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媒体:高铁盒饭披着"公共服务"的皮走"奢侈品"路线 (Read 335 times)

member
Activity: 70
Merit: 10
member
Activity: 80
Merit: 10
sr. member
Activity: 336
Merit: 250
希望有所改善
member
Activity: 84
Merit: 10
member
Activity: 82
Merit: 10
都是自己带东西吃
full member
Activity: 140
Merit: 100
member
Activity: 70
Merit: 10
太贵了。吃不起
member
Activity: 115
Merit: 100
这个就跟机场的事物一样
member
Activity: 70
Merit: 10
不公平地方多了去
member
Activity: 70
Merit: 10
不吃不就行了吗废话那么多
full member
Activity: 168
Merit: 100
高铁盒饭价格过高问题,近年来已成为社会热点话题。高铁盒饭价格缘何居高不下呢?究竟是盒饭企业垄断化经营,还是盒饭的成本高?这都需要高铁相关部门公开透明,算出明细账。在从事多年快餐餐饮人士的帮助下,媒体调查发现,按照高铁出售的快餐份额比例,20元的包子套餐,成本在6元左右;45元的杏鲍菇炒牛肉饭,成本最高16元;而15元套餐的成本仅为5至7元。
高铁上的高价盒饭被公众诟病多年,近来再次被推上舆论浪尖。一份15元的套餐成本仅为5至7元,45元的套餐成本不过十五六元,利润高达100%,堪称“天价”。公众为何对此质疑或不满?而公众和消费者为何对奢侈品商店的更加暴利的“天价奢侈品”却少有质疑?一些人可以极大方地购买可能利润不止数百倍的“包包”,却为何对数十元的高铁盒饭指责不已?根源就在于,同样是高价的商品,但属性和定位各有不同。
奢侈品属于完全市场化的产物,其价格再高也不具有公众属性或公众保障产品的属性。而高铁上的商品尤其是包装水、饮料和盒饭等,实属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公众必需的消费品。高铁盒饭“公共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其带有的普惠大众的天然属性,但其销售到乘客手里时却完全遵循的是“天价”和“奢侈”的价格,这必然带有巨大的矛盾性和相互排斥性。
高铁高价盒饭赢得了很高的利润,却丢掉了其公共保障属性服务大众的真正内核。这样的现实就是,表面上的带有公共属性的“高铁盒饭”,实际上走的却是“贵族化”和“奢侈化”的路线,过多的考虑的是企业本身的赢利和利润,而较少地考虑国家和社会给予其的恰当定位。也就是说,高铁盒饭披的是“公共服务”的外皮,行的却是疯狂攫取利润的“奢侈品”内核。这样的“人格分裂”式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公众焉能不满?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