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比特币涨跌为何成了谜 投资还有没有逻辑? (Read 473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322
Merit: 250
有逻辑,守着央行的网站
sr. member
Activity: 378
Merit: 250
没有什么逻辑
member
Activity: 61
Merit: 10
涨:如果比特币成为一种继黄金之后,可以对冲各类信用市场风险的第二大非信用金融货币资产。比特币现在的价格,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跌:如果比特币并没被多数国家认可。跟黄金相比,又存在实际运用当中的局限性。比特币价格有可能会出现雪崩式下跌。

投资市场流传着“三根K线改变信仰”的说法。但比特币投资者调侃:“比特币交易行情波动剧烈,我们是等不到三根K线的,一根可能就被灭了。”

比特币在2016年创造了160%的骄人涨幅。在2017年初,比特币先扬后抑,1月2日凌晨,比特币价格突破每个币1000美元;1月5日刷新历史最高价,至每个币1249美元;但1月6日比特币价格“闪崩”,一路暴跌超30%,最低跌至每个币730.25美元。

比特币上演的“过山车”给一头热的非理性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

不少比特币投资者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比特币行情太难把握,行情何时来,为何涨为何跌,都成谜。

投资逻辑

那么,比特币投资者都依据什么进行交易呢?

《国际金融报》记者回访了比特币投资者林耀(化名),他在2015年下半年股市暴跌后,将投资目标瞄准了比特币。林耀称,以前关注过比特币,因此知道2016年比特币有产量减半的利好预期。

“2016年7月产量减半。”林耀指出,“根据比特币开源软件协议的规定,每产生210000个区块,比特币的区块奖励就会减半。比特币产量减半,而购买需求不变的话,那么供应会紧张,比特币价格就会上涨。”

另一个令其转投比特币的原因在于,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发展。林耀告诉记者:“近年来,知名金融机构和各国央行对区块链技术越来越感兴趣,虽然我们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跟投区块链项目,但投资比特币也相当于曲线投资了区块链技术。”

事实证明,林耀的投资决定是明智的,至2016年6月中旬,比特币价格已经较2015年低位上涨了超过200%,林耀的初始本金已经翻了3倍。

对于比特币投资,林耀有自己的一套原则:“比特币不可能无限上涨,在每个币5000元以上,水分较大。”

据林耀介绍,他在2016年6月17日比特币价格冲破每个币5000元后就逐步离场了,同年11月比特币再度加速上涨,至每个币8895元。“没有赚到后面的钱我并不后悔,毕竟比特币是风险较大的品种。”林耀以1月12日为例,比特币价格触及每个币4902.02元,而前一天比特币日内最高触及每个币6450元,短短一天时间,跌穿每个币6000元、每个币5000元两大重要关口,最大跌幅达24%。

监管风暴

高位逃脱的投资者林骏(化名)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看涨的理由或许都差不多。有投资者看重比特币具有高效的流动性及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指的是不受个人、集团或者中心机构控制)的特点。有的是看重比特币底层基础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前景。再有的是看重比特币的知名度和接受程度最高。”

而对于比特币的多次“闪崩”,林骏认为,与监管机构动态有一定关系。

2017年1月6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人民银行北京营业管理部分别在官网发布消息称,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金融办联合相关监管部门当天约见了中国三家大型比特币交易平台——币行、火币网和比特币中国主要负责人,了解该平台运行情况。

林骏说:“我就是这天卖出的,虽然当日比特币价格回落非常厉害,但我不愿意等反弹,直接卖币离场了。”

1月11日,央行检查组先后进驻比特币中国、火币网、币行等比特币、莱特币交易平台,就交易平台执行外汇管理、反洗钱等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交易场所管理相关规定等情况开展现场检查。这一消息又引发了一轮比特币价格的下跌。

其实,4年前,比特币也曾在监管压力下行情急挫。当时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首的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指出比特币是特定虚拟商品,不具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比特币在监管层的打压下一路走低,从每个币8000元左右的历史高位跌至每个币1000元。

林骏表示:“央行密集现场检查给市场想象空间,未来比特币监管可能趋严,或影响比特币交易活跃度。”

趋势难判

可以说,比特币的涨跌依据较其他投资资产更为模糊,行情往往让投资者措手不及。

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刘俊民认为,很多人误把比特币当作货币来投资,其实比特币并不是货币。“简单来说,比特币像多数被炒作起来的商品一样,价格是被炒起来的”。

对于比特币价格趋势,财经专栏作者、黄金钱包首席研究员肖磊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需要作出两种方向不同的假设。

肖磊指出,一个假设是,比特币成为一种继黄金之后,可以对冲各类信用市场风险的第二大非信用金融货币资产。如果市场逐步对这一概念认可和接受,甚至达成默契和共识,全球一些金融机构开始囤积一部分比特币资产作为金融储备,那么比特币现在的价格,可能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跟黄金的体量相比,比特币少得可怜,目前比特币的市值只有140亿美元,黄金仅实物市场的市值就达7万亿美元,比特币只占到黄金市值的0.2%。假设将比特币市值提升至占黄金的2%,相当于比特币市值再上涨10倍。这对于终端市场来说,意味着每个比特币价格将在现有基础上上涨10倍,达到9000美元/个(约合人民币63000元/个)。如果其属性能够媲美黄金,这仅仅是保守估计”。

另一个假设是,比特币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一种新型金融交易单位,过于自由和独立,且并没有被多数国家认可。跟黄金相比,又存在实际运用当中的局限性。从资产的角度讲,除了转移、继承和持有的便捷、安全之外,单纯持有比特币并不会带来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生产性收益,也不会产生任何权益性收益。

“如果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并没有出现大的动荡,持有比特币的机会成本会越来越高,当避险需求推动的价格达了一定的零界点,资金开始获利了结并向其他资产转移,比特币价格有可能会出现雪崩式下跌,跌到500元一个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这种下跌会导致市场信心的重创,悲观情绪会自我加强,跌幅可能会超出市场的想象。”肖磊称。

肖磊告诉记者,以上两种假设并不存在孰强孰弱,两者出现的概率是均等的。比特币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用泡沫来形容的数字货币。跟正在涌现出的诸多数字货币概念不同,比特币产业链实际上已非常完善,隐藏在比特币背后的巨大成本和利益相关者,已不是简单的140亿美元市值的问题。

肖磊建议,投资者应该用消费或收藏的目的来投资比特币,最好是抱着一次性消费的心态参与投资,不要过多的考虑升值,除非投资者自身能够承受价格的剧烈波动,或者有很专业的套利模型去交易。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