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区块链金融应用:中国首个跨机构场景真实交易数突破百万量级 (Read 161 times)

brand new
Activity: 0
Merit: 0
不错啊,各大应用都开始用到实处了
hero member
Activity: 532
Merit: 500
2017年3月底,由微众银行推出的中国首个跨机构联盟链在生产环境中运行的应用数据记录笔数已达220万,该应用主要通过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优化联合贷款业务中的备付金管理及对账流程。自去年8月份开始上线试运行以来,目前已有上海华瑞银行、洛阳银行、长沙银行3家银行机构接入微众银行区块链网络。通过半年时间的真实生产数据检验与零故障运行,该区块链底层平台印证了其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优点,微众银行亦拟在今年二季度推出开源版本。
 
谋势:分布式商业与分布式技术融合的时代机遇
 
近年来,以共享经济与价值链接为主要特征的“分布式商业”模式的普及,催生了大量的跨机构新型创新合作场景。以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为代表的“分布式技术”,以其较好的弹性、较高的经济效用和容错机制逐渐开始被应用到“分布式商业”的生产环境中,上述基于区块链的联合贷款备付金管理及对账平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微众银行的核心产品“微粒贷”,是面向微信用户和手机QQ用户推出的纯线上个人小额信用循环消费贷款产品,采用同业合作及联合贷款模式向客户发放贷款,80%贷款资金由合作银行发放。该产品作为“分布式商业”的典型场景,非常适合采用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作为合作行之间的连接器,以提高中后台运营效率、提升流程自动化程度与降低经营成本等。

因此,微众银行与华瑞银行在2016年8月携手共同开发并上线试运行了基于联盟链的联合贷款备付金管理及对账平台,把此前需要T+1的对账周期缩短到准实时。合作行之间通过此系统可以准实时查看备付金账户情况及对账结果等信息,进行实时头寸监控,免除依赖日终对账文件进行对账的繁重工作。之后,洛阳银行、长沙银行于今年年初亦相继接入该平台。
 
 
聚焦:金融联盟链技术路线的探索与落地
 
区块链与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在对等网络环境下,通过透明和可信规则,构建不可伪造、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的块链式数据结构,从而实现和管理可信数据的产生、存取和使用的技术。与基于单一信用背书实体的传统信任机制不同,区块链的信任机制是多个参与方对透明和可信规则的共同信任、是对客观信息技术的信任。
 
根据所支持商业场景的不同,区块链的治理模式分为公有链、私有链、联盟链三种。具体在金融行业的跨组织应用中,既涉及大量高频的信息与资金流动,又存在强监管及高级别安全的要求,一般需选用联盟链的技术路线。因此,去年5月,微众银行联合深证通、深圳市金融信息服务协会等机构,牵头发起成立了金融区块链合作联盟(深圳)(简称“金链盟”),目前成员单位已涵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区域股权交易所、科技公司等六大领域的67家机构。
 
为推动金融联盟链的技术进步及应用落地,微众银行联合腾讯打造了“区块链云服务BaaS”,集成了在云端搭建区块链应用的所有必需品,如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开发者工具、模板、资源等。区块链云服务BaaS已经在腾讯云平台上发布,接入的机构可以轻松自建联盟链,并控制审批区块链上的的节点身份。
 

 
区块链云服务BaaS针对金链盟的成员单位开放使用,联合贷款备付金管理及对账平台亦正是基于该BaaS版本运行,接入该联合贷款对账平台的上海华瑞银行、洛阳银行、长沙银行等亦全部是金链盟的成员机构。
 
升华:经得起生产环境考验的区块链底层平台
 
经历了半年多在生产环境的零故障运行后,联合贷款备付金管理及对账平台的区块链账本已记录储存了上百万笔交易数据,其底层平台的功能、性能、容错性、可靠性、安全性、保密性、可追溯、模块化、可维护性、可移植性、互操作性、数据一致性等特性亦被验证可达到高标准。
 
同时,区块链网络和原有银行核心系统在逻辑层和物理层完全独立、互不影响,数据通信与存储均经过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全程安全运行,遵循了银行业信息技术的强监管与高安全度的严格要求。
 
归根结底,如需成功运用区块链技术,首先,需要改变传统的“中心化”商业模式的思维,走向专业分工、开放合作和价值共享,拥抱“分布式商业”这一新业务形态。其次,新的技术终究要在应用场景尤其是具备海量用户的企业级应用场景中被充分验证并推广,才能评判其成熟度。在过去几年里,区块链应用虽然不断涌现,但绝大多数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以及小规模探索阶段,这也是由于缺乏真实大规模应用场景所导致。
 
微众银行基于联盟链的联合贷款备付金管理及对账平台恰好符合上述条件。一方面,区块链技术被用于本已成熟的分布式商业模式中——银行间联合贷款,该平台作为原有系统的一个外设功能模块补充,实现了缩短对账周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目标;另一方面,多个核心银行共同参与开发、并贡献了真实的生产数据用于检验平台健壮性,体现了“多中心”共同参与的优越性。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