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何点亮亚欧经济? (Read 131 times)

member
Activity: 126
Merit: 10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何点亮亚欧经济?
15:41:36 中国新闻网 李晓喻分享 
中新社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 李晓喻)如果能用铁路、公路、港口、电力等基础设施,将高速发展、充满活力的亚洲经济圈和成熟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融会贯通,亚欧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将会擦出何等亮眼的火花?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将如此富有想象力而诱人的前景摆在世界面前。时隔三年多,这一宏愿如今正变为现实。
亚欧经济版图正在悄然生变。向西看,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越发紧密地连在一起。全长13000多公里的中欧班列,使2000多种“中国制造”能够从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义乌出发,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法国、德国、波兰一路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项目已经开工,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也在推进。
向南望,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也在加强。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已经开工;中泰铁路业已启动;瓜达尔港已正式开航。老挝、缅甸、越南已能够和中国开展跨境电力贸易,湄公河流域电力开发中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看来,“一带一路”建设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进展“远超预期”。
“无论陆路还是海路,亚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已经初步成型。”复旦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不断发展的基础设施网络在描绘亚欧经济新版图的同时,也引来不少疑问。
有人质疑,“一带一路”沿线开展基建合作是中国一厢情愿。
“实际上,沿线国家对基建合作是求之不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胡逸山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只要契合实际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基建合作相当热衷。
有人担忧,基础设施项目通常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一旦遇“不测风云”,或将陷入“赔本赚吆喝”的尴尬境地。
对此,张家栋坦言,跨国乃至跨区域基建项目盈利难度确实不小,且容易受相关国家政治、社会变迁等风险影响。“但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要客观评估、努力规避这些风险,也开始通过搞基建工程的配套项目来实现盈利。”
在徐洪才看来,“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助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工具,也是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提供的一项国际公共产品。沿线基建合作当然要符合市场规律,但不能只看眼下,单讲商业逻辑,还要看长远、“算大账”。
如果说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要实现的是“通”,今后的重点就是“荣”和“融”。
越织越密的交通、通信和能源网络,已为沿线国家经济谋求更大发展,实现互利共赢铺平了道路,也为各国民众走得更近、民心贴得更紧创造了机会与可能。
世界在注视中国,中国也已做好准备。中国官方日前发布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明确提出,中国不仅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有担当的实践者。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认同与日俱增,沿线国家基建合作的基础将越发牢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前景可期。(完)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