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比特币:实用主义者的风险筹码,理想主义者的法外之地 (Read 181 times)

hero member
Activity: 532
Merit: 500
六年前,一位刚刚合上《货币的非国家化》的青年,用一张魔兽点卡的钱换取了4枚比特币。 
 
五年多前,在豆瓣,一篇友邻日记——《右狗写给右狗们看的bitcoin介绍》发布。 
 
三年半前,一篇题为《比特币,一场浪费电的极客泡沫》火了。“泡沫”、“庞氏”、“浪费电”的指责袭来。这可能是第一次比特币的污名化风暴。 
 
同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比特币作为虚拟商品的性质,提出比特币存在的风险,同时也对比特币行业公司提出风控和反洗钱的要求。 
 
2014年,MTGOX事件发酵。 
 
2014年夏天,笔者致信前英格兰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Charles Goodhart,对“货币的去中心化问题”发问。 
 
2015年初,因一意外事故,那个青年心灰意冷,淡出比特币圈。 
 
2017年5月22日,比特币价格突破14000元人民币/枚。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   
 
正视其存在 
 
现在的比特币就和当年的郁金香泡沫差不多,只不过套了一个互联网高科技的噱头而已——在17世纪,一颗郁金香经过爆炒可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但是泡沫破裂后售价甚至不如一颗洋葱,当时成千上万的人在这个万劫不复的大崩溃中倾家荡产。
 
笔者看过的类似评论早已数不胜数,只不过,所有污名化比特币的作者都着力错了,比特币的高科技当然不是噱头——其衍生的区块链、分布式账簿技术、电子货币、点对点支付概念都得到了许多官方机构、研究机构以及投资机构的重视。 
 
高盛在2014年3月曾发布题为《All About Bitcoin》的报告,Coinbase创始人Fred Ehrsam在对高盛的访谈中指出:“比特币解决了一个之前未被解决的问题,即在没有第三方的前提下确认并转移所有权。支付在比特币的应用层面是第一位的,但其应用绝不限于此。” 
 
而许多官方机构同样重视比特币以及电子货币的应用,以中国经济学者何东领衔发布的IMF工作人员讨论笔记——《Virtual Currencies and Beyond: Initial Considerations》亦讨论了有关电子货币的一切。在报告中,研究人员指出:  新技术正在改变全球经济——包括商品、服务以及资产的“交换”方式,这种转变的核心就在于虚拟货币的兴起。
 
虚拟货币以及分布式账簿技术是有益处的! ……但同样存在风险。
 
作为通货的优劣对比,如下图:   
 

 
从最左边两列,我们可以看到比特币与美元的对比。 
 
• 在经济需求端:比特币没有内在价值,不存在债权,不是法币,很少作为交易媒介,不作为记账货币,作为价值储藏(高风险高波动)
 
• 在供给结构侧:去中心化供应,私人供应,供应量存在上限,供应规则为计算所定(可变动),生产成本高。
 
• 在宏观金融风险领域:不存在过量供应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但可能引发恶性通缩,基础货币量难以改变,发行者不存在“最后贷款人工具”。
 
相关的研究成果例子数不胜数,在2014年下半年,英国央行季度刊物中发布了以电子货币为主题的若干研究,而笔者在2014年时也收到了著名经济学家Charles Goodhart发来的讲稿——据称,这份讲稿是他在伦敦与中金公司的研究者做“未来的电子货币”主题演讲中所使用的。在Charles看来,电子货币可以取代掉现金,以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即央行的负债)——他并没有将电子货币作为一种外化于整个法币体系的货币看待。 
 
投机风暴 
 
使得比特币遭受如此多非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过于强大的投机属性。(讽刺的是,被很多投资者视为避险天堂的黄金——波动水平同样也很高。)   
 
而诸如对存储安全性的指责,实际上并不是比特币的内在属性——相反,很有可能是很多传统的金融把戏害了人。 
 
回答一个问题:你存在比特币交易所的比特币是比特币吗? 
 
答案是:不是! 
 
你持有100元银行存款,银行有义务在你提款时给你100元的人民币。请注意,100元银行存款≠100元人民币,银行存款是银行对你的负债!人民币是央行对你的负债!在你提款时,实际上是在提请银行(你是银行的债权人)偿还对你的债务,并以1:1的比率以法定货币(人民币)偿还。 
 
当你在存入100元人民币时,实际上你的负债人从中国人民银行变成了你的存款银行。 
 
比特币同理,当你将比特币存放在你的比特币钱包时,比特币不是一种“claim”,而是单纯的一种电子商品,但当你将比特币“存入”比特币交易所时,你的比特币就成为了这些交易所对你的比特币负债。
 
对笔者而言,比特币更像是一种对法币抗拒者的筹码。而筹码本身对应的必然是风险。它当然不是一种“货币”(money),或者说,无法成为通俗意义上的“通货”(currency)。因为它是外化于整个法币体系以及清算体系的。 
 
笔者在2014年底的评论: 
 
比特币现在的问题,在于缺乏一种“感性直观”,这种匮乏源于其本身缺乏与世界的直接联系,我们追求一种货币本身纯粹的价值(既币价)这自然无可厚非,但是,货币作为沟通个体价值的这一角色的……预先确立的前提是它需要先与足够多的客体(既我们的价值载体)建立足够多的联系。如果一种货币本身就被先验的作为绝对价值而存在,那么其货币性根基是相当薄弱的,这一种资产很难被称为“货币的”。
 
 …… 
 
在一个封闭、低流动性且实体匮乏的环境内,除了投机还能干点啥别的?
 
…… 
 
一言以蔽之,储藏或流动,人各有偏好。无论是储藏还是流动,目前比特币都太缺乏“方向”,很难渗透到金融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内,技术上再有优势,都是无济于事的。
 
寄望于区块链技术? 
 
在去年,巴克莱发布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研究者Joseph Abate提到: 
 
在后巴塞尔III时代,对银行而言,从事高风险的低保证金高杠杆业务是非常不具备吸引力的。因此,回购市场的情况也因此改变——杠杆率指标约束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也使得银行需要更多的短期安全资产。 
 
区块链结束被应用到了艺术品交易以及汽车保险之上。但这样的技术同样可以应用于证券/现金的电子交易。  区块链可以显著地降低回购交易的交易成本,此外还可以减少结算失败,增加交易的透明度——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中央对手方。 
 
这样看来,即便比特币自身无法进入到核心的结算与清算体系中去,区块链技术也能被应用于传统的结算与清算。 
 
永恒的无主之地 
 
那个心灰意冷的青年为什么离开比特币这一永恒的无主之地? 
 
当我们过分地关注于比特币的价格、挖矿甚至比特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环的时候,比特币是否还是纯粹的比特币呢? 
 
投机者们与行业既得利益者似乎也遗忘了比特币的起点,那篇著名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实用主义者借着它的理想主义光辉,使它在污名中一路向北。 
 
在文末,我想以席美尔在《货币哲学》中的论述收尾,以表我对比特币未来之期许: 
 
货币被定义为“抽象的价值”。……如果客体的经济价值是通过它们可交换性的相互关系建立的,那么货币就是这一关系的独立表达。 
 
……货币从它的价值当中获得了其内容。 
 
……由于这种既处于价值序列中又处于其外的双重角色,它在对货币的实践和理论处理中造成了无数的困难。 
 
……这些有区别的性质使货币被还原成一个市场中的客体,并服从于商业循环……它们使货币丧失了其关系表达的绝对位置,迫使它进入了一个相对的位置,因此它不再反映一种关系,而是拥有了关系。 
 
……货币是人与世界关系的充分表达。
 
如果只有价格是比特币得以自证的烙印,那我们早已篡改,甚至抹杀了它的基因,使其终究演变为一种承载我们情绪与欲求的电子载体。(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