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人民的名义》大数据:原著提"钱"次数超过"人民" (Read 151 times)

member
Activity: 84
Merit: 10
我们分析了25万字的《人民的名义》原著小说,发现了小说的尺度比想象中大。
 
收视率竟然破8了!《人民的名义》已经成为21世纪以来,中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有人等不及看到最后的大boss是谁,熬夜翻书剧透。亚马逊公司最新数据显示,《人民的名义》电视剧播出后一周,同名原著电子书的销量增长了191倍。
我们分析了25万字的《人民的名义》原著小说,发现了小说的尺度比想象中大。
1、原著谈得最多的,不是“人民”
你以为《人民的名义》是在谈论“人民”吗?不,原著中提及“钱”字多达170次,远远超过了“人民”的次数(93次)。
与其说《人民的名义》是一部官场小说,不如说是一部跟金钱有关的反腐小说。原著仅提及“官场”一词14次,却67次提及“贪污/腐败”、32次提及“贪官”。而“理想”和“正义”,仅仅各提及2次。
 
小说内容,所针对的级别也是非常高的。整部小说出现次数最多的词语,不是金钱,不是人民,也不是权力,而是——“书记”,提及次数多达566次。省委书记、政法委书记、市委书记,这些“党的一把手”身份是小说关注的核心。
最特别的是,这部小说对于腐败的揭露,远远超过了金钱和权力本身。“老师”这个词的提及次数竟然多达498次,仅次于“书记”。
“老师”这个神圣的称谓,和其他高频词“学生”(120次)、“政法”(65)、“关系”(65)一起,组成了一张巨大的“汉大帮”裙带关系网。学长和学弟、老师和学生,以“同学会”“师生联谊”为名开展关系活动,在官场上相互支持、拉帮结派。
或者可以这样说,“老师”这个词在《人民的名义》这部小说中,展示了横向的裙带与纵向的传承,似乎暗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艰难。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