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港媒:台湾有商家自砸招牌 重罚难阻吓 (Read 137 times)

member
Activity: 126
Merit: 10
香港《大公报》15日刊发评论称,近来台湾食品安全问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早前彰化鸡场惊现二恶英含量超标的鸡蛋,成因至今未明,日前又发生知名糕饼店维格饼家窜改凤梨酥保质期后作为新鲜食品重新出售。事件震惊两岸三地。台湾名产之一凤梨酥在大陆和香港都拥有不少粉丝,尤其维格饼家以凤梨酥闻名,在大陆享有盛誉,如今竟爆出食安丑闻、自砸招牌,让人既惊讶又痛心。
这些年台湾食安事件层出不穷。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几乎都卷入“食安风暴”。最令人震惊的是,在一波又一波的食安事件中,“主角”不乏知名大厂:2013年被发现以劣质油充当高档橄榄油出售的大统长基是岛内油品第二大供应商;以生产芝麻油闻名的富味乡也于2013年被查出3款黑麻油掺入低廉的玉米籽油;曾名列“台北市十大伴手礼”的峣阳茶行与其他8家知名茶商,因台湾绿茶、乌龙茶、花茶供不应求,自2007年起通过贸易商孟荣杰运用虚伪三角交易模式,以泰国茶等名义自大陆走私低价茶叶赴台贩售,牟利近亿元。而今知名糕饼店维格也沦为“黑心厂商”之列。
据台北检方调查,维格饼家把保存期限剩15天的产品从门市回收,涂改保存期后重新贩售,使消费者误以为是全新制成产品。
一家企业要建立良好声誉,须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倘若发生一起危害公众利益的丑闻,不仅使其声誉在一夕间化为乌有,要再挽回公众的信心,恐怕要花上比以前数倍的精力,而且还不一定成功。
维格业绩主要依赖陆客团消费,陆客减少,其销售额据说下降两成多。然而,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厂商欺骗消费者的借口。尤其是维格这样在两岸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知名商家竟然没有吸取近年台湾食安事件频发的教训,把自己多年来建立的良好声誉毁于一旦,实在令人遗憾。
维格饼家负责人三年前曾说,“做食品这行,所有的制度都比不过良心重要。没有良心,所有制度都是假的。”如今听来,格外讽刺。
由于近年台湾不时发生食安事件,台当局把罚款限度大幅提升至20亿新台币。但“重典”显然没能阻吓不法商家。因为当黑心商人失去良心时,“所有制度都是假的”。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