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中国式新区面临失衡困境 雄安新区应避免摊大饼 (Read 83 times)

full member
Activity: 154
Merit: 100
2012年,我在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个工厂里,遇到一个怀着心事的管理者,他发愁的不是产品的销路和生产成本,而是员工的婚恋问题——男员工的婚事儿。这是一个典型的制造型企业,流水线清一色都是男工,比例接近90%,进入到厂区,就如同进入到了一个男人社区,只有行政部门和后勤部门,能见到女性。男女比例失调,给正值婚恋期的男性求偶带来极大困难。

招工的人事部门发现了一个规律,他们的男员工大批量来自于职业学校,年龄正处于婚恋的年龄。可工厂所在的城市新区,周边都是同类型企业,在这个独特的社区,找女朋友变得非常困难,很多人在工作两年后,受到来自家庭的压力,不得不辞职回家找对象。

2016年,我在湖南株洲的田心——著名的机车制造基地,听当地的负责人讲起了这个相同的苦恼。不同的是,田心作为株洲的一个“小而全”的城镇,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但产业结构带来的性别比失衡,同样困扰了多年。

说这两个例子,无非想引出一个话题,中国的城市新区,在创造辉煌产值的同时,无一不面临着种种失衡的困境。人口性别比失衡,或者是诸多失衡中的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观察点。

一个城市的新区,往往就是这样起来的:划一片土地,设定一个产业,建起一座座厂房,四面八方的人,操着各式口音汇聚到这里。

新区是一个城市,又不是一个城市。按照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