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蛟龙"号南海下潜 科学家海底发现几百年寿命海葵 (Read 155 times)

member
Activity: 95
Merit: 10
我丝毫不怀疑海里有可以毁灭世界的东西
member
Activity: 89
Merit: 10
member
Activity: 80
Merit: 10
海里有太多不知道的东西了
jr. member
Activity: 41
Merit: 1
日前,海洋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完成2017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8航次)南海深潜科考任务。本次南海深潜主要考察了南海中部海山链珍贝海山区和南海北部陆坡峡谷浊流区,是我国首次沿南海海山剖面自下而上进行的系统观察和取样。科学家还在海底采集到几百年寿命的海葵以及海胆、珊瑚等许多生物样品。
首次沿南海海山剖面自下而上进行系统观察取样
日前,海洋国家实验室9名科学家完成2017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8航次)南海深潜科考任务。“蛟龙”号在南海中部海山链珍贝海山区的深潜科考,是我国首次沿南海海山剖面自下而上进行的系统观察和取样。4月29日、30日,海洋实验室科学家搭乘“蛟龙”号连续两天沿珍贝海山进行深潜作业,拍摄了大量海底高清视频照片资料,比较系统地获取了玄武岩样品、沉积物样品以及近底海水和生物样品,有助于促进我国深海岩石学、深水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第二个深潜作业区位于南海东北陆坡的两个典型峡谷浊流区,5月3日和6日海洋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在南海北部陆坡区先后进行了下潜。这两个潜次对海底浅表层过程和海底浊流的现场观测有助于系统研究和理解深海高速堆积区物质来源,海底浊流的形成机制、搬运过程和沉积效应,对深入认识南海东北陆坡区沉积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第一,取到了具有精确位置的新鲜玄武岩样品,亲眼观察到了玄武岩的产状和分布;第二,直接观测到了台湾峡谷浊流发育的地貌学和沉积学证据;第三,采集到了大量有精确位置的海山区和陆坡峡谷生物样品;第四,获得了连续的高精度的摄像资料,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主任、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石学法在总结科考成果时谈到。据了解,此次“蛟龙”号南海深潜是海洋国家实验室首次参与“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更是海洋国家实验室首次主导实施的载人深潜科考共享航次计划。
“蛟龙”每分钟下潜30米,非常平稳
4月30日,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杨刚参加了深潜任务。当天早晨8点左右,杨刚和潜航员搭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始准备下潜,“ 蛟龙 号下潜速度每分钟大约30米,整个下潜过程非常平稳顺利,大约35分种后 蛟龙 号达到海底。”杨刚说,当天他们计划下潜到1050米深的海底,但是实际下潜到水深1101米位置。到达海底后,“蛟龙”号抛掉负载,压载水舱调整浮力,使“蛟龙”号悬停在近海底位置,开始开展科考任务。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