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如何使用人工智能让智能合约名副其实 (Read 282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322
Merit: 250
这个确实挺牛逼的
newbie
Activity: 3
Merit: 0
人工智能肯定是未来的趋势,会应用的越来越广泛
sr. member
Activity: 462
Merit: 250
智能合约,如同一般的区块链技术一样,对业务关系上的自动化有着巨大的潜能—— 减少传统意义上依赖文书工作以及律师和法庭服务的参与来促进信任的需要,同时也降低了支出。然而,直到今天,由于智能合约本身的模糊性及缺乏合法的可行性,它几乎很难作为真实世界的实际协议的基础。Agrello利用最新的AI技术为区块链,合法领域及没有编程知识的终端使用者建立了纽带,并使智能合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既合约合规又智能。

智能合约的起源及其局限性

1994年互联网刚刚新起,密码学学者Nick Szabo在思考电子商务的未来时,首次提出了“智能合约”这一理念。Szabo提出,合约与法律文件总体上倾向于遵循一种”如果是这样,便会那样”的逻辑,就像代码一样(“如果一边履行了这样的条件,那么另一方便必须是那样”),出于这个逻辑,纸质合同里的条约便可以被自动化执行的电脑程序替代。

与传统的合约不同的是,代码往往被认为是精准的,不会落入到那些巧舌如簧的解释中,不需要被呈到法官面前阐述来辨明清白。尤其,合同和约定仅仅是纸上的文字;如果没有公权机构来执行它们,这些文字也是没有意义的。代码,另外来说,促成了现代社会。事先设定好的代码可以转移资金,锁门,没收托管的付款,而不需要任何一个警察或官员的签署命令或暴力干涉。

然而,代码的问题是,它能被黑客攻击。如果我们需要一个自我执行的合约代码来管理资金和资产,这些代码必须存贮在专门控制这些资产的计算平台上。再这样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平台的拥有者不仅享有封建制度的权力,这些合约也永远逃不了未经授权的更改或者被攻击的可能性。

因此,随着时间的迁移,当电子商务已是家常便饭时,Szabo的智能合约依旧是一个及其有吸引力但却未被实行的概念,留给来者空间。

进入区块链时代

像通常那样,预言未来的到达时刻总比预期的早。在2009年,一名(或一群)神秘的计算机科学家化名为中本聪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点对点网络的电子现金系统》的白皮书。在这短短9页的文章中,中本聪提出了分布式系统记账的系统,能够使用去中心化的电脑节点来储存数据,而不需要妥协于一个中心化的个体来保存信息。比特币由此而诞生,和它一起的还有区块链,单一的真理源。

区块链,至少在原则上,解决了Nick Szabo 和他的同事们15年前提出的问题。存储在区块链系统里的代码不需要存储在一个单一的物理地址,从而不受该物理地址拥有者的影响。并且,鉴于区块链的公共性质及它的共识原理,未经授权而篡改它的代码机会接近于零。

年轻的区块链社区很快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智能合约”这个名词从沉睡中被唤醒,成为了19岁的天才少年Vitalik Buterin领导的以太坊项目的基石。

Buterin和他的同事们展示了可以在区块链上存储代码,并在前期制定的不可修改的条件下触发货币交易。管理这些自动化交易的代码便被称为“智能合约”,从那开始,“智能合约”变被当做了去中心化商业交易的未来。

智能,而非合约

在以太坊,量子链或是其他图灵完备的区块链平台上所使用的“智能合约”这个术语可以令人理解,但却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基本上是代码,并没有与其他编程语言有什么大的不同。智能合约的代码确实能够处理区块链不同代理之间的交易,也因而可以描述或者执行这些代理间的一些协议条款,然后智能合约本身却并不是实际的合同。

一份合约,如同维基百科描述的那样,是“双方或多方之间出于自愿达成的受法律保护和约束的约定。 [...]一般合同的形成需要要约,承诺,对价,双方并具有受其约束的意图和认知”。

智能合约的代码不符合这些大部分的标准,尤其是需要清晰报价的要求,它也没有明确表示双方愿意受法律约束-因此在任何法律背景下都不可强制执行。

在区块链行业的早期,“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声明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功能而不是BUG。许多活动家和爱好者纷纷涌向年轻的加密世界,以消除传统形式的“法律”,并将基于代码的自治组织来替代它。如果说这个努力是否能够产生结果仍然有待证实,可在任何情况下,即便是不怀抱那么雄心勃勃的目的,如使贸易更快,费用更低,更方便,现有的智能合约技术是不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

有意于正式签署实际协议的双方,很快就会发现使用单纯的智能合约,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上都无法做到它名字所赋予的功能。最好的情况下,双方可以尽最大努力制定一系列的智能合约以实现自动付款,例如:在租赁协议这种情况下,可以自动实现门自动解锁。


结果看起来有点像上图。

智能合约能够轻松地确保承租人转账到出租人账户的付款是可确定的不可撤销的,这将触发附加的智能合约,如解锁公寓门,使得双方无需彼此认识和相互信任就能够实现。

然而,为了委托他们的资金和财产去实现这样一个方案,双方严重依赖并盲目信任开发者。鉴于智能合约的不可更改和不可撤销的特性,这些开发人员处在一个享有特权的位置——律师梦寐以求的。

为了保证上述代码值得信任,调试必须有据可查,这种方式的单一合约的开发成本可能会超过中等规模的A轮启动预算,并且还需要可信任的第三方进行多次QA迭代,致使全部的行动从无意义开始。跳过这样的预防措施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你可能会陷入The DAO事件的处境。

即使在这一切的麻烦之后,所有担保都准备到位——代码本身将缺乏真实合同的基本要素,例如条款、条件、未来争议解决的操作指南,和双方相互认可、接受的证明。也许最重要的是,由此产生的代码结构将是僵化、一成不变的,不具有在实际业务关系中的所需要的灵活性。

真正的“自动合约”或智能协议将需要持续的用户投入,让A确定B履行了义务。这立即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B确实履行了他们的义务,但A拒绝承认这一点——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当然,第三方、托管服务、预言机和传感器能被选入到构想之中,但是必须以一种允许用户轻松与智能合约互动的方式进行精心策划,同时了解他们正在做什么。目前,作为真实存在的区块链平台上的智能合约,很难满足上述要求。

通过AI将合约智能化

尽管现有技术相对粗糙,但智能合约绝对是一项突破性的创新,并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数字化商业的基石。

随着图灵完备的区块链和物联网的出现,智能合约可以安全快速的实现资产流通,与现实硬件产品交互,并导致许多业务相关流程的自动化,而这些流程目前需要庞大的人力资源和时间。但是,为了替代传统的纸质合同及其所定义的法律关系,这些自动化过程必须实现智能灵活的操作,并嵌入到一个易于人们理解它的界面中去。

此外,合法的正式手续(法律礼节)也不容忽视。使用一些法院系统提供纠纷解决服务的需求,可能会通过使用高效的基于明确的合同协议来得到缓解,但这没有彻底被丢弃。在上述租赁协议的背景下,您会很高兴知道门将在您的付款被区块链确认后解锁,但更好的是,你知道自己有合法的权利使用公寓,如果这种权利以任何方式受到侵害,您还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

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为了使智能协议数字化,并有效地取代传统形式的纸质合同,它们不得不满足以下要求:

对用户而言是无障碍的:

传统的法律文件足够复杂,通常是需要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专业人士才能够正确理解。智能协议应该避免这种情况,而不是通过使用代码取代自然语言让它变得更糟。一个智能协议的UX/UI(用户体验/用户界面)应该像其他开发、应用良好的软件一样易于使用和理解。
 
法律可行性:

为了被用作法律文书,智能协议必须以这样一种方式进行结构化,以作为接受某些条款的证明,包括提议的描述,接受声明,以及双方共同赞成受其约束。这也需要以正式确认和不可变的方式管理数字身份和签名。

灵活性和可控性

为了适应现实商业世界,智能协议必须开放管理、改编、重新商议的权限。如果不断变化的情况需要如此,智能协议的一方可以选择放弃对方的义务,或者免除自己的义务。
 
交互性

“智能协议”必须涵盖整个合约的生命周期,使其根据用户输入分配不同的场景。智能协议必须用户确认对方已经或者没有履行其义务,并作为不可否认的证据表明所述义务已经得到/或没有满足。

监督和分析

为了让智能协议超越他们的模拟对手,他们必须彻底利用代码实现纸质文档的优势, 智能协议可以并且应该由AI代理进行分析,更好的让用户了解他们最佳的行动方案,就像人类顾问所做的那样。

为了满足这些条件,Agrello利用最先进的“信念—愿望—意图”模型(或BDI)来构建一个能够将用户输入转化为复杂智能合约代码结构的AI引擎。当执行协议条款时,由双方共同缔造合同。




该协议本身是在图形用户界面,在模板和向导程序的帮助下创建的,允许直接使用和并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

 

除了智能合约的守则之外,AI代理还创建了一种自然语言书写的法律文件。如果有这样做的必要,必须在法庭上提交。

有一个AI代理将人类可理解的协议转化为代码,在整个协议的生命周期(有效期)中可以进行管理和扩展,这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工作,这个问题的本事就值得一篇文章来描述。

我们的BDI模型的运作方式将在未来博客和我们的白皮书中得到全面的描述。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