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智能投顾改变了财富管理市场格局,或掀起银行再造第三次浪潮 (Read 159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420
Merit: 250
与传统人才投顾相比,智能投顾具有服务面广、成本低、客观性、规范性、避免人工失误等诸多特点和优势。智能投顾的发展,将使“一对一”财富管理从高净值客户服务普及到一般客户,市场空间非常之大。
 
2014年,智能投顾这一概念引进到中国,随着居民财富积累日益增多、市场变化加剧、个人投资理财难度日益加大,政策的不确定性、市场信息获取困难,倒逼投资者对大数据和量化投资的接受度日益提高。因应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始涉足智能投顾这一领域,希望尽快占领这一新的致高点,在未来财富市场激烈竞争中占领先机。
 
智能投顾有机整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备迅速吸收和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能较快读取、整理、分析公开数据、图像乃至非结构化信息,据此作出投资、借贷、风险管理决定。同时,智能投顾还可以克服人性弱点和思维盲点,在海量数据支持下,可以提供个性化定制方案。
 
智能投顾这一低成本、定制化优势,有助于打破“投顾仅是高净值人群专利”这一禁区,揭开原先高不可攀的财富管理的神秘面纱,使投顾走进千家万户,走向草根阶层。由此带来的客户体验、广大人群的财商教育以及“长尾”客户的服务需求引发的源源不断的市场机会和盈利空间,可以引起无尽的遐想...
 
当然,目前智能投顾在国内的发展面临诸多制约,还要依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推动以及投资人对智能投顾逐步了解和信任。监管规范和行业自律以及各类风险管控等问题都需要各方面协同配合、推动解决。显然,这需要时间。
 
金融与科技结合,是银行业发生深刻变革的催化剂。变革也有周期,大的变革一般10年左右就来一次。近20年来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有: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银行业有机会第一次近距离观察境外/外资银行的经营管理战略以及它们处理危机的策略和方法,下决心抓住电子化开始发展带来的契机,加快优化柜面业务处理流程,推出“综合柜员制”,释放大量出纳和会计人员,对他们加强培训教育,使他们转岗为信贷员、营销员,实现从“坐商”到“行商”的华丽转身。
 
“客户经理制”的推出,标志现代商业银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范式的开始,由此带来的银行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业务体系发生持续而深刻的变化,配合后续几年银行业推进的“重组引资上市”三步曲,中国银行业日益发展成为现代金融机构。
 
一批又一批高校毕业生进入银行后,争先恐后报考与理财、销售相关的专业证书,希望在客户服务领域实现自我价值。稳坐银行队伍数量头把交椅的不再是出纳和会计,取而代之的是营销服务人员。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席转美欧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为应对危机挑战,我国银行业抓住互联网快速发展机会,加快自助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发展步伐,加快内部组织结构再造,发展流程银行,力推数据集中、风控集中、流程优化、垂直管理,节约成本,管控风险,提高效率。一批技术/会计人员转岗到业务条线,加强前台业务销售和服务。
 
2017年,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第三次银行再造的大好机会。与传统人才投顾相比,智能投顾具有服务面广、成本低、客观性、规范性、避免人工失误等诸多特点和优势。智能投顾的发展,将使“一对一”财富管理从高净值客户服务普及到一般客户,市场空间非常之大。
 
三次银行再造浪潮,都无一例外地推动银行业抓住技术变革契机,主动实施组织和流程再造,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迈上一个又一个进步阶梯。
 
但无庸讳言,每次再造都无法避免阵痛。1997年开始的后面几年中,银行业在实施再造活动中,人员大面积转岗,一些不适应转岗要求的人员连同低产网点一并裁汰,那一次,主要商业银行共裁减人员10万人以上。2007年前后的IT相关岗位人员转岗,人员数量较小,影响不算太大。
 
今天,智能投顾正粉墨登场,投顾中的大数据分析、量化金融模型以及智能化算法,涉及金融学、投资学、数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专业知识,具有很高的专业壁垒。不难想象,将会有一批营销、销售人员因不能适应新岗位要求而面临淘汰危险。
 
变革,是历史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变革,往往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风险。智能投顾来了,如何应对,全在自己。
 
作者:桂泽发(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交通银行私人银行中心副总裁)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