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一次民意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Read 179 times)

full member
Activity: 220
Merit: 100
March 01, 2017, 04:44:50 AM
#1
社论

最高法给之前争议颇多的“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打了一个补丁,于28日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补充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及夫妻债务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最高法为司法解释中的一个条款,专门出台一个“补充规定”,可能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体现的是舆论与司法政策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是一项执行了10多年的司法政策,在遭遇新问题后做出的适时“微调”。

这种“微调”在法治社会相当普遍,相对抽象的司法政策在遭遇更丰富的新局面时,必须做出新调整。以美国来说,联邦最高法院往往对一种法律关系,会不断针对新问题、新倾向,出台新判决,实现社会的司法调整。

首先,不应当将“24条”冠以“恶法”之名。

之前,媒体报道了不少女性(也有男性)在离婚之后遭遇前夫在婚姻存续期间欠下巨债,结果自己“被负债”。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了“24条”,甚至有些人借机散布“恐婚”言论。

夫妻财产共有、债务共担,是法律的大原则,也是人类婚姻存续的经济意义之一。“24条”本身并没有僭越《婚姻法》的规定。而且,2004年时最高法公布“婚姻法解释二”,主要针对的当时“假离婚、真逃债”问题,是为了保护第三方的合法债权。

其次,之前曝光的一些问题,是司法解释的适用细则问题,包括,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个别案件中法官未能有效查明债务性质等等,与“24条”无必然联系。

这次最高法出台的“补充规定”和相关通知,不是推翻了24条的规定,而是给出精确的“算法”,定点解决之前出现的bug:明确夫妻一方在从事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中所负的债务,不予法律保护;强化法官对债务真实性的审查,在举债一方的自认出现前后矛盾或无法提供其他证据加以印证时,人民法院应主动依职权对自认的真实性做进一步审查;严厉制裁夫妻一方与第三人串通伪造债务的虚假诉讼。这些都是对症之药。

总之,民间对司法政策提出不同看法,最高法作为司法政策的掌舵人,既要学会倾听,又不能被“民意”牵着鼻子走,而是要拿出专业性的判断和解决方案。这次的“24条被打补丁”无疑是一场良性的互动。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