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中拉走近人文交流“破局”短板:历史、熊猫和思乡情 (Read 138 times)

full member
Activity: 168
Merit: 100
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进的美墨边境墙,不仅将美国和墨西哥“隔离”起来,似乎也无意间拉大了美国与整个拉美地区的距离。
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让更多拉美国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国。不过,当资金、技术、贸易、人力在中拉这两片距离遥远的土地之间迎来送往时,人文交流这块短板正在引起中拉双方越来越多的重视。
就在最近,上海外国语大学墨西哥研究中心组织了一场名为”国际秩序转型背景下的中拉合作新格局”的研讨会,同“中拉经贸合作”、“中拉合作与全球治理”议题并重,会议特别设置了“中拉人文合作:交流互鉴,世代友好”议题,对中拉人文交流的现状以及正在推进的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对于人文交流方面的“短板”,中国拉丁美洲学会副会长、上海大学拉美研究中心主任江时学在会上直言不讳地指出,拉美国家有必要摘下看待中国问题的“有色眼镜”,加强在中国的推广。他认为,拉美与中国不同,无论从国家还是地区层级,都没有推动中拉合作的系统战略。而中国在增强拉美对华的了解上已经有了自己的方案。
“遥远的亚洲国家”印象怎么破
墨西哥的留学生丹尼尔(化名)去年8月来到上海读书。当被问到对中国的印象时,丹尼尔的第一反应是中国的历史文化、音乐艺术以及美食。
但丹尼尔坦言,“中国和拉美是很不一样的,不过有时似乎又能感受到相似点。”而对于美国,曾在那里生活过一年的丹尼尔则显得更了解。
首次来中国的哥伦比亚留学生维罗妮卡·佩莱斯则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的和具有挑战性的世界,“我准备继续去冒险。来到上海后,我觉得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和不熟悉的,我等待着去发现它。”她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曾经对中国知之甚少的她迫不及待地想要填补这片空白。
不过,即便如此,佩莱斯同样提到了中国的辉煌历史,她将中国形容为历史和现代“非常有趣的混合物”,“它的文化和历史充满了魔力,中国政府用30年左右的时间去打造一座现代化的上海也让我感到震惊。”
不仅是丹尼尔和佩莱斯,在同拉美地区青年的交流中,澎湃新闻注意到,这些年轻人通常喜欢把中国定义为“一个遥远的亚洲国家”,而首先进入他们视线的往往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以及他们由此可能产生的对中国进一步了解的愿望。
对此,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原拉美研究室主任刘文龙指出,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看 ,中拉双方的了解还是不够的,拉美对中国人的印象来自19世纪中期到达秘鲁、古巴以及其他中美洲国家的中国苦力,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认识还是较为肤浅的。而中国人对拉美的相关了解也是不够的,学术界、知识界对拉美思想文化的了解往往是从西方视角出发。尽管都曾受到殖民主义的破坏,不过两个地区的历史文化问题还是不能等量齐观。
对于中拉之间的不了解,瓦加斯基金会法学院副院长、中巴研究中心主任埃万德罗·梅尼斯·卡瓦略(Evandro Menezes de Carvalho)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以巴西为例,巴西人在19世纪的社会政治制度变革中借鉴了西方的概念和经验,同时接受的还有西方对东方的压制。这导致了民众在认识上的偏见,比如会把中国人的思想简单理解为儒道释三家的平衡。
熊猫与真情实感的触动
显然,人文交流上的迫切需要必须跟上近年来中拉在政治、经济关系上的迅速发展。
2016年11月,应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秘鲁总统库琴斯基、智利总统巴切莱特邀请,习近平主席于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他作为国家主席第三次访问拉美。
而据中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拉双边贸易总额是2000年(126亿美元)的17倍,高达2166亿美元。
同样在去年,中拉的人文交流也在加强,中国和拉美与加勒比地区近30个国家共同举办“中拉文化交流年”,扩大中国文化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据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西班牙语教研室主任曹羽菲介绍,当今拉美,汉语已经成为除英语外最受追捧的外语,这是受到经济贸易动因的驱动,汉语是一门与经济发展潜力相关的语言,掌握它可以带来就业优势。
丹尼尔一直表达出对汉语学习的渴望,因为他来到中国的一大动因就是毕业后想在上海工作。
在佩莱斯看来,促进中国和哥伦比亚关系的最佳渠道就是文化、旅游业。佩莱斯认为,中国和哥伦比亚的文化都有各自有趣的地方,历史、食物、音乐、西班牙语和普通话课程都可以成为联系的纽带。但就本人而言,她在华选择了国际贸易硕士课程。在未来,她希望能够致力于发展哥伦比亚同中国之间的贸易。而在上海,佩莱斯希望可以对中国人怎样进行贸易有更好的观察,以及发现潜在的市场需求。
但仅仅出于就业,或出于经济和商业上的动机,人文交流的意义和影响仍然远未达到。
北京大学秘鲁学者、《秘鲁商报》资深记者帕特丽夏·卡斯特罗·奥万多(Patricia Castro Obando)告诉澎湃新闻,“你可能难以想到,在拉美什么中国元素最受欢迎?是熊猫。每当我们制作与熊猫有关的新闻时,其点击量和评论量之高令人难以置信。”
奥万多进而提起媒体交流的作用,“中国在拉美不仅有经贸,拉美人也可以通过媒体讲述的故事来改变对中国刻板的印象,获得建设性意见。”
上海外国语大学西方语系副教授、安自在中西文化交流发展中心创始人陈芷也在做着类似的尝试,她在拉美、西班牙工作学习多年,在那里,她深切感受到西班牙语世界对中国了解的渴望。不过,汉语和西班牙语之间的获取渠道却有限。为此,陈芷创办“安自在ProgramaSOL”中西双语平台,并在中外主流社交媒体入驻,单周用西班牙语推送中国故事,双周用汉语推送西班牙语世界的故事。
“安自在ProgramaSOL”平台命名本身就结合了汉语和西班牙语的双重语境,寓意着中国文化将带给人类的福祉。在这里,既有对对方世界的介绍,也有讲述中西文化碰撞的故事,还有对于双方人员“在异乡“心情的描述。
“我们这样做,是想依靠真情实感,以小见大,讲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点滴。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法讲好故事。”陈芷说。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