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种种约束条件下,区块链技术如何在支付领域有所发展? (Read 338 times)

member
Activity: 80
Merit: 10
member
Activity: 76
Merit: 10
区块链就没停止过发展啊
member
Activity: 101
Merit: 10
区块链的分布式结构,和基于算法的低成本信任构建机制,为解决和优化支付相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低成本的信任构建机制,有助于快速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分布式网络能够有效降低传统中心化金融体系面对的系统性风险;不可篡改的新型记账流程,可以直接为监管和审计提供便利;全范围的实时交易系统,在提升支付效率的同时,也有利于进行实时监管,提升参与企业的合规程度;弱化了中介作用的交易系统,可以显著改善交易成本;基于区块链建设的智能合约,则能够推动金融支付智能化的进程。
 
区块链给支付领域带来的价值
 
区块链技术以其固有的特点,有潜力对现有的支付体系进行结合和补充,起到增效减耗的效果。现阶段商业贸易的支付、清算都要借助银行体系,需要经过较为繁冗的处理流程。在此过程中,每个机构有各自的账务系统,彼此之前需要建立代理关系;每笔交易需要本银行记录,与交易对手进行清算和对账,整个过程依赖多套基础设施和大量的人员,导致花费时间较长,且使用成本较高。区块链作为一项特点突出的新技术,与传统支付方案相比,在解决其中一些痛点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
 
降低成本
 
相对于传统支付体系,区块链技术在基础设施搭建、多系统打通、交易过程、信任建设以及打击假币方面都有着无可比拟的成本优势。
 
传统支付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各个银行自身和银行间的专有设备和网络,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这一套体系已经非常完善,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执行效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支付体系也逐步围绕原有核心设施,建立起了互联网的解决方案。目前来看,结合了互联网乃至移动互联网的这一套解决方案,在大部分日常支付领域,已经具备比较高的效率和易用性,在安全和效率之间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直接从零起步,另外建立一套基础设施来替代现有的体系,显然是不合理也不经济的,但区块链支付的基础设施可以利用已经存在的、比现在支付体系覆盖面更广的互联网底层设施,因此在系统扩展方面可以节约设施建设的资本投入和部署设施的时间成本。采用区块链支付方案,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扩展现有支付体系的覆盖范围。
 
与基础设施建设相比,区块链在多系统互联方面具备更大的优势。以银行为基础的传统支付体系,在早期的建设过程中是各自独立清分的,后来在各国央行或清算组织的主导下逐步建立了统一的清算体系,但各个银行或支付机构之间有时还是需要有代理机制,在该代理机制下运作的银行需要支付高昂的费用。与之相反,区块链的底层是统一的互联网,具备统一的基础协议,非常方便打通不同的支付机构,在多系统互联方面具备极大的成本优势。
 
当底层基础设施建立以后,区块链支付在日常运行阶段的成本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由于支付、清算过程不需要信任中介的介入,区块链可以节省信任中介的维护成本,以及在此过程中参与维护和服务的人员成本。区块链支付系统的实际运行成本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区块链网络的技术提供和代码维护人员成本,这部分的投入在巨大的全网交易量面前被分摊到很薄;二是所有参与节点的资源耗费,在采用POS出块机制的区块链中,该成本被分摊到几乎为零,即使是在采用POW出块机制的区块链中,相对于全网流水,这部分成本也只是微乎其微。事实上,在日常运维阶段,区块链的成本优势,比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阶段,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极大地降低社会经济中的交易摩擦,为支付服务使用者、提供者都带来巨大的成本降低。尤其是在跨境支付领域,更是将这种优势发挥得淋淋尽致。
 
由于区块链全网记账、时间有序和不可篡改的特点,所有的交易记录都是可以追溯的,所有人的信用情况都是公开透明的,这使得区块链上的交易自带信用体系,不需要额外的成本来建立征信体系。在传统支付体系中,为确保真实交易记录的可追溯性,以及确定交易参与者的信用,需要单独支出一部分成本,区块链将这部分成本压缩到几乎为零。而且随着区块链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遍应用和智能合约的充分发展,甚至可能将不会再有“违约”事件发生。这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支付领域的信任成本,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也影响深远。
 
假币作为传统货币支付领域内的一大头痛问题,随着区块链支付技术的发展,可能会变得不复存在。当前的金融体系花费了相当大的成本来做货币的防伪工作,以及打击假币犯罪的发生,而建立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货币”靠数学加密算法来确认和发行,基本上不存在伪造的空间,假币犯罪将变得难以实行。
 
提升效率
 
与传统支付方式相比,区块链可以为交易双方直接进行端到端支付,不涉及中间机构,免除了不同支付机构之间进行额外清算所需的时间成本,能够大幅改善交易的时间周期。并且由于区块链支付体系无须另外搭建基础设施,可以直接在现有互联网上进行拓展,可以迅速建设全球化体系,进一步提升了设施拓展方面的效率。尤其是跨境支付方面,如果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一套通用的分布式银行间金融交易系统,可为用户提供全球范围的跨境、任意币种的实时支付清算服务,跨境支付将会变得便捷和低廉。
 
重构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相比于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我国的信用体系正在逐步发展中。自从2006年央行征信中心正式开始运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目前已经收录6亿多的自然人信息,其中1亿多人有信贷记录。
 
区块链技术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一种新的征信数据统计途径。在征信领域,区块链的优势在于可依靠算法自动地忠实记录每一条交易信息和其他信用相关信息,并存储在区块链网络的每台计算机上,所以区块链信用体系具备全流程跟踪的特点,且无法造假。海量的真实信息不仅允许我们对个人信用做评估,甚至可以对个人信用发展过程和趋势做深度分析和预测,具备范围广、数据全、内容真、成本低、过程自动的特点,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拓展支付系统的边界
 
得益于低廉的基础设施成本,和较少的人力资源边际成本,区块链支付系统天然具备广泛扩张的优势,并且由于底层网络的兼容性,它也非常适合国际化拓展。和互联网应用相似,区块链支付系统具备明显的规模效应:核心成本稳定、边际成本低、规模越大优势就体现得越明显。对于支付机构来说,较早开始应用区块链技术,会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相对于传统金融服务和传统金融技术,我国在互联网支付方面,不仅没有落后,反而引领了国际先进发展水平,2015年国内互联网支付占比高达46%(来源:《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2015),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中。但在跨境支付方面,我国还是受到国外标准的限制,目前SWIFT和CHIPS在跨国支付清算中依然占据着核心地位。随着中国成为第一贸易大国和国家推出“一带一路”战略,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需求迅速增长,中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2015年10月的上线运行,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一步,也是中国支付体系走出国门的关键转折。
 
区块链技术以其独特的特征,在跨境支付领域具备优越的应用潜力。国外一些企业已经在此方面进行探索,2016年4月,Circle获得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颁发的首个电子货币许可证,引发行业广泛关注。随后,Circle宣布与巴克莱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正式进军英国市场。根据2016年9月份发布的消息,苹果将在即将发布的iOS 10中,把Circle的比特币钱包集成到iMessage中。在国外企业积极探索区块链跨境支付应用场景的同时,国内的支付系统也需要行动起来,用新技术进行武装和回应,这样才能够在保护自身市场的同时,为人民币走向世界铺平道路。
 
增加系统活力,促进金融创新
 
支付体系在近些年中不断遇到新技术的挑战,最终的结果都是拥抱新技术,将支付服务变得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全面、更加体贴入微。从早期的邮政汇款,到刷卡消费,再到互联网支付,最后到当前正在快速崛起的移动支付,每一次新技术的产生都伴随着行业服务手段的改变和提升,一次次重复着相似的路径:你抵制它,它也会到来,你拥抱它,它会为你服务得更好。
 
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实践来看,资产数字化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与之配合的是身份的数字化,而这些数字化的实现,都需要以支付手段的数字化为前提。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支付的数字化提供了直接的解决方案,也为资产和身份的数字化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
 
目前各国金融和支付机构都对区块链技术表现出高度的兴趣,这给予了区块链技术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伴随而来的“去中心化”特征,区块链技术也受到各相关方的高度警惕。实际上,技术在不断发展,人类的核心需求自古以来变化却不大,新技术的发展并非是要颠覆传统行业,而是要结合以往的行业经验,让现有的行业发展得更好。从这个角度讲,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正是支付清算领域的一条“鲶鱼”,能够增加系统活力,促进金融科技的创新。
 
新技术和传统体系的互利共赢
  
虽然区块链技术在支付领域具备诸多的潜在优势,在当前阶段,传统支付机构和解决方案还是占有绝对的市场地位和话语权,现有金融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法规、技术、安全和便捷性方面都已经颇有建树。区块链技术和思想若想要在支付领域有所发展,必定难以脱离现有金融、支付体系的支持。区块链技术无意于,也不可能在现有体系之外重新建立起一套新的金融和支付体系,而是要用最前端的先进技术,为现有的体系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以弥补现有体系中的不足,降低系统成本,提升服务效率,以及满足当前尚未满足的社会现实需求。反过来,对于传统支付体系来说,采用区块链技术来提升支付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消耗,是提升传统支付体系盈利能力,打造国际化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新技术在不断发展,国外的探索也在持续进行,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抓住先机,将区块链技术融合、应用到现有的支付系统中,才能够相得益彰,创造最大的价值。
 
区块链技术在支付领域面临的约束条件
 
尽管有着许多天然的优势,区块链却并非含着金钥匙出生,能够在支付清算领域一帆风顺地发展;相反,由于系统结构的不同、技术本身的不成熟、以及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区块链在支付领域还面临着不少困难。
 
首先,缺乏具体的法律规范,是区块链在支付领域难以展开的一大约束。由于法规的严谨态度和滞后特性,我国法律系统目前对区块链技术如何监管,还处在探索和考察阶段,对其能否在一些领域应用,以及如何应用,尚未形成具体的规范。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虽然态度各异,也都在谨慎考察的基础上逐步试探。
 
其次,区块链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方案尚未成熟。总的来说,区块链支付解决方案已有一定的可用性,但还需要在探索中逐步成熟,尤其是需要在法规指导下进行较大规模的实践检验。
 
再次,区块链应用也受到自身技术特征的限制。由于全网挖矿和分布式数据存储的特点,随着链上交易规模和频率的增加,区块链会对每一个参与其中的节点提出较高的存储空间要求,并造成不小的计算资源浪费;同时,比特币等区块链所能承载的交易量和效率,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的交易容量需求。另一方面,伴随着公链、侧链、联盟链的有机结合技术的发展,进一步降低区块链支付技术的资源消耗,提升其交易效率,是完全有可能的。
 
最后,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虽然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但给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景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伴随着智能合约的实现,区块链将在物联网、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为社会生活提供极大便利。智能合约充分发展的前提是资产和身份的普遍数字化,这在当前社会阶段尚不具备充分的条件,但好在这是大势所趋,是未来注定的发展方向,我们终将迎来数字化的那一天。
 
作者:李远、孙江涛(北京信和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