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工信部周平:区块链标准的制定仅定位在“规范”仍有待改进 (Read 182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298
Merit: 250
今年10月,工信部发布了《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探索推动我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路径。《白皮书》分析了200多个应用案例和典型应用场景,列举了区块链在金融、供应链管理、文化娱乐、智能制造、社会公益以及教育就业这六个方面相对成熟的应用场景。

区块链作为新型的、底层的IT技术,正日益走进公众视野,并为这个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区块链通过较高的冗余性提高了信息安全性,实现了信息的生成、传输和存储中的自我震动,用集成算法和技术的信任建立机制,改变了传统的依赖中心节点的信息验证模式。构建了在没有中介辅助下多个参与方之间的资产交易,价值传递的网络。降低了信用的建立成本,通过建立执行智能合约,推动契约关系和规则的维护和履行,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区块链的发展也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区块链技术是具有普世性的底层技术框架,实行数据库、分布式计算、安全加密等多种新技术,将改变数据的存储和使用方式,也将带动软件开发环境,软件连接的方式和数据应用模式的创新。

区块链技术和应用成为国内外关注的新风向,越来越多的产业力量加入区块链发展大军,区块链产业正步入开启快速发展的通道。

高盛的高管在不同场合表示要拥抱区块链技术、IBM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英国发行了电子货币牌照、中国人民银行部署了专门的团队来研究区块链技术……种种迹象表明区块链正在渗入更多行业,显然,区块链行业的春天已然来临。

然而目前,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区块链公司使用各自不同的区块链,同时银行使用不同的区块链用于不同的用途。故而,出现了众多区块链相互竞争,这些区块链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并且不具有支持互操作的标准和协议,这种分散格局加剧了彼此的不可互操作和竞争局面。

人们渐渐认识到通用工业标准和协议的必要性。金融企业需要获取标准化数据并建立通用平台以全面发挥区块链技术在速度、效率和节约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那么,区块链标准的制定目前处于什么状态呢?接下来会有怎样的进展呢?到目前为止,全球各个地区都在推行区块链标准的制定。例如Ripple Lab,Chain, Digital Asset Holdings和拥有50多名成员的R3 CEV联盟等组织正在开发自己的用例和概念实现项目,项目均拥有各自标准和协议。但是,其实区块链本身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方案体系,关于其“是什么”的问题,行业内尚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

工信部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软件工程与评估中心主任、中国区块链技术标准制定组负责人周平主任表示,到目前为止,研究院综合了国内在这个领域里,重点和需要区分专家的意见,进行了一个初步的界定: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具有分布式、免信任、时间戳、对称加密和智能合约等特征,其部署模式分为公有链、联盟链和私有链。

而从区块链的演进路线来讲,周平演指出,从三个关键词可以把现阶段大家对区块链应用层面的认识做一个总结:

1、造币;但是这个“币”不是货币,而是比特币,对于像比特币这样的东西,金融行业不把它认为是货币,它就是一种资产。

2、资产交易,当下大家在考虑,但是未来的区块链核心作用是价值传递功能,它的核心功能是价值传递。不仅是资产交易,资产交易只是其中的一项。

而从技术演进路线,我们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目前经过研究,认为区块链存在的形态,1.0和2.0是正确的,但是现在所提的3.0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从技术演进上来讲,1.0到2.0之间,它的本质变化是技术本身的丰富化和完善化,也就是技术越来越成熟,是产生了技术的颠覆性创新,这就是整个区块链到目前为止它演进的技术路径。所以从这两个视角来看,我们才提出了对区块链的定义,把它定位成一种模式。

“现在对标准制定的首要目标是要统一大家对区块链的认识,包括区块链是什么、它可以做什么,”业内普遍认同,区块链的技术水平目前还是很初期的阶段,主要还是要对整个体系进行优化。而有些从业者因此提出,现在谈标准的制定还为时尚早,但是,如周平所言,“这是传统对‘标准’的功能的定义,就是将其定义成‘规范’,但‘标准’还有个功能是——引领。”

对区块链特别IT领域,技术发展速度快,革新发展速度快,应用发展速度快,把标准的功能仅仅定位在“规范”,这是有待改进的,所以提出了另外一个理念——引领发展。

周平表示,目前行业对区块链的技术特性的认识,未来究竟应给它什么样的定位?为了论证这一点,周平给我们三点声明:

1、去中心化:本质是分布式,它的部署模式不像我们传统IT是搞大集中的,大型的数据中心;

2、跨境:强调的是互联网,不是打破数据主权;

3、颠覆:区块链是一种IT驱动的业务发展的创新模式,它对现在的业态不会发生改变,不会因为区块链出现了,我们的金融行业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但正如我们对“什么是人工智能”这个问题尚无统一答案之时,也不妨碍人工智能技术一路高歌60载。同样,在促进区块链发展的问题上,周平表示,工信部也不是“死脑筋”的,“一开始我研究什么是区块链,后来觉得干脆这样——我们改变工作上的思维方式,就设置了十问区块链。这十问都是区块链比较突出的问题。”

标准方面,有两个视角看生态:

(1)技术监督

其实标准最核心的是涉及到技术专利,一般我们这个行业,你能够把技术专利产业化,你是最牛的,这里有很多典型案例。比如像微软硬盘的格式、NFS他就是产业化了。从技术视角它具有固化技术的成果,让大家有共同上升的空间。

(2)商业化模式

有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市场的主题,涉及到产品、技术专利、解决方案;另外是服务于市场的第三方机构,像咨询、认证。

现在基本上面的情况就是这样的。那么,从工信部的角度来说,现在也在思考几个标准化的工作的规划,从核心技术四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构建区块链系统本身与标准视角来说是,开发平台本身所提供的平台到底长成什么样?数据库应具备什么样功能?

第二,开源,但对中国来说,用什么方式来开源?是否通过一种能够达成共识的基础架构来开源呢?对下一步的工作总体考虑,从目前来看,中国建区块链的开源社区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第三,对于未来的中国来说,我们有无机会去培育另外一种我们有一定话语权的体系架构?现在区块链的后台研究体系,实在是差别比较大,基础也不一样。

第四,金融视角。从底层开始到存储,在服务层有资产管理和逻辑性管理。在测试方面,还涉及到开发、运营、安全,还有监管很重要。

对于上述种种视角与因素后,他后来总结道:“其实这些都不是最关键,最关键的是如何让这个标准有个我们自身的技术体系,而且这个自身的技术体系如何与国际上的标准对接。我们把这问题解决了,后面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对于这样的现象,周平称,这种现象将带来“技术空心化”的负面效应,无法掌握核心关键。

不过,在其位谋其政,周平表示,“对整个区块链行业来说,从我们院来讲,最关注还是标准化需求的问题,究竟标准化能为国内甚至全球区块链发展发挥什么作用,比如说引领,我们要怎么去引领?是引领技术研发还是引领应用,还是更好地支撑国家的安全?”

当前国内外都已经成立大小多个区块链联盟或协会组织,其中有的为了构建联盟链应用的合作,有的是为了模式、标准的探索,虽然大家都收效甚微,甚至变故甚多。周平称,“大家纷纷抱团结盟的现象,最核心的是大家都在找机遇。但要如愿实现各自的目标的话,联盟的运作就要看其构建生态的水平,联盟内的成员都有其位置,有其功能归属,让联盟内单位都能有自己发挥作用的机会。”

总体来看,区块链还处于探索和研究阶段,其深入推广应用仍需要一个整合发展的过程,需要业界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在区块链技术产业领域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在部分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应用探索,市场关注度和企业参与度持续增强,正处在区块链创新发展和应用机遇期。(综合雷锋网报道)

转自:http://www.gongxiangcj.com/show-22-2751-1.html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