道出许多做人的道理。
   
    中共在文革前就开始禁绝传统戏剧、其他古典文艺作品以及历史书籍。这样中共就可以任意篡改历史,如《九评共产党》书中写到,中共把从古到今,人在背离传统文化后产生的宫廷斗争、权谋诡计、独裁专制等等“发扬光大”,创造出一套它们的善恶标準、思维方式和话语系统,并让人认为这种“党文化”才是传统文化的继承。
   
    於是独裁专制的秦始皇被毛泽东称为“真正做了点事”的正面英雄人物。身为汉臣而使用权谋诡计篡取汉室皇权的曹操,成了推动历史发展的正面人物,而忠于汉室皇权、力图匡扶汉室、重视以宽仁厚德待人的刘备成了历史发展的绊脚石。精忠报国的岳飞被指曾镇压过农民起义,而不能当成正面人物。传播“仁、义、礼、智、信”的孔子被沦为十恶不赦之人而被鞭尸···
   
    中共通过对历史的篡改,颠倒了善恶、忠奸等标準,毁坏了传统文化的道德体系,导致了中国社会道德水平严重下滑。华夏之大,难以买到一瓶无毒牛奶。
   
    华夏之大,也不乏有有识之士,尝试着恢复传统的道德体系,但步履艰难。文革后不少有识之士尝试恢复传统戏剧,以弘扬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但因为传统戏剧断层太久,加上中共的无神论大环境,回天无力,传统戏剧最终还是在神州大地上月坠花折。
   
    成立於2006年的神韵艺术团,以复兴中华五千年神传文化为宗旨,用舞蹈和音乐的方式诠释中国传统历史故事与当代事件,短时间就被誉为“世界第一秀”。但神韵目前只能在海外演出,即使在海外,也常常受到中共的骚扰,一些国家,如韩国、希腊等因为惧怕中共而取消已簽订好的演出合同。
   
    笔者呼吁大家共同来关心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同时警示我们的青少年,远离那些披着伪装的外衣,实为中共洗脑工具的所谓的历史教科书。
   
    澳洲 吴建国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

http://www.boxun.com/news/gb/pubvp/2016/09/201609202124.shtml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