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成为热词,也遇到很多朋友问像类似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能否投资等问题。目前市场上的数字货币都是非官方发行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个人认为,政府主导发行的数字货币未来可能会流通,但比特币等这些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只能作为一种资产类别存在。我们从货币的职能角度来分析目前市场上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
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现状
首先是发展迅猛但发行体量小。截至目前,世界上有超过656多种数字货币,2016年的总市值已接近250亿美元,相比中国的广义货币量还非常小,中国2016年的广义货币量(M2)约为155万亿人民币,约占全球广义货币量的1/4。因此,目前,世界上数字货币的总量相比于全球广义货币(M2)就更小。四大数字货币分别是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莱特币,它们的市值之和就超过了总市值的95%。
其次是价格波动剧烈。这些数字货币往往一天之内波幅超过10%。以比特币为例,2017年元旦过后,比特币从6000多一路上涨到1月5日的近9000,一度超过黄金价格,并在同日暴跌至7000多。比特币价格的大幅波动引发央行约谈要求中国三家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火币网、币行、比特币中国,要求平台自查并进行相应的清理整顿。
从货币发展史看数字货币
从货币发展趋势历史看,货币本身由实物货币逐渐向信用货币转型。过去的金、银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而目前的纸钞、电子货币,以及未来的数字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实物货币阶段,货币的价值源于它本身的价值,而信用货币阶段,货币的价值源于法律或者一种共同的信仰。目前如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社会认可度并不高,只有少数技术人员对此感兴趣,一旦国际上某国政府明令禁止时,其价格会大幅度下降。数字货币的发行人,如果不是具有国家信用的机构,不易被全社会认可,也缺乏公信力。所以,从发展历史来看,现有的数字货币本质上并不能作为货币。
从货币职能来分析数字货币
前经济学家的货币理论主要围绕货币最重要的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这三点。价值尺度指货币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作用。比特币等现有数字货币可以与美元进行汇兑。然而,现有的数字货币存在总量一定和价格波动剧烈的特点使其不能有效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目前的数字货币都具有稀缺性又不具公平性,都是数字加密货币,需要通过挖矿、贡献算力来获得,只有懂技术的人才能获得。货币本身的数量一定不能是稀缺的,稀缺的数字货币会导致通货紧缩。
其次,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充当媒介的职能。美国的科技巨头公司戴尔、微软等以及一些国外小商家都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但是现有数字货币的匿名性不利于监管,产生的风险可能危及金融稳定,因而其能否有效行使流通手段职能是有不确定性的。由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都是采用区块链技术,去信用化的匿名交易以及无国界无地域限制的特点,很容易被用于恐怖分子融资、腐败分子洗钱等犯罪活动,并且难以从监管方面加以遏制。2014年初,比特币在经历了全球最大比特币交易平台Mt.Gox的关闭和破产之后,比特币宣布暂停交易。这一风波让比特币投资者亏损严重,有的中国玩家因此赔掉几百万元。此外,现有数字货币总量一定的特点会使其价值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不断上升,人们将更愿意囤积已经拥有的数字货币,而不是用它们来消费,此时,数字货币将丧失流通手段功能。
第三,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现有的数字货币依赖密码学和互联网技术,采用电子签名的方式保障所有人持有和自由流转。其携带、保管成本几乎为零。数字货币与美元有实时汇率,可以通过特定的交易平台将其转化为现实货币,流动性高,财富兑现能力高。目前有很多对数字货币前景持乐观态度的人都把购买比特币当作投资。但是,现有数字货币仍然存在安全性方面的问题。目前,数字货币一般被储存在电脑硬盘、移动设备或者在线钱包中。而存放在线下,一旦电脑出现故障或者移动设备丢失、损坏,比特币所有者就容易丢失其拥有的数字货币。存放在在线钱包可能受到黑客攻击,也可能被交易平台卷款跑路。目前,已经发生了好几起比特币被盗的案件。
总之,从发展趋势来看,现有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本质上并不能作为货币。因此,目前投资数字货币的投资者需要谨慎投资,未来数字货币的发展仍然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未来去中心化数字货币的发展能否在赢得共同的信仰、低成本或零成本、非稀缺性、价值稳定性、不可伪造或篡改等取得突破我们将拭目以待。
作者:周昆平(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
来源:新民晚报
链接:
http://www.gongxiangcj.com/show-22-33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