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幻想“数钱数到手抽筋”时,未来或许只需看一眼数字账户即可,因为未来或许再无纸币。
如果数字货币发行,手中的现金还有用吗?近几年,中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研究正在加速推进:
2014年,央行成立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论证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
2015年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等进一步深入研究,形成了人民银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系列研究报告,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原型方案已完成两轮修订。
2016年1月20日,央行召开的数字货币研讨会上,又进一步明确了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指出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团队将积极攻关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研究数字货币的多场景应用,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2016年11月,央行成立数字货币研究院。
那么央行为何会有这一系列的举措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
1、战略
关于战略,未来人民币跟美元等主权信用货币之间的博弈,牵扯到全球金融红利的最终分配情况,中国肯定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分享人口贸易红利阶段,而金融红利需要强大的货币信用和金融结算网络来支撑。
美元就算走到穷途末路,人民币结算系统也很难在结算和支付方面对美元系统取而代之,因为交易习惯要改变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除非完全颠覆原有的交易模式。
然而,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就在此时,伟大的数字货币试验开始了。基于加密、去中心化、区块链分布式等数字货币技术,完全颠覆了SWIFT系统等原有结算系统的逻辑,是唯一能够完全取代现有全球美元结算系统,独立运行的一种技术。
比特币仅仅是一个试验,目前看比特币所辖区块链的容量和效率,根本无法支撑全球金融贸易结算,但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及参与的积极性,远远超出货币研究者的想象。因此,从战略上投入对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在国内尽快进行试验,有助于未来应用于国际市场,对于人民币,乃至中国金融领域的崛起,都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的。
2、趋势
货币的数字化,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三年前,没有人能够想到,如今可以拿着一部手机,下载一个微信或支付宝,就能随时随地收、付款,持有现钞的需求已越来越少。
货币的无纸化是一个趋势,这种无纸化有两重含义,一个是将现有货币电子化,另一个是完全改变系统,发行新的数字货币,以取代现有货币。前一种没有太大的技术含量,仅仅是一种使用方式的转变,而后一种是直接改变货币供给和管理方式,这也是发行数字货币最大的挑战。
对于中国来说,仅仅货币的电子化,是难以满足未来需求的,无论从安全性的角度考虑,还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考虑,仅仅的电子化依然无法摆脱中央结算系统,无法在国际市场产生竞争优势和高于美元的信任度,后者才是方向和终点。
3、现实
今年年初,中国农业银行爆出“票据案”,涉及金额高达40亿元。其员工涉嫌非法套取38亿元票据,同时利用非法套取的票据进行回购资金,且未建立台账,回购款其中相当部分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而由于股价下跌,出现巨额资金缺口无法兑付。紧接着,中信银行、天津银行、齐鲁银行等都有类似的状况爆出。后来,央行筹建建立票据交易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未来两到三年内纸质票据全部退出市场。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票据交易平台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其效率可能不会提升太多,监管方面也很难有明显改善。
目前看,中国的数字货币,尤其是央行正准备发行的数字货币,很有可能首先会在票据市场做一个尝试,这种分布式区块链支付技术,能够完整的纪录所有交易和所有去向,不依赖于单一的交易平台,无法篡改。要知道,如果数字货币能够首先在票据交易市场实现,那离真正的社会化数字货币就不远了,因为仅工行一家银行,其每年的票据交易量就超过10万亿,如果能够满足这个数量级的交易,数字货币就成功了一半。而这对于类似比特币一样的区块链技术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突破,比特币这个数量级暂时是无法满足这种交易需求的。
由此我们可以相信数字货币离我们不远了。
然而,我们对于数字货币还是存在疑问,例如,我国会第一个发行数字货币吗?数字货币是网上支付吗?它能带来什么好处?是否安全?纸币又怎么办?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些专家的口中寻找出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虽然国家层面在着手研究数字货币,但到真正推出数字货币,仍需要较长的时间。首先,国际上不少货币当局都在研究数字货币,但尚未有央行发行数字货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无论在技术还是国民素质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董希淼认为不会成为第一个发行数字货币的国家。其次,我国仍有一半左右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文化水平低,对新兴电子事物接受能力差。同时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较差,近几年不具备推行数字货币的条件。第三,数字货币关乎一个国家的货币体系,容不得半点的差错和漏洞,它的推出注定是一个慎之又慎的过程。
对于是否能实现网上支付,火币网创始人兼CEO李林则表示,数字货币并非虚拟货币,本质是人民币的数字化,是复杂算法产生的一段数据,但基于区块链和加密技术,使其具有唯一性,比特币就是数字货币的一种。日常居民使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银行卡刷卡等只是网上支付而并非数字货币;游戏币、Q币等网络虚拟货币则更不能与其相提并论。
他还强调,央行或将推出的数字货币是国家主权货币,是法定货币,是基于人民币的数字化货币。而比特币则是私人数字货币,不具有国家主权属性;同理,Q币等网络虚拟货币也不能称之为数字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姚前表示,我国基于电子账户实现的支付已十分普遍,其本质上还是现有法定货币的信息化过程,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其本身就是货币而不仅仅是支付工具。
经济学家余丰慧认为数字货币的发行可让每一笔钱都可以追溯。业内人士表示,数字货币具有网络数据包的主要特征。这类数据包由数据码和标识码组成,数据码就是我们需要传送的内容,而标识码则指明了该数据包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属性。
基于数字货币的特性,数字货币带给央行的直接好处不仅是节约纸币发行、流通、结算成本,还增强了央行对于资金的掌控能力。昨日,火币网创始人兼CEO李林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相较于纸币而言,数字货币具备发行成本更低、交易成本更低,可追踪,造假成本更高等优势,因此,数字货币未来是一种趋势。
数字货币的“留痕”和“可追踪性”能够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度和透明度。经济学家余丰慧表示,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有望减少。同时,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建立全国甚至全世界统一账本,让每一笔钱都可以追溯,逃漏税、洗钱行为会在监管范围内,甚至有可能实现在刷卡机上自动扣税。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李林认为,目前纸币尚需要打假,数字货币的安全也不容忽视。目前来说,没有哪个技术绝对不能破解,只是破解的难度不同。因此,数字货币也有风险,关键是能不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数字货币基于区块链技术、加密技术等先进的数字技术,未来或许有更新的技术,总体来说,相对比较安全可靠。
事实上,虽然数字货币的技术因素使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仍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今年8月,比特币交易所Bitfinex遭黑客攻击,致11万比特币被盗,价值约为7500万美元。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称,对于央行掌控的数字货币,会采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机制设计和法律法规,来确保数字货币运行体系的安全,一开始就与比特币的设计思想有区别。
周小川称:“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但是到目前为止区块链占用资源还是太多,不管是计算资源还是存储资源,应对不了现在的交易规模,未来能不能解决,还要看。”
总之,数字货币也有风险,关键是能不能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但是数字货币的出现,最受冲击的便是居民手中的纸币。那么,数字货币时代,纸币是否没用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短期内纸币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凭空作废。
他表示,目前来看,国家推出数字货币还需要较长时间,短期内我们手中的纸币并不会受到影响。就算真正开始推行数字货币时,居民手中的货币也不会凭空作废,数字货币只是形态的变化,发行规模依然由央行控制,因此短期内纸币的购买力不会受影响。就像前段时间印度宣布作废500卢比和1000卢比大额纸币时,仍给民众提供了换小额钞票的途径,居民财富不会凭空缩水。
涉及现有的流通体系,央行副行长范一飞透露,数字货币的发行仍离不开“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模式,这样更容易在现有货币运行框架下让法定数字货币逐步取代纸币,而不颠覆现有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综合中国产经新闻报道)
转自:
http://www.gongxiangcj.com/show-22-26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