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日资大规模逃离中国 都是房价惹的祸? (Read 314 times)

legendary
Activity: 994
Merit: 1000
房产泡沫后的中国经济隐忧
正如王健林所担忧的那样,中国房地产目前的市场泡沫是历史上最大的泡沫。
从白菜市场一般的房产抢购到上海的“离婚买房”,再到深圳6平方米的“超微户型”鸽笼房售出88万……中国的房价成为不可承受之重。>>>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中国房地产业的怪事足够让人拍案惊奇...
而问题在于,目前没有看到一个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政府想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比如限购或者限贷,但都没有显著的效果。
王健林担忧中国经济尚未触底,如果将杠杆去除太快,经济会进一步受损。经济学家任泽平也表示,经历过股市泡沫之后,史无前例的房地产泡沫正创造奇迹般地加速赶顶。货币超发之后,人民手里的钱“毛”了,但经济却一路下行。
中国的经济情况似乎也戳动了日本人的神经。
日本访华的“秘密”
疯狂的房价对实体经济冲击已成共识。因为,高企的房价不仅推高地租和房租,同时也推高人力和各种要素成本,严重吞噬实体企业利润空间。在高房价、高成本冲击下,越来越多民企索性放弃生产,与此同时,众多外资企业经营无望下纷纷撤资,日资企业首当其冲。

           深圳售出仅6平方米、总价88万的“鸽笼房”
9月20日,日本大企业高管组成的日中经济协会访问中国,该访问团以70家日本企业相关人士为中心,共有230人参加,成为历史最大规模访华代表团。目的在于,改善冷淡的日中关系,并要求中国改善经营环境、设立接访窗口,统一处理海外企业撤出中国市场时的手续。
中国商务部贸易数据显示,2015年日本对华投资额同比减少25.2%,减至32亿美元左右。今年1—6月,日企对华直接投资比去年同期减少近5成,各项经营成本上涨,是日企投资回落的重要原因。资本永远是逐利的,跨国企业之所以投资中国,是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并从中获取利润,如果经济环境疲软,投资经营无利可图,撤资是必然之举。有分析认为,一向“精明”的日本此次组团访华,很可能通过谈判简化行政程序,方便日企顺利撤离。
除了日企,随着人口红利衰退,生产成本快速上涨,其他跨国企业也加速从中国撤离。8月29日,德玛吉宣布停止生产,同时关闭在上海厂区。德玛吉是世界最大、最先进、机床种类最多的机床制造商,在全世界和中国的制造业具有最广泛的用户群体,中国现代化飞机、运载火箭、船舶、高铁以及动车等许多关键零部件,都在使用德玛吉机床制造。全球疲软经济,尤其高人力成本和高额租金,直接点中德玛吉死穴,成为关闭工厂撤离的重要原因。
一则600字报道引发的恐慌
针对这次的日企访华,记者中村亮写了一篇报道刊发在了日本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日本经济新闻》上。哪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

《日经》报道原文
报道的标题是‘中国撤退手続き、迅速に’,直译成汉语就是“(中国方面)应加快办理(日本企业)从中国撤退手续的速度”;同时,原稿的副标题是‘経済界訪中団 事業環境改善へ要請’,意思是“日本经济界访华代表团,向中国政府提出改善日资企业在华经营环境的要求”。
从剪报上来看,就还有要求在执行《反垄断法》时的基准应该明确,不能动辄阻止外企并购中国企业等等。
可能是撤资手续放在了第一位,加上有人也不一定懂日语,看见汉字就先来个望文生义再说,结果后来再次就成了“日资大规模撤资”,又刷了一次屏。
日资大规模撤退是真的吗?
事实是怎样的呢?看一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网站和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统计数字。
2015年一年中日本向中国大陆的新增直接投资是32.1亿美元,而2016年1-8月的统计是20.6亿美元,实际上2014年日本新增直接对华投资是43.3亿美元。2015年日本对华投资比2014年减少了25.87%,从一直排在香港、新加坡和台湾之后的第四位,被韩国首次超过而落到了第五。而今年全年的数值如果按照1-8月这样的速率,也将比去年下降3.73%左右,还会被澳门和美国超过,落到第七位。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年还是有相当规模的日本投资在流入中国大陆,“日资大规模撤资”的话不知从何谈起。
日资撤退并非纯粹子虚乌有
事实上,这则新闻的大规模传播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去年,松下、东芝、西铁城等日资企业先后关停了在华工厂,导致一批中国工人失业。一时间,日本企业“全面退出”中国的言论甚嚣尘上。甚至有人认为,如果中日间政治关系不改善的话,日本撤资规模将继续扩大。

2015年2月,知名钟表企业日本西铁城集团在华重要生产基地——西铁城精密(广州)有限公司清算解散,生产资料胡乱堆放着。
而事实上,在日本从中国撤资的行业中,主要是纺织服装、轻工和家用电器等低端或劳动密集型行业。
部分日企撤离为哪般?
首先,“安倍经济学”的召唤。迄今日本大多数制造企业采取“海外设点生产、部分产品返销日本”的发展策略,导致日本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日本国内就业和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困难。为盘活日本经济,“安倍经济学”三箭齐发,强力推进诸项改革,引导制造业有序回归。最重要就是日元大幅贬值政策。安倍重新执政以来,日元兑人民币汇率跌幅约四成,这使得以人民币支付工资和运营成本的在中国的日企,向以日元计价的日本本土出售产品和服务时严重受损,汇率因素促使其回归本土。
第二,“钓鱼岛”事件,使日本企业重拾“中国+1”战略。“中国+1”是日本企业规避风险的一种举措。事实上,在2003年中日关系紧张之时,大批日本企业将投资转向东南亚地区,但由于当时东南亚一些国家在投资环境、基础设施、人才等基础条件上远不如中国的东部地区,因此,很多企业最终放弃了“中国+1”战略,回归中国。但此一时彼一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上述地区的投资环境及基础设施等有了较明显的改善,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却由于生产成本、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攀升而丧失了吸引力。

第三,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导致对华投资下降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同时,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两高一资”产业加大了“进入”限制力度,对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的投资也不再受地方政府的欢迎。若日资撤退 对中国的影响大吗?
日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远超其他国家。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西方国家反应迟钝,普遍不关注中国。日本企业率先对华投资,提供无息贷款、低息贷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起步。这也成为日本人认为他们对中国友好的重要理由。实际上,日本企业也获得的不错的回报,在中国市场份额长期保持一枝独秀。尤其在电器领域。假若日资真的大规模撤离了,中国经济必然受损。
若日资撤退 对中国有何影响?
日本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远超其他国家。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西方国家反应迟钝,普遍不关注中国。日本企业率先对华投资,提供无息贷款、低息贷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起步。这也成为日本人认为他们对中国友好的重要理由。实际上,日本企业也获得的不错的回报,在中国市场份额长期保持一枝独秀。尤其在电器领域。假若日资真的大规模撤离了,中国经济必然受损。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