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玄武门之变是李渊的私心酿成的悲剧 (Read 232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280
Merit: 250
皇位历来是你争我夺的
member
Activity: 70
Merit: 10
这篇文章不错,长知识了
member
Activity: 112
Merit: 11
李渊有作战才能,没有治国之志
full member
Activity: 165
Merit: 100
皇权的诱惑,父子兄弟反目成仇有什么奇怪
member
Activity: 112
Merit: 21
一个变故有很多缘由,不单单个人因素,事件背景也很重要
member
Activity: 117
Merit: 19
唐朝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表面看是一场宫廷权力斗争,实际上是新兴力量与守旧势力的一场博弈。旧势力不肯退出历史舞台,当权力不能和平交接时,杀戮不可避免,这就是历史上皇权更迭大多以悲剧收场的原因。玄武门之变表面看是李世民与二个兄弟争夺皇权,其实李建成、李元吉这兄弟二个不过是个配角,李渊、李世民这父子二人才是这场斗争真正的主角,李建成、李元吉这哥俩不过是李渊用来抗衡李世民的工具而已。

李渊有二十二个儿子,十九个女儿,其中,李渊与窦太后有四子,除李玄霸十六岁死,其他三个儿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四子元吉,这三个儿子都有可能继承皇位,因此没有矛盾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这三个儿子也都在争夺皇位。李渊在长安称帝,自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那天起李渊心里就知道,李世民将来必不肯臣服于李建成,这一点就是李建成自己心里也很明白。

李建成虽然是法定太子,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不足以担当太子大位,李建成没有二弟李世民优秀,这个就是李建成自己也承认。但是李建成比李世民能差多少呢?这实在是个问题,硬要说李建成就不能当皇帝恐怕也不是事实,客观上说李建成当皇帝没问题。然而现实却是如果李建成想接班即皇帝位,唯一的可能就是李世民、李元吉退出皇权的竞争,当然这种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这就是历史的悖论,一旦处理不当,必然刀光血影。

正因为二弟李世民太优秀,李渊又在立太子问题上故意摇摆不定,所以太子李建成有强烈的危机感,东宫的那些人也都在积极为李建成想办法。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高祖诸子)》:

“中允王珪、太子洗马魏徵以帝初兴,建成不知谋,而秦王数平剧寇,功冠天下,英豪归之,阴许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势甚危。会刘黑闼乱河北,珪等进说:‘殿下特以嫡长居东宫,非有功德为所称道。今黑闼痍叛残孽,众不盈万,利兵鏖之,唾手可决,请往讨,因结山东英俊心,自封殖。’建成遂请行。”

就是说,中允王珪、太子洗马魏徵由于当初李建成没有参与“太原起兵”的谋划,起兵后李世民又数次平定割据势力,功劳最大,天下英豪也尽归其帐下,李渊甚至暗中许诺立李世民为太子。李建成的太子位岌岌可危。此时正逢军阀刘黑闼在河北作乱,王珪等人对李建成说:殿下只是因为长子的地位才得以做太子,并非是因为功劳道德。现在刘黑闼这股残孽,兵不足万人,如果以强兵围剿,胜利唾手可得,应主动请求前往讨伐,从而广为结纳山东豪杰,自身的威望自然会增长。于是李建成请求前往讨伐。

王珪建议李建成主动出兵是讨了个巧,本来刘黑闼在河北已经被李世民打残,率残部流窜到突厥,不久,此人又籍突厥兵打了回来,但是其实力大不如以前。唐武德五年,十二月,李建成率兵出征,果然击溃刘黑闼,并将其擒获斩杀。李建成府内的王珪、魏徵等人都是当时的英才,二人后来都成为大唐历史上的一代名相。

   李建成还是很努力的,不仅带兵征战,争取立功,而且还走女人路线,争取后宫对他的支持。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李建成)》:

“帝(李渊)晚年多内宠,张婕妤、尹德妃最幸,亲戚分事内府。建成与元吉通谋,内结妃御以自固。”

就是说,李渊晚年多内宠,其中张婕妤、尹德妃最受宠幸,这些人的亲戚都在内府做事。李建成与弟弟李元吉合谋,联合后宫以强化自己的势力,巩固太子之位。

李渊既然已经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又私下许诺李世民为太子。李渊是世家出身,又是隋朝的皇亲,深谙帝王之道,他不会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然而这正是李渊的小聪明,他是故意这么做的,其目的就是要挑起李家兄弟之间的纷争,牵制李世民。

当时的环境,李渊处处感到自己的皇权遭到李世民的“威胁”、挑战。有件事很能说明问题。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李建成)》:

“(李世民)会为为陕东道行台,有诏属内得专处决。王(李世民)以美田给淮南王李神通,而张婕妤为父丐之,帝(李渊)手诏赐田,诏至,神通已前得,不肯与。婕妤妄曰:‘诏赐妾父田,而王夺与人。’帝怒,召秦王让曰:‘我诏令不如尔教邪?’”

就是说,李世民为陕东道行台,拥有处置辖区内事务的权力。李世民将一块良田给了淮南王李神通,而李渊的爱妃也为父要这块地,李渊亲写手诏将这块地赐给她,但是李神通之前已经得到这块地,不愿意让出。这个女人便妄称皇帝赐给自己父亲的这块地被李世民夺了去。李渊大怒,召李世民斥责说:我的诏书还不如你的口令吗?

与李建成不同的是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后宫的这些女人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李建成)》:

“当是时,海内未定,秦王数将兵在外,诸妃希所见。及洛阳平,帝遣诸妃驰阅后宫,见府库服玩,皆私有求索,为兄弟请官。秦王已封帑(tang)薄,及官爵非有功不得,妃媛曹怨之。

就是说,大唐建立之初,天下未定,李世民数次在外领兵打仗,后宫的人很少见到他。李世民平定洛阳,李渊派遣几位爱妃赶往洛阳看看后宫什么好东西,这几个女人看到府库当中的衣服、珍玩,纷纷向李世民索取,而且为自己的兄弟请官。李世民已经将府库封存,而且没有功劳的不得封官爵,几个女人恼恨李世民。

权力这东西就是势力的此消彼长。一次,李渊向挚友裴寂抱怨一班儒生教“坏”了他的儿子。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李建成)》:

“他日,谓裴寂曰:‘儿久典兵,为儒生所误,非复我昔日子。’”

就是说,一天,李渊对裴寂说:这个儿子长年在外带兵,为一班儒生所误,已经不是我以前的那个儿子了。

这里所谓的“儒生”指的就是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表面看李渊是在抱怨李世民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儿子,实际上李渊是指责李世民以及他身边的这些人结成一股势力来抗衡他这个皇帝,挑战他的权威,进而威胁他皇帝的位置。

李渊、李世民父子本来就彼此顾忌,内心不和,再加上众多的女人一掺合,这事情就更难办了。裴寂是唐高祖李渊的宰相,同时也是李渊的挚友,当初“太原起兵”时的搭档,二人关系莫逆。当年在隋王朝二人同朝为臣,彼此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互信关系,后来李渊称帝,裴寂又极力帮助配合。所以,李渊这个牢骚(也是心里话)也只有对自己的老朋友发了。

李渊始终对李世民这个儿子抱有三分戒心,十分忌惮。李渊心里知道李世民比李建成更加优秀,但是他不愿李世民将来继承皇帝位,不仅是李世民非长子,更因为这个儿子让他在精神上感到巨大的压力。当初在起兵反隋的事情上,二人在思想上并不同步。

起兵反隋这种事情毕竟风险太大,要么家破人亡,要么变家为国。李渊不愿冒这个险,毕竟自己身为皇亲,唐国公,地位已经不低,而李世民则一心要干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是太原起兵的发起者、主导者,也正是这一点决定了谁才是大唐真正的建立者,李渊始终回避这个事情。我们知道李渊之所以能做皇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李世民的极力推动。据《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

“初,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

就是说,当初,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并非是其本意,而是他儿子李世民发起的。

名分之争可能比权力之争更激烈,也正是这一点也导致李渊、李世民父子二人始终不能相互信任。

李渊太原起兵之后,李世民又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最终平定各路军阀,成就了李渊的霸业。然而对于这一点李渊始终态度暧昧,不愿正视,也正因为这一点,造成了父子二人解不开的心结。但是无论李渊愿看与不愿看,李世民的战功是明摆在那儿的。这里我们据《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初步罗列在大唐建立之初李世民征战的战绩。

一、太原起兵之初,李世民征讨西河(黄河以西地区)。据《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

“高祖已起兵,建大将军府。太宗率兵徇西河,斩其(隋)郡丞高德儒。”

就是说,公元617年,李渊已经起兵,六月,建立大将军府。李世民率兵巡西河(黄河以西地区),斩杀当地的隋朝官员高德儒。

二、公元617年,八月,李世民在击败隋朝大将宋老生的过程中起了主要的作用。此一战十分重要,宋老生败,长安门户大开。据《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

“唐兵西,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时左军已先返,即与陇西公建成分追之。夜半,太宗失道入山谷,弃其马,步而及其兵,与俱还。高祖乃将而前,迟明至霍邑(今山西霍县)。宋老生不出,太宗从数骑傅其城,举鞭指麾,若将围之者。老生怒,背成阵。高祖率建成居其东,太宗及柴绍居其男难。老生薄东阵,建成坠马,老生乘之,高祖军却。太宗自南原驰下坂,分兵断其军为二,而出其阵后,老生兵败走,遂斩之。”

就是说,唐兵向西,正赶上天雨不止,粮食也吃完了,李渊谋划着要还兵太原。李世民劝谏说:我们为取天下而起兵的,应该直接攻入咸阳,可号令天下。现在如果返回太原固守一城,就是贼了。李渊不听。李世民在军门前痛哭。李渊大惊,问李世民何以哭泣,李世民说:回去队伍就散了,敌人乘机从后面攻击,失败在须臾之间,所以悲痛。李渊醒悟,说:当初起兵的是你,现在是成是败也由你了。这时一部分军队已经开始返回,李世民与李建成分别去追。李世民行至半夜,在山谷当中迷路,弃马步行,追上队伍一起回来。李渊攻打贼帅宋老生,大败对手,杀宋老生。

三、李世民击杀胡人贼首刘鹞子。据《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

“(李世民)进次泾阳,击胡贼刘鹞子,破之。”

就是说,李世民泾阳,今陕西关中地区,攻打胡人贼帅刘鹞子,大败对手。

四、李世民率兵攻克长安。据《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

“唐兵攻长安,太宗屯金城坊,攻其西北,遂克之。”

就是说,唐军围攻长安,李世民屯兵在金城坊这个地方,攻打长安西北,于是攻克长安城。

五、李世民击败在兰州伪称帝的重量级贼首金城人(今兰州)薛举。据《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

“薛举攻扶风(今陕西扶风),太宗败之,斩首万余级,遂略地至陇右。”

就是说,有薛举者在今天的兰州伪称帝,攻打扶风,李世民击败薛举,斩杀一万多人,收复陇右地区。

六、击败隋朝大将段达。据《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

“(隋义宁)二年,(李世民)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兵十万攻东都(洛阳),不克而还,设三伏于三王陵(周景王、周悼王、周敬王),败隋将段达万人。”

就是说,李世民率兵攻打洛阳,未攻克,回来在“三王陵”这个地方设重围,击败隋朝大将段达一万多人的军队。

七、李世民扫平西北贼首薛举。据《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

“(唐武德元年)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八月,太宗疾闲,复屯于高墌(zhi同址)城,相持六十余日。已而举死,其子仁杲(gao明亮)率其众求战,太宗按军不动。久之,仁杲粮尽,众稍离叛,太宗曰:‘可矣!’乃遣行军总管梁实栅浅水原。仁杲将宋罗睺击实,太宗遣将军庞玉救实,玉军几败,太宗率兵出其后,罗睺败走,太宗追之,至其城下,仁杲乃出降。”

就是说,唐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薛举进犯泾州,今甘肃泾川北,李世民前往讨伐。七月,李世民有病,众将为薛举所败。八月,李世民痊愈,屯兵于高墌城,与薛举相持六十多天。不久薛举死,薛举的儿子薛仁杲求战,李世民按兵不动。时间一长,薛仁杲粮食吃完,队伍人心涣散,李世民说:可以开打了!唐军击败敌方大将宋罗睺,追到城下,薛仁杲像李世民投降。

薛举是西北豪族,家资钜万,很有号召力。据《唐书卷八十六 列传第十一》:

“容貌魁岸,武敢善射。殖产巨万,好结纳边豪,为长雄。”

就是说,薛举容貌魁伟,勇敢善射。家产巨万,喜欢结交边族豪杰,为众豪杰之首。

八、唐武德二年,李世民扫平山西贼首刘武周、宋金刚。据《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

“是时,刘武周据并州(今太原),宋金刚陷浍州(hui今山西翼城县),王行本据蒲州(今山西永济古称蒲坂),而夏县人李崇茂杀县令以应武周。高祖惧,诏诸将弃河东以守关中。太宗以为不可弃,愿得兵三万可以破贼。高祖于是悉发关中兵益之。十一月,出龙门关,屯于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

就是说,唐建国之初,军阀刘武周攻占李家父子的龙兴之地太原,刘武周的搭档宋金刚攻陷浍州,王行本占据蒲州,同时,夏县人李崇茂杀夏令接应刘武周。山西一时大为吃紧,李渊十分紧张,召众将要放弃黄河以东地区而固守关中。李世民认为不能放弃,愿意领兵三万破敌。李渊于是将关中的军队全部交给李世民。唐武德二年十一月,出龙门关,屯兵于柏壁,与刘武周对垒。

山西是李家父子起家的地方,不能丢失。此一战十分重要,史称“柏壁之战”。李世民不仅大败刘武周,还收服了大将尉迟敬德。据《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

“(唐武德)三年四月,击败宋金刚于柏壁。金刚走介州,太宗追之,一日夜驰二百里,宿于雀鼠谷之西原。军士皆饥,太宗不食者二日,行至浩州(今山西汾阳)乃得食,而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等皆来降。刘武周惧,奔于突厥,其将杨伏念举并州降。”

就是说,唐武德三年四月,李世民在柏壁击败宋金刚。宋金刚败走介休,李世民追击,一日一夜奔驰二百里。军卒皆饥,李世民二天没有吃饭。军队追至浩州才吃上饭,宋金刚手下大将尉迟敬德、寻相皆来归降。刘武周害怕,逃奔突厥,李世民收复并州。

九、唐武德三年七月,击败隋朝旧臣王世充,王世充已经在洛阳伪称天子。据《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

“(唐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讨王世充,败之于北邙。”

就是说,唐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讨伐已在洛阳伪称皇帝的王世充,在洛阳北邙这个地方击败王世充。

十、扫平窦建德。窦建德出身贫寒,有勇力,隋末,此人聚民为盗,后击败宇文化及,称夏王。唐武德四年二月,李世民虎牢关一战,击败并抓获窦建德,于长安市将其斩杀,时年四十九。

十一、扫平王世充。王世充本是西域胡人,谄事隋炀帝,隋炀帝“爱昵之”。隋炀帝被弑杀后,王世充大破李密,尽得隋宗室、宝货,伪称帝。武德四年五月,李世民抓获并斩杀窦建德,示俘于洛阳城下,王世充害怕,出城投降。据《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

“(唐武德)四年二月,窦建德率兵十万以援世充,太宗败建德于虎牢,执之,世充乃降。”

就是说,唐武德四年五月,即公元621年窦建德率十万大军增援王世充,结果在虎牢关被李世民打败,抓获窦建德,王世充投降大唐。

十二、扫平山东贼首刘黑闼。隋末年,刘黑闼聚众为盗,众数万人。唐武德五年,攻陷相州,就是今天的河北临漳,称汉东王,都城洺州,洺州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郸永年县。李世民率兵讨伐刘黑闼,大败之。据《唐书卷八十六 列传第十一(刘黑闼)》:

“秦王率兵次汲水(今郸城县城东北部),数困贼,进下相州。棣州(今山东阳信南)人复杀刺史叛归黑闼。(唐武德五年)二月,秦王破之于列人(今河北肥乡县),取洺水,使总管罗士信守之。黑闼攻陷洺水,士信死。王(李世民)阻水为连营,分奇兵绝其馈路。黑闼数挑战,坚壁不为动。三月,贼粮尽,王度必决战,豫壅洺水上流,敕吏曰:‘须贼度,亟决之。’黑闼果率骑二万决水阵,与王师大战,众溃,水暴至,贼众不得还,斩首万余级,溺死数千,黑闼与范愿等以残骑奔突厥。山东平,秦王还。”

就是说,李世民率兵至汲水,数次围困敌军,并攻下相州。棣州人杀刺史叛归刘黑闼,李世民将其击败之,并攻取洺水,由总管罗士信据守。刘黑闼攻陷洺水,杀罗士信。李世民决洺水水淹刘黑闼,败之,斩杀一万多人,溺死数千,刘黑闼逃奔突厥。

后来刘黑闼借又突厥力量进犯大唐,被太子李建成击败,抓获刘黑闼并斩杀。刘黑闼于窦建德少时相友善,此人不仅嗜酒,还好赌。据《唐书卷八十六 列传第十一(刘黑闼)》:

“(刘黑闼)嗜酒,喜蒱博,不治产,亡赖,父兄患苦之。与窦建德少相友,建德每资其费,黑闼所得辄尽,建德亦弗之计。”

就是说,刘黑闼嗜酒,喜欢赌博,不治产业,亡命无赖,父兄担忧为其所累。刘黑闼年少时与窦建德相友善,窦建德常常资助他,刘黑闼拿到前以后马上就没了,窦建德也拿他没办法。

李世民在大唐建立的过程所建立的武功,可谓无人可比。当然李世民的武功当然还不止这些,然而这些战功足以说明李世民在唐高祖李渊建立大唐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的作用。李世民武艺高强,一身是胆,早在隋大业年间,一次,隋炀帝被突厥人围在雁门,隋大将云定兴赴援,当年只有十六岁的李世民随军前往,突入敌阵,立有大功;又一次,高祖李渊击河北贼首历山飞,陷入重围,李世民轻骑突入包围,将李渊救出。

应该说唐朝的江山就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让李渊感到“压力山大”。为缓解自己对权力掌控的压力,李渊多次放风要立李世民为太子,客观上给本来就关系紧张的李家兄弟之间又添了把火,更加剑拔弩张,甚至谋划杀掉李世民。据《唐书卷二 本纪第二(太宗)》:

“初,高祖起太原,非其本意,而事出太宗。及取天下,破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太宗功益高,而高祖屡许以为太子。太子建成惧废,与齐王元吉谋害太宗,未发。”

就是说,当初李渊于太原起兵反隋,并非是李渊的本意,这个事情完全是李世民搞起来的。李渊取代隋朝而有天下,李世民又打败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等割据势力,功劳越来越大,李渊屡次许诺让李世民继承皇位。太子李建成害怕被废,与弟弟李元吉一起谋害李世民,未动手。

表面看李渊是因李世民功劳大而要改立他为太子,看似顺理成章,其实李渊是另有目的。使得本来已经十分紧张的李家兄弟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我想李渊不会不知道这么做所产生的后果,但是这正是李渊想要的,通过平衡李家兄弟之间的矛盾,达到巩固自己皇位的目的。可以这么说,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这种你死我活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就是李渊造成的,李建成后来在李渊眼皮底下明目张胆大肆攻击李世民,一定程度上的到了李渊的默许。

从根本上说,李渊对这三个儿子都不喜欢(这个需另外著文说明),李渊就是在利用他们兄弟之间的矛盾巩固自己的皇位,这也为后来的玄武门之变买下了祸根。说句玩笑话,这个时候如果李建成、李元吉杀掉了李世民,对李渊来说也许就解脱了,变得一切都好处理了,李世民所有的功劳便可一笔勾销,而且完全可以算在他李渊头上了,名分自然就不是问题了。但是,李建成、李元吉没有动手。

李渊不喜欢李世民,二人矛盾不断,摩擦不断。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高祖诸子)》:

“秦府属杜如晦过尹妃父门,恚其傲,率家僮捽(zuo揪)殴,折一指。父惧,即使妃前诉秦王左右暴其父,帝不察,大怒,诘王曰:‘儿左右乃凌我妃家,况百姓乎?’王自辩晓,讫不置,由是见疏。”

就是说,有一天,杜如晦从尹德妃父亲的门前走过,尹德妃父亲认为杜如晦傲慢不恭,率家奴将杜如晦揍了一顿,将一根指头折断。尹德妃父亲害怕了,让尹德妃到李渊那里说李世民左右暴打其父,李渊不察,大怒,责问李世民说:你左右的人连我妃嫔的家人都欺负,何况老百姓呢?李世民辩解,不听,于是彼此关系日渐疏远。

这些女人怎么会说李世民的好话,整日在背后诋毁李世民。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高祖诸子)》:

“帝召请诸王燕(宴),秦王感母(窦太后)之不及有天下也,偶独泣,帝顾不乐,妃媛因得中伤之,为建成游说曰:‘海内无事,陛下春秋高,当自娱,秦王(李世民)辄悲泣,正为嗔忌妾属耳。使陛下万岁后,王得志,妾属无遗类。东宫慈爱,必能全养。’乃皆悲不自胜。帝恻然,遂无易太子之意。”

就是说,一次,李渊宴请各位亲王,李世民悲感自己的母亲窦太后不能母仪天下,一个人坐在那儿落泪,李渊不高兴,由此后宫的这些女人趁机中伤李世民,为李建成游说:现在天下无事,陛下年龄也大了,正应该好好享受生活,然而秦王动不动就哭泣,这是嗔怪忌恨我们。如果陛下万岁以后,秦王做皇帝,我们这些人必死无疑。太子慈爱,必能保全我们。于是痛哭流涕。李渊很难受,于是无改立太子的想法。

   李渊本来就不是要立李世民做太子的,而是利用立太子这个幌子挑起事端的,既然目的已经达到,李渊干脆对李世民连这层表面上的许诺也收回了。

   在防范李世民这个问题上,李渊和李建成二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有件事很能说明问题。据《唐书卷七十九 列传第四(高祖诸子)》:

“突厥入寇,帝议迁都,秦王苦谏止。建成见帝曰:‘秦王欲外御寇,沮迁都议,以久其兵,而谋篡夺。’帝寝不悦。”

就是说,突厥人进犯,李渊议论迁都,李世民苦苦相劝才停止。李建成进见李渊说:秦王想在外带兵御敌,所以阻止迁都,达到长期掌握兵权,谋夺皇位的目的。李渊脸色很难看,不高兴。

   李渊如此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