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揭晓,上海一团队一人分获奖牌、奖章 (Read 123 times)

full member
Activity: 154
Merit: 100
5月27日,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在北京颁发,全国共有10个奖牌获奖团队、28名奖章获奖人和254名奖状获奖人获奖。
其中,上海的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颁全国创新争先奖牌、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获颁全国创新争先奖章,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王曦等20人被授予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负责人曹雪涛教授(右一)与团队成员在实验室中。 第二军医大学 图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中国免疫学国际影响力
5月27日,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颁全国创新争先奖牌。
该实验室主任曹雪涛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这个实验室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可以说是中国科技界过去二三十年发展的一个缩影。
该团队于上世纪90年代初依托仅有10余万元仪器设备和几个人的教研室起步。曹雪涛回忆道,实验室创建之初,缺人才、缺设备,条件非常艰苦,而且与国际交流困难。“那时,阅读一本外文原版杂志要到中科院图书馆,乘公共汽车要耗费两个钟头,订一个试剂要耗费两个月。”
近10年来,该团队不仅在基础免疫学理论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和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并提升了中国免疫学在国际免疫学领域的竞争力。
据该团队介绍,他们取得了多项基础研究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例如,传统免疫学认为,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关键免疫激活作用的树突状细胞,一旦成熟并发挥免疫激活功能后,将作为一种终末细胞不再具有分化发育能力而走向死亡。该团队通过实验证明,在机体内有部分成熟树突状细胞,最终会分化发育为具有抑制免疫活化作用的新型免疫细胞群体,从而预防免疫功能过度活化而导致免疫相关性疾病,维持机体的稳态。该创新性发现改变了传统免疫学观点,2004年,该成果以封面论文的形式在国际一流期刊《自然免疫学》发表。
近15年来,该团队几乎每年都在基础免疫学理论方面取得新的重要成果,在国际学术杂志发文230余篇,发现了20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分子并获得国际学术组织的统一命名。
在临床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该团队研制的原国家I类生物制品“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2012年获批准进入III期多中心临床试验,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进入III期临床研究的细胞治疗制品。
该团队还参与了国家《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等文件的起草制定工作。
“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发展,首先是因为国家对科技方面投入越来越大,越来越重视;其次是国家在推进科研的国际化方面有很多的政策、评估的标准,使我们实验室彰显国家水平;最重要的是,有一批青年科学家聚集在这个实验室,淡泊名利,安心治学,克服各种困难,发扬团队精神,去取得开创性的成果。”曹雪涛说。
以往,中国免疫学研究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但近十年来,中国免疫学影响力已排在国际前列。
曹雪涛说,实验室在推动中国免疫学国际化进程当中起了引领作用,这个实验室存在的意义,是为很多在国内奋斗的科技创新团队树立了榜样——立足中国大地,也能够出国际一流的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院士因在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突出成就,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上海市科协 图
褚君浩院士:科创中心一定应拥有科学素养高的民众
0.85元,1.20元,上下两册的《分子物理学》是当年的一名少年省下三顿午饭钱购得的“宝贝”。
从此,这名少年在物理学之路上越走越远,长大后他的研究结果被国内外广泛引用并被大篇幅写入美国、英国、荷兰、前苏联等出版的科学手册和专著之中,他正是中科院院士、中红外光电子物理和半导体科学技术领域专家褚君浩。
5月27日,因在科普及社会服务方面突出成就,褚君浩在北京当选全国创新争先奖章。
澎湃新闻记者采访褚君浩了解到, 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他发表了大量科普论文和科普作品,参加了各类科普论坛并作报告。
他参与编写的新型原创科普丛书《原来如此》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个人获得了首届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一等奖杰出人物奖、2013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十佳获得者等荣誉。
2017年3月,褚君浩作为首期嘉宾,做客科普节目《十万个为什么》。此外,他还是科学辩论节目《未来说》节目的总顾问和评委。
在褚君浩看来,科学普及既能让大众获得科学知识,又能培养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的精神。
他说:“我们学习、工作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得到成绩,学得科学知识;第二个层次是培养获取知识的方法,有了方法后能学不懂的知识,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科普正是让人们知晓科技人员掌握科学知识所运用的方法;第三个层次是科学的精神,科学精神是无限的、潜移默化的。所以说,科普是让受众掌握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
“上海作为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一定应拥有科学素质很好的民众。” 褚君浩觉得,“全民科技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非常基础层面的,没有这样的基础,我们的科创中心建设、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都将受到影响,反之,人们的科学素质很好,会推动我们社会发展。”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