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项峥:未来数字货币替代纸币可期 (Read 187 times)

full member
Activity: 148
Merit: 100
February 14, 2017, 02:53:56 AM
#1
据报道,近期我国在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建设上取得突破,基于区块链技术,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在数据票据交易平台上已经测试成功,这意味着法定数字货币从理论探索到实际应用开始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未来数字货币替代纸币应该可期。

数字货币是货币,媒介演进新趋势

从历史纬度梳理货币媒介的形成与发展,货币载体演进遵循着成本节约与中心化的规律。人类历史最初易货交易的完全去中心化安排,供需之间难以耦合,交易效率极低,价值无法统一,市场选择的结果促使一般等价物向金属货币转移,直至依托于国家公信力纯信用纸币的出现,交易成本和货币制造成本同时呈现出节约化趋势。在漫长人类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去中心化的货币制度安排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以次充好”、“缺斤少两”、“以假乱真”等失信现象,严重影响到币值稳定和交易便利性,使得依靠国家强制力建立中心化法定货币制度安排,最终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以及数字加密技术的成熟,数字货币概念开始受到关注。1982年,“数字货币之父”David Chaum发表《用于不可追踪的支付系统的盲签名》论文,提出利用新的密码协议(盲签名)构建一个具备匿名性、不可追踪性的电子货币系统,是典型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方案。1990年,David Chaum成立Digi Cash公司,研发了E-cash。2008年,中本聪发表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依靠区块链技术,通过算法的精巧设计,去除了中心化的中介担保过程,形成了典型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安排。

由于数字货币具备成本更低、交易速度更快等优势,部分金融机构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研发数字货币。瑞士信贷银行2015年4月研发一种与真实货币和中央银行账户相关联的“多用途结算货币”。2015年7月,花旗银行表示研发“花旗币”。各国货币当局也高度关注数字货币技术及应用前景。英国和荷兰中央银行相继发布数字货币白皮书,加拿大央行正着手推出电子版加元。201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团队研究数字货币发行、运行框架、数字货币关键技术、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环境、数字货币法律层面等问题。2017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在数字货币应用场景建设取得突破,基于区块链技术,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在数据票据交易平台上测试成功,迈出了数字货币实际应用的重要步伐。

中心化是未来数字,货币发行应用基础

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促进投资与消费增长。虽然2008年至今各国消费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但金融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明显增加了社会忧虑。而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的数字货币,采取分布式记账方法,去除了中心机构的担保,特别是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发行速度和规模由技术规则预先设定,货币总量存在上限,消除了使用者对滥发数字货币的担心,迎合了部分市场需求。近年来,比特币业务迅速发展,使用范围不断扩大。

但也要看到,去中心化货币币值不稳定,公信力不强,已经成为市场的投资、投机品种。从2009年1月3日比特币诞生到2010年5月22日期间,比特币的价格为零。2010年5月22日,美国一程序员成功用10000比特币换取了两块批萨,并非商店愿意接受比特币,而是第三方愿意接受比特币同时向商品支付批萨款项。此后6年,比特币开启了从几美分到几百美元的逆袭之路。2013年12月4日,比特币达到1147亿美元的历史高位。2013年12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五部委共同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当月18日,比特币跌至522美元。2015年1月14日跌至114美元历史低位。2015年9月9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首次确定比特币和其他虚拟货币正被合适地定义为大宗商品。

目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使用者相对固定集中,与法定货币使用者为不特定多数人存在巨大差异。据Coindesk近期对世界各国4000名比特币持有者的调查,发现比特币持有者91.8%为男性,72.5%为白种人,65.8%为技术人员,主要是以投资为目的。而无论是美元现金和人民币现金,不仅可以在国内流通,而且在特定的境外使用。需要注意的是,比特币的匿名性,容易成为洗钱渠道,成为非法交易的温床。

虽然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可以减少滥发货币的担忧,但数字货币总量设限,与现代信用经济依靠货币进行润滑的要求相背离,无法满足信用经济扩张对货币数量增长的内在需求。总量限定的数字货币,类似人类历史上所有金属货币的局限,容易产生通货紧缩的风险,阻碍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比特币被技术限定为2100万个,从比特币诞生到现在,根据系统技术设置,每四年比特币发行数量减半,比特币发行难度显著上升。即使未来出现多个去中心化货币安排,如何实现不同货币之间价值统一,以及促进数字货币在社会广泛流通,势必存在竞争性关系,难免会引发数字货币价值剧烈波动。同时,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缺少国家信用担保,不具备法偿能力,也不与任何贵重金属挂钩,缺乏“价值锚”,币值天然存在不稳定性。特别是数字货币在社会上广泛应用,既要满足线上交易,也能满足线下交易,相关的金融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商户和个人持有数字货币终端等等,都意味着巨额投资,这也是私人企业或机构所无法承担的和推动的。

这些情况表明,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发行机制存在历史必然性。在现代信用经济体系下,中央银行天然成为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主体。至于未来采取何种发行方式,是否可以利用分布式记账模式扩大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参与方,仍是未来值得深入探索研究的课题。毫无疑问,随着银行卡、第三方支付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在社会交易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社会现金需求比例出现了下降。截至2016年末,我国流通中现金余额占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比例为4.41%,较上年同期下降0.13个百分点。未来随着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发行与应用技术的成熟,数字货币取代现金的可能性大为上升,由此引发对金融体系和现代信用经济的冲击和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

来源:http://www.stcn.com/2017/0214/13048671.shtml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