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比特币内战硝烟四起,生死存亡在此一刻 (Read 127 times)

hero member
Activity: 630
Merit: 500
编者按:过去几年以来比特币受到不少关注,曾一度超越黄金价格,被称为民主货币。有些人将它看做金融系统的救世主,有些人却认为它只是科技界人士的一个新玩具而已。跨时代的意义和无限辉煌的背后,是比特币正站在岔路口上的现实。这种分裂来自比特币社区内部的意识形态对立——原教旨主义的比特币协议和社会现实之间的不兼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如果选择激进的道路,能令它的未来像信用卡的使用一样广泛;另一套保守的方案虽然稳妥,然而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我们仍不知道比特币社区是否会就其未来去向达成共识,正如我们不知道这个跨越十年的极客童话是否会奏响终章。

不管你怎么想,比特币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取得了空前成功的。虽然最初在开发者社区发布时有过不成熟的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脑洞大开的电脑极客们还真把这个电脑协议搞成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稳定运作的货币体系。

然而与此同时,“比特币已死”的论调从来不绝于耳。特别是今年以来,关于硬分叉的争议越来越大,这似乎意味着其价格又将面临岔路口。市场对于比特币“分裂”的恐惧使得一些不看好比特币前景的人纷纷抛售这种数字货币,这导致今年3月份里比特币下跌约1/5,创两日最大跌幅。然而,刚过去的5月1日,比特币的价格再度反弹,重回巅峰。

大起大落的背后:硬分叉危机

由于在比特币世界,等待验证的交易数量激增,比特币的使用成本变高,对于区块容量的争论也愈演愈烈,比特币面临着一个核心技术危机——硬分叉。硬分叉,是当比特币协议规则发生改变,旧节点拒绝接受由新节点创造的区块的情况。违反规则的区块将被忽视,矿工会按照他们的规则集,在他们最后见证的区块之后创建区块。它分裂造成的破坏力远比外部竞争对手要大得多,相当于克隆出来一个代码功能相同的数字货币,且分叉前区块链也相同,互不承认,互相竞争。因为无法分辨硬分叉后产生出来的两种“比特币”谁才是正统,因此总价值就被强行一分为二了。

所以被推向分裂,主要是各方对于所谓的“区块大小”争执不下。按照现有的代码,比特币每批交易的数据容量有严格限制。随着比特币交易量激增,这种限制拖慢了交易,以往只需数秒就能清算,现在得花上好几个小时。等待验证的交易数量比一年前增加了五倍以上,而且这种堵塞迫使用户支付越来越高的费用来加速确认,这在某些情况下令使用比特币比Visa或PayPal更昂贵。你不可能用它来买一杯咖啡或者别的什么——除非你愿意为此等上好几个小时或支付高昂的费用。

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为扩容增进“区块大小”,“硬分叉”将导致比特币数量增加,从而进一步贬值。这也是比特币使用者们不愿意看到的。事实上,比特币的长期储存价值在于其总量就2100万个。稳定性、安全性和稀缺性是比特币的分化特性。硬分叉后,比特币的总量将达到3300万个,后期还有望达到4200万个。届时人们可能会争论哪一种才是合法的比特币?

激进的道路:比特币无限

一部分最有影响力的成员已经开始支持一个有争议的解决方案——它被称为“比特币无限(Bitcoin Unlimited)”。Bitcoin Unlimited本质上是对区块链的软件升级;多年前,比特币的早期开发者对其可以处理的数据量施加了上限;虽然这拖慢了网络,但它被视为一种必要的安全措施,以应对可能的使系统超载的攻击。现在,比特币无限的支持者称,区块链已经足够健壮,它不需要任何限制。他们希望取消比特币网络处理数据的预设定限制,称此举能够终结拥塞的问题。

比特币无限的支持者们认为,冒这个风险是值得的,因为不采取行动只会令积压愈发严重;如果比特币比传统的金融系统更贵或更慢,人们就不会使用它。如果这场赌博成功,它可以缓解拥堵,并可以帮助比特币社区重归统一;如果失败,后果是无人愿意看到的——比特币将分裂为两种货币。



保守的方案:SegWit

比特币无限的反对者认为,取消交易限制意味着,本来就有数据优势的大型社区将获取过多权力,可能会令比特币相对与政府和全球性银行独立的特质受影响。比特币的关键编码贡献者托德更是指出,BU的删除数据上限方案是一个冒险的举动,将使比特币在政府和全球银行面前变得脆弱;没有限制,大型矿工组织将会有充分理由扩大规模,击败小型矿工,并有效地控制区块链和比特币本身。

以托德为代表的BU反对者们提出以SegWit手段来减轻拥塞。这在本质上是用一种微调过的手法来验证交易。托德的阵营认为,更好的方法来缓解拥堵是使区块链更有效率;去年秋天,该群体发布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称为SegWit,它使用不一样的方法来验证交易。托德说,由于来自BU支持者的抵抗,Segwit的投入应用被放缓了。

虽然比特币未来的分歧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但托德的SegWit团队已经占据了上风,并得到了大多数矿工的支持,他们宁愿等待基于共识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令局面更动荡。

来源: 36氪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