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向世界发出邀约——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今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3年多来,习近平的出访路线和关切,在“一带一路”的宏大叙事中铺展,绘制一幅跨越万里海域,牵起亚 欧非多个经济圈的恢宏画卷。“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
“不同民族要‘交而通’”
阐释构想共唱丝路“新合唱”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3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导“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一呼而百应,“一带一路”倡议焕发出强大感召力,从中国方案逐步成为世界强音,让世界上最长的两条经济大动脉、文化大长廊,走出历史深处,合奏时代交响。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习近平的一系列精彩阐述,让“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传遍世界,深入人心。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2014年6月,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的话语铿锵有力:“‘一带一路’是互利共赢之路。”
在2015年3月28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强调说:“‘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2016年1月,习近平访问沙特、埃及、伊朗和阿盟总部。他在阿盟总部发表演讲说:“我们在中东不找代理人,而是劝和促谈;不搞势力范围,而是推动大家一起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谋求填补‘真空’,而是编织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网络。”
知者善谋,不如当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习近平的诸多次“点穴”外交,一再将目光锁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谋求共享共赢,是习近平一直强调的理念。
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正如习近平所言:“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空口袋立不起来”
中外共建项目合作促发展
“一带一路”把欧亚各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让所有国家“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时,习近平就直言不讳地说,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速发展,区域合作方兴未艾。
习近平2015年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时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很多国家便开始寻求与之战略对接。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蒙古国“草原之路”战略、哈萨克斯坦“光明大道”、欧洲“容克投资计划”、越南“两廊一圈”……“一带一路”倡议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战略规划形成对接。
不仅如此,不少国家希望成为“一带一路”上的关键节点。波兰曾表示力争成为“一带一路”物流中心;多哥希望成为“一带一路”在西非地区的支点。
在去年8月17日召开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要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引进来、走出去”,传统的国际合作并不罕见,而“一带一路”的促进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贵在其“新”。
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合作?习近平提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重要思想。
历经时间的检验,“一带一路”建设在“五通”方面取得累累硕果。其中,工程项目以及产能合作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去”与“引进来”,“强强联合”多方合作,在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空口袋立不起来”,习近平2013年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时,卡里莫夫总统提到这句谚语。三年多过去,“一带一路”建设已“立起来”,成为取得积极成果的重要注脚。
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2015年与2016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直接投资额达293.5亿美元。截至2016年底,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区56家,入区企业1082家,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18万个。
凡此种种成果,映照着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诚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一带一路”建设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兼顾国家总目标与地方积极性”
立体格局释放巨大潜力
长远的发展战略,离不开阶段性的规划与总结。2016年8月,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提出8项要求。从统一思想到统筹落实,从金融创新到人文合作,从话语体系建设到安全保障,面面俱到。“要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3年多来,愿景规划一步步展开、建设成果一笔笔绘就:“一带一路”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决定,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并列为中国三大发展战略。2014年中国通过了“一带一路”建设战略规划,2015年发布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其中专门一章。
“一带一路”的建设,同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交相辉映,带动了中国更强劲发展。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渐次展开。
“‘一带一路’建设为重庆提供了‘走出去’的更大平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重庆提供了更好融入中部和东部的重要载体。”2016年1月,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说道。
助力当地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重庆的重点在于健全公铁水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自“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重庆重点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行布局,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等运输方式共同发展,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密集度,基本搭建起了重庆至欧洲、北美、东亚、西亚等较为完善的运输网络。
与重庆不同,作为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上海,一直以来都处在中国发展的最前沿。2017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努力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上海市商务委的统计表明,同期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累计突破5500亿元,同比增速更高,达2.9%。上海已与新加坡、捷克等1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重要的经贸结点城市前茅了经贸合作备忘录,并在贸易、金融、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与沿线92家商会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贸易商联盟。
“‘一带一路’建设既要确立国家总体目标,也要发挥地方积极性。地方的规划和目标要符合国家总体目标,服从大局和全局。”习近平在2016年4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着眼于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一带一路”可以把广大的西部地区从开放的末梢变成开放的前沿,形成东部与西部两翼齐飞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一带一路”源于中国而属于世界。今年3月28日,“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与商务印书馆联合发布的《“一带一路”年度报告》认为,今年中国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是2017年中国主场外交的重头戏,是中国为提振世界经济采取的战略举措。这可能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将从搭建框架为主的1.0版阶段,进入优化升级为主的2.0版阶段。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瞩目5月北京之约,期待转化时空的“一带一路”建设迎来新起航,期待共赢的国际经济合作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