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古代铠甲(盔甲)实际防御力到底如何? (Read 272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280
Merit: 250
受限于时代。冷兵器时代也有研究论文的。
member
Activity: 70
Merit: 10
厉害啊,冷兵器时代就是叼
full member
Activity: 165
Merit: 100
防御必须强悍啊,作战能力才能提高
member
Activity: 120
Merit: 21
古代的军事主要还是靠装备,国家的资源来源于自身军事实力的强大
你说这武器不厉害怎么跟人拼
member
Activity: 70
Merit: 10
还是很厉害的
full member
Activity: 216
Merit: 103
在大多数有关古代战争战争的影视作品中,将领和士兵往往都穿着各种各样的铠甲,然而不论将领还是士兵所穿戴的铠甲看上去是繁复还是简单,其防御力在剧情里却往往糟糕得不行。不论是刀枪弓箭还是锄头菜刀,往往都能破开铠甲伤及性命,给人一种“穿上铠甲也没卵用”的感觉。那么历史上的铠甲防御力到底如何呢?
古代铠甲(盔甲)实际防御力到底如何?
▲清初的战争绘画,那时盔甲仍然是军队的重要装备

其实按照最基本的经济学观点来分析,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件武器装备的实际意义不大甚至接近于无,那么军队一定不会热衷于装备此类武器的。例如在十九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时代,欧洲大陆上的各国军队就已经普遍淘汰了步兵所使用的铠甲,原因就在于当时因为热兵器的大发展,铠甲已经很难保护步兵了。
古代铠甲(盔甲)实际防御力到底如何?
▲火器的大发展,让铠甲顿时没了作用

况且根据现在的研究,一副铁制铠甲的价格往往要远高于刀剑,大量装备铠甲的各支军队之所以如此选择,想必也是因为铠甲的作用远大于刀剑,才会如此选择的。
中国铠甲的发展史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历史类似,也是从皮制材料逐渐进化到钢铁盔甲,皮制为“甲”,铁制为“铠”。早期的皮甲往往将整张皮革进行加工后披挂在士兵的身上起到防护的作用,后来为了方便穿戴者的活动以及加强盔甲的防御力,将皮革切割成小块再扎捆起来制成的盔甲出现了,这就是皮制札甲。而皮甲片也并非单纯的一层皮革,往往是用多层皮革合在一起制成,最多为七层,被称为“合甲”。
古代铠甲(盔甲)实际防御力到底如何?
▲早期皮甲

古代铠甲(盔甲)实际防御力到底如何?
▲皮甲制作工艺的示意图

古代铠甲(盔甲)实际防御力到底如何?
▲秦兵马俑的铠甲根据分析,应为以皮甲为原型

进入秦汉时期以后,因为金属生产和加工技术的极大发展,在战国时期十分稀有的铁制铠甲被大批装备军队。西汉前期,铁甲的形制仿照皮制札甲,以大甲片捆扎而成。后来甲片更小,防御力更强,河北满城汉墓出土过一副札甲,经复原这幅盔甲一共有2859片甲片,重16.85千克。
古代铠甲(盔甲)实际防御力到底如何?
▲秦汉时期的铁甲,甲片较大,明显脱胎自皮甲

古代铠甲(盔甲)实际防御力到底如何?
▲汉代楚王陵铠甲复原展开图

札甲因为其重叠而成的结构,在被武器攻击之时,接触到不一定只是一层甲片,可能是两层甚至多层甲片。并且甲片在运动过程中还会将动能传给周围的甲片,最终动能被分散吸收,无法穿透甲片。比如现代人复原的札甲,在遭到箭矢射击时,会将箭矢弹开。其唯一的防御弱点为连接甲片的皮绳。
也整是因为有了这样精良的铁甲,才能让汉帝国士兵在面对匈奴士兵时达到“以一敌五”的程度,并最终凭借这种技术优势获得了汉匈战争的胜利。
历史进入两宋时期,因为金属冶炼技术向中原周边地区的扩散,导致大量少数民族进入了铁器时代,结果就是这些少数民族所建立政权的军队普遍装备钢铁铠甲。尤其是西夏、青唐军队所装备的“瘊子甲”,更是拥有者“五十步而强弩不得入”的极强防御力。中国各政权铁甲的普及,使两宋时期进入了一个各种锤、鞭、锏等打击类武器成为军队主流装备的时代,因为面对穿戴铁甲的士兵,刀剑的劈砍已经很难对其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只有依靠打击类武器的重击才能有效杀伤敌军。因此在这一时期,宋军将领往往在战场上携带钢铁鞭锏等打击类武器,契丹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军队也装备棍棒骨朵来应对这种形势。
古代铠甲(盔甲)实际防御力到底如何?
▲宋代盔甲

古代铠甲(盔甲)实际防御力到底如何?
▲各种尺寸的札甲

中国铠甲中的另一大种类是锁子甲,这种铠甲据说由斯基泰人发明出来,在凯尔特人手中发扬光大,并随着穿戴这种铠甲的军队四处征战而传播到各地。锁子甲是以铁环串联而成的铠甲,因为其“五环相护,一环受簇,诸环拱护”的特点,对箭矢有很好的防御力。

古代铠甲(盔甲)实际防御力到底如何?
▲锁子甲近景

锁子甲最早见于《晋书·吕光载记》,前秦大将吕光在讨伐西域时遭遇了穿戴这种铠甲的“狯胡”骑兵,史载其“铠如连锁,射不可入”,从此锁子甲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因为其较为轻便柔软能往往成为高级将领的贴身护甲,明代兵书《武备志》也说锁子甲“枪箭极难透伤”。
古代铠甲(盔甲)实际防御力到底如何?
▲各种不同串联方式的锁子甲

明清时期,锁子甲被大量应用在中国战场,并凭借其上佳的防御力拯救了不少将士的生命。公元1584年9月,努尔哈赤率兵进攻董鄂部时,曾被一名叫老科的弓箭手在近距离偷袭,正中努尔哈赤颈项。但是因为努尔哈赤戴了锁子甲制成的护项,所以射入的不深,逃过了一劫。如果努尔哈赤没穿铠甲或者没带护项,可以想象努尔哈赤在历史上也只是个死于部落之间争斗的女真首领而已。
古代铠甲(盔甲)实际防御力到底如何?
▲中亚风格,配有锁子甲护项的头盔

清代建立后,锁子甲在西北地区的各势力中被广泛使用。乾隆二十四年清军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时便大量缴获了这种铠甲。根据记载清代武备的《皇朝礼器图示》一书记载:“西师深入,屡得兹甲,即被以击敌”,即清军在缴获锁子甲后马上便会用来装备自己的军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这种铠甲的优异。
进入清代中期后,铠甲因为火器的普及而基本退出了军队的序列,沦为一种“礼服”,《乾隆大阅图》中乾隆帝所穿的铠甲便是如此。而在描绘清代中期的战争绘画中,清军士兵也不再像清代前期那样穿戴厚重的铠甲,而是只穿着布衣,可见铠甲即使在中国也已经日薄西山了。而1840年的鸦片战争则极大的加速了这一进程,在西洋列强的冲击下,中国军队迅速走向“近代化”,铠甲彻底的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