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媒体:银行未发生大规模委外赎回 部分报道属误传 (Read 172 times)

member
Activity: 98
Merit: 10
近期,有市场传闻称“某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于近日大举赎回委外近千亿元”,这一消息一经传出,很快就在业内引发讨论。而随着“千亿规模委外资金赎回”传闻的发酵,市场也出现“恐慌情绪”,股市债市甚至出现“双杀”现象。
银行委外业务真的会形成“赎回潮”吗?
对于这个问题,多位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目前虽有委外资金赎回迹象,但绝没有达到“赎回潮”的地步。对于所谓的“赎回潮”,市场还需理智对待。
亏损和监管“双杀”
银行委外,一般指银行委托给非银金融机构管理投资的资金,包括表内自营资金(加上并表的保本理财资金)的委外和表外理财资金的委外,广义委外形式包括基金专户、券商资管计划、公募/定制基金等。
由于各类资管产品之间存在嵌套,中间可能存在重复计算等原因,目前委外的具体数字较难测算精确。而据天风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估算,目前银行委外规模在10万亿元左右。
近期,监管部门对委外业务的监管趋严。先有证监会出台了针对委外定制基金的相关规定,又有银监会连发7道文出手整治。其中,银监会发布的《关于集中开展银行业市场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更是直指银行表外理财、同业空转套利等不规范行为。
在这种“双管齐下”的监管之下,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各类银行委外业务受到冲击。有市场传闻称,“某国有大行正着手赎回部分委外资金,不仅包括公募、专户,还有券商资管,其中仅从某家基金公司处赎回的委外规模就达近百亿;此外,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都是委外赎回的大户。”
广发证券银行团队指出,兴业银行近期委外赎回大量货币基金,包括同业端和理财端,其中的重要原因则是收益低。
对此,一位城商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央行3月底的MPA考核,到银监会陆陆续续的7个文件,商业银行、中小城商行都在加快调整资产机构的脚步。”
“不过,驱动委外赎回的原因也并不仅仅是受强监管影响。”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去年下半年的债市调整、银行资金荒和银监会加强同业业务和理财业务监管等都是引发委外赎回的推手。
“赎回潮”未现
针对市场上愈演愈烈的“赎回潮”消息,近期,多家银行都作出了回应。
4月26日,工行对外表示,自己并非传言中的“某大行”。
“今年以来,中国工商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中坚持‘自主投资为主、委托投资为辅’的原则,通过适量委托投资合作丰富策略组合构建、细分策略投资,委托投资运作始终保持正常、稳定,没有大规模委外赎回的情况。”该行负责人解释称。
浦发银行分管金融市场业务的副行长谢伟则在近日的2016年年度股东大会上称,近年来对于表外资金,浦发银行尝试借助“外力”,选择一些优质券商,适度探索委外投资。但目前这部分量比较小,在可控范围内,浦发银行不存在赎回压力。
“赎回的现象是有的,这是正常现象。”上述城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据我所知,部分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是有委外赎回的现象,但赎回的比例其实较小。”
“目前并未发生大规模的委外赎回现象,之前的部分报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误传。”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研究员游春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仅从委外业务规律来说,其实也不太可能存在大批量的集中赎回现象。即使有赎回,也会是按照业务到期的情况分层分批次地赎回。”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