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民生银行假理财案背后:私人银行的“套利”游戏 (Read 143 times)

full member
Activity: 154
Merit: 100
前不久爆出的民生银行30亿假理财案,吸引150位私行客户“中招”的就是所谓“二手”理财产品。“二手”理财产品是将客户未到期产品提前买断,从而赚取利差收益,说白了就是“套利。
私人银行服务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有人说是为客户赚钱。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私人银行的基本职能是通过销售产品、资产配置、投资顾问等高端服务,从而实现客户价值的保值与增值。从这个意义上讲,私人银行需要在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三个领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
一、银行客户为何热衷“套利”
目前国内私人银行的重点仍然停留在销售产品上。通过销售产品,赚取收续费收入。为了做大产品销售,银行往往会将客户理财产品或个人存款办理质押贷款,用贷款资金再去购买高收益理财资管计划,客户在几乎不动用自己资金的情况下,赚得存贷点差;银行在不增加客户资源情况下,完成产品销售与贷款指标。私人银行与私行客户之所以青睐产品“套利”,主要有于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私行客户:既要高收益,又要低风险
目前国内私人银行客户多为“创一代”,他们对财富管理的认知,还仅仅停留在高收益、低风险的初级产品销售阶段,对风险收益的匹配性缺乏心理承受;骨子里排斥各类风险性资产的配置。这就倒逼银行更多地在“套利”性产品上做文章,利用海内外个人存贷款利率差价,以及国内不同产品的利率点差,打包销售给客户。客户往往存了贷、贷了存,滚动作业,从中获利。从个人贷款的“内存外贷”、到一次性买断的“二手理财”,再到理财产品质押贷款买理财,都是“套利”产品的升级版。客户在“所谓”的投资组合与产品配置上获取收益。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