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数字货币引通胀?其发行需跨过三道坎 (Read 228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263
Merit: 250
近一时期,央行将取消纸币,实行数字货币的话题渐热,许多网友纷纷就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央行对此虽然没有明确回应,但从两年前启动数字货币研究,到今年1月央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再到近期央行筹备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以及专业人员招聘,不由让人真实感受到数字货币渐行渐近。

知名财经作家肖磊表示,研究数字货币,对于美国来说,可能仅仅是一种改善美元经济体系的一种锦上添花,而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会,如果错过这次机会,无论中国经济强大到何种程度(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最终结果依然可能是人民币将不得不像日元一样,成为美元的终身影子货币。唯一可以等待的就是美国出现大的动荡,美元退出历史舞台,但这种等待似乎时间成本太高了。

他还强调,全球排名前10的交易所、金融机构和投行大部分已经介入到了对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的开发研究当中。中国正处在弯道超车阶段,应该大胆尝试各种新的突破性技术,如果等到其他市场将数字货币推向全球贸易和交易系统的时候,国际金融交易版图的再次改变,或许中国分到的羹又是最后一杯了。

因此,研究数字货币,实际上也是给人民币未来寻找更大的出路和更多的可能性。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实行数字货币是一项重大的货币改革,前期准备工作一定要扎实充分,并且要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才能顺利实施,否则,容易形成夹生饭。数字货币的实行主要要过三道坎。

一、思想坎

毫无疑问,由于人们长期使用纸币,对纸币充满感情,再加之对数字货币知识了解不多,自然会产生抵制心理,也就是说思想上有道坎。这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由纸币过渡到数字货币的必要性,从思想上逐步认识和接受数字货币。更为关键的是还要解决大量银行工作人员就业这道坎。现实环境下,能拥有一份银行的工作,无论是在待遇上还是社会认知上都比较好。如果取消纸币实行数字货币,那么大多数银行工作人员都将面临业务调整甚至转行,这些人思想工作不做好,同样会成为推行数字货币的一个重大阻力。这两种思想坎必须实实在在的解决好,才能平稳度过纸币到数字货币的过渡期。

二、安全坎

当前,电信诈骗横行,给人们心理造成很大阴影。在当前人们的认知里,数字货币肯定是电子支付,注定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从而让人们不由自主的会产生抵触心理。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筹备组组长姚前认为,我国基于电子账户实现的支付已十分普遍,其本质上还是现有法定货币的信息化过程,不能称作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必须由央行来发行,其本身就是货币而不仅仅是支付工具。由此可见,这就需要一个加大宣传和推介的过程。让人们逐步认识到实行数字货币具备发行成本更低、交易成本更低,可追踪,造假成本更高等优势,因此,数字货币未来是一种趋势。并非不安全而是更安全,并且更节约更方便。

三、技术坎

这不仅要求推行数字货币的技术要成熟,更为关键的是要解决好人们的使用技术坎。不可否认,当前,手机电脑已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的重要工具。不分男女老幼,多数人都会使用电子购物和支付。但是,必须看到,货币是每个人都必须用到的,过去,纸币人人都会用,现在改为电子支付,有一部分老年人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的人可能不会使用,给他们生活购物带来烦恼。还需要有一个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在实行数字货币前就要利用各种形式宣传数字货币的使用知识,尽量让每一个人都尽早的会使用数字货币。

总之,认真解决好这“三道坎”,实行“数字货币”或许就指日可待了。

那么,数字货币的发行会不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答案是不会。现在流通的货币假设是100元,央行的数字货币将发行100元等价替换掉。当然,数字货币发行后,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货币乘数理论上看可能会变大。但考虑到前期,数字货币仅限于试点,短期内不会大量发行和全面推广,这点变化也可忽略不计,因此,数字货币根本不会引发通胀。

事实上,引起通胀最大的根源还是来自传统纸币,央行前不久公布今年十月底的数据:10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46.54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增速比上月末低0.8%,比去年同期高9.9%。M1是极其容易变成流通中货币的,M1自下半年来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通胀压力巨大。如有人想制造假币一元的金属货币,用同样的材料制造,除去设备外,你亏损多少,实际通货膨胀率就是多少。(综合东方网报道)

转自:http://www.gongxiangcj.com/show-22-2621-1.html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