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马上评|想象共同体:像人大校友那样帮助“滑落者” (Read 139 times)

full member
Activity: 154
Merit: 100
伍继红的人生遭遇,让人唏嘘,从曾经的名校天之骄子,沦为赤贫者。
中国人民大学江西籍毕业生伍继红1998年毕业后,公考遇挫,父亲去世,精神也有了疾病,之后又遭遇个人婚姻变故。目前,伍继红育有5个孩子,一家9口人,住几间漏雨的土坯房里,生活赤贫。人大校友会得知其遭遇后,仅一天时间就筹集善款近10万元,当地政府也伸出了援手。
正像有人所说“当我一无所有时,至少还有人大校友”,话语朴素却让人感动。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难免有“掉队者”“滑落者”,怎么给他们实在的帮助,不让他们坠入无底深渊?有没有足够的“社会之网”?
美国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提出了著名的“想象的共同体”的概念。校友,无疑是一种典型的“想象共同体”,大家只是曾同在一所学校学习,身份、职业、价值观、收入、社会地位等等可能天差地别,但是“想象共同体”的确在发挥作用,即便当初根本不相识,却真实地感觉到一条隐隐的红线连接着彼此,红线的背后是不证自明的责任。
诚然,目前人大校友的介入可能不会完全解决伍继红的难题,但经由这一行动传递出来的信号,却让人欣喜——你并不孤独。事实上,近年来,多所大学校友会纷纷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他们或奋臂攘袖,或慷慨解囊,其所表现出来的共同情感、共同意志乃至共同行动,某种程度上,正体现出一种温暖和担当。
一个良性的社会,需要各类民间力量活跃其间,以韧性主张权益,以责任温暖同侪,以弹性柔化粗粝。他们的努力完全出于自发,坦荡而真诚,克制而深情,有一种直抵人心的穿透力。
 “想象的共同体”牵系成员的纽带,可能是诉诸特定群体的情感认同;而其动员能力则体现为个体资源的共享共济。无论是权利受损,还是经济匮乏,抑或是情感缺失等等诸般事宜,这样的共同体均可能发挥某种修复、弥合、救济的作用。
特别是,它可以弥补社会转型时必然产生的某些疏离、掉队乃至人生中的种种偏离,进而成为政府力量的一种有益补充。
伍继红可能是一个特殊的个例,但如果每一个“伍继红”都能感受到“社会共同体”的温暖,则这个社会必然会温润得多,也可爱得多。“共同体”可能是“想象”的,帮助却是温暖的,感动却是现实的。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