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孩子看电视时特别专注,这算是专注力吗?专家:不是 (Read 107 times)

full member
Activity: 168
Merit: 100
 中、高考即将来临,如何让孩子在考试这几天达到最佳状态,是无数备考家庭父母关注的问题。集中精神的最大障碍是什么?当环境干扰,心有所虑时怎样集中注意力呢?应该在考前怎样调整好心情?
6月1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著名儿童心理学专家帅澜做客沪江学堂猫爸会客厅,向大家分享了一些考试期间保持专注力的小妙招,并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

帅澜
帅澜是国内研究儿童心理学——执行功能的学者,主要进行儿童/青少年的心理行为评估,家庭互动模式考察,以及相应的心理行为干预,认知功能训练。已陪伴干预超过200个家庭,指导治疗过上千位儿童及青少年。
“简而言之,执行功能就是完成一项任务过程中所需要动用到的认知功能,比如自控力、调节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帅澜举了一个调查来表示执行功能的重要性。
“心理学上有一个长期跟踪调查的研究,抽取了接近500对同胞兄弟姐妹的样本,家庭环境相似,研究人员按照测试下来的执行功能相对好、坏,将这500对兄弟姐妹分为两组,随访30年,30年后执行功能相对较好的一组孩子不论是学业成绩、经济社会地位、人际关系、还是身体健康上都优于另一组。这就是从心理学上解释了中国那句老古话‘3岁看大,7岁看老’。”
专注力为什么很重要?专注力就是特指人们在注意力上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执行功能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尤其是在儿童期。帅澜说,每个人的先天能力有差异,但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得到相应的提高和管理。
中、高考即将来临,考生们在考场上的专注力强弱会直接影响发挥。在备考的紧张、忙乱阶段,有哪些小招数可以稳定孩子们的状态,提升信心呢?
帅澜建议,备考阶段,家长应帮孩子捡漏为主。“在冲刺复习阶段,有的家长可能发现孩子某些知识点还没有掌握,这时切忌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个还不懂’,引发孩子恐慌情绪。碰到类似情况,家长应该说‘我们捡到宝了,又多会了一点东西,又补上了一个漏洞’。”
“考前有一些焦虑也是正常的,心理学认为,适度的焦虑也有助于考试。心态要放好,把已经学到的东西正常发挥出来即可,不要想着超常发挥。”
帅澜还分享了一个小技巧,备考期间的复习内容和时间安排,可以与高考科目安排一致。“比如语文是上午考,那么上午这个时间就用来复习语文。我们在学习不同知识时,脑驱调动是不一样的,这样考试时脑驱激活会更顺畅。”
要考好,先休息好。帅澜建议,可以采用一些冥想的方法,聆听舒缓的古典音乐,这种放松不仅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也有助于下一个时间段的注意力集中。此外,休息时间,可以带孩子去绿色环境多的地方走一走散散步,绿色不仅护眼也护脑,同样对提升专注力有帮助。

考前调节固然重要,功夫更在平时。帅澜说道,在平时的接待案例中,许多父母会提到怎么将专注力培养和学习结合起来?
“对学业最有预测作用的就是执行功能,但不少家长来咨询的关注点是孩子当前的成绩,或者说今天作业能不能做完,用各种打骂、压力驱使孩子去完成任务,这是不能长久的。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内驱力,孩子有了学习的热情后,再培养学习习惯。”
帅澜认为,在所有的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两项能力分别是:时间规划以及当决定学习的时候,能安静下来进入状态。这两项能力运用好了,会贯穿一生。
不少家长提出,孩子看电视、看手机、玩玩具的时候特别专注,这算是专注力吗?帅澜纠正,专注力是指,对不是特别有趣味但又知道有责任去完成的任务,能够主动维持注意力。“电脑、手机、游戏这种是属于被动吸引,家长反而应该控制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学龄前的儿童一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不能超过一个小时。”

家长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内驱力。 贾亚男 澎湃新闻资料
帅澜举例,比如孩子玩乐高,如果让孩子随性去玩,这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但不能止步于此,还应该让孩子也按照图纸去搭乐高,这能够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锻炼他们的专注力。“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在管理孩子不良行为的时候,例如不听话、捣乱、发脾气、违纪等,最常提到的词语就是要“惩罚”。提到惩罚,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体罚,打不打孩子是很多家长争论的一个问题。
帅澜明确表示:不能打。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也许当下管用(表面管用,并非真正帮助孩子改善了行为),但终究有一天,会不管用,不仅不管用,长期经常遭受体罚的孩子,有可能变得退缩消沉,有可能变得攻击易怒。”帅澜强调,打,绝对不管用,虽然暂时、表面上、哪怕现在你觉得比你尝试过的任何方法都管用,但长此以往,弊远远大于利,终有一天不会管用,甚至情况会变本加厉更加糟糕。
不打孩子怎么办?帅澜给出了四个步骤。
第一,稳定自己的情绪。“其实家长打孩子,大多是因为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意、生气了,或者对于自己的管教无效时感到挫败、难过了,总之就是情绪没hold住,一下子崩溃掉,于是打骂孩子与其说是一种管理方式,不如说只是家长发泄自己情绪的方式。”
第二。正确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对事不对人。即批评事情本身,批评孩子的行为,给出建设性的意见,而非一味情绪化的斥责。”

批评孩子的行为要给出建设性的意见。杨深来 澎湃新闻资料
第三,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不要害怕孩子犯错,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需要做到的,不是竭尽全力替孩子阻挡一切犯错的可能,而是应该让孩子承担错误的后果,指导帮助他们避免犯错。”
第四,坚持贯彻合适的奖惩方式。“管理孩子行为时,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坚持实施合适的奖惩方式。首先对孩子的要求要合适,不能是孩子达不到的。其次就是,对孩子行为的奖惩,对事不对人。表现好时,情绪饱满,热情洋溢地表扬和奖励。表现不好时,情绪平静地予以批评,必要时给予惩罚。合适的惩罚主要就是扣除奖赏物,例如减少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扣留孩子的玩具或课外书,取消带孩子外出游玩的机会等。”
“好行为是夸出来的,当然夸出好行为也不是件简单的事,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曾有一位家长来找帅澜咨询,这位家长甚至都说不出夸奖孩子的话语。“中国人比较内敛,只有比较少的家长能做到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夸奖自己的孩子。”
帅澜指出,不少家长的习惯是,打着夸奖、谈心的旗号,行批评之名。“先夸一句‘你做得很好’接着来一句‘但是你可以更好’。这不是夸奖,你依然觉得孩子没有达到你的预期。孩子的问题一半在家长,要想孩子改变,家长应该自己先改变。”
“现在大家常说的‘情商’,如果用心理学来讲,就是自发管理能力,你能识别自己的情绪、表达情绪、管理情绪、最后调整好情绪。这个功课不仅是孩子的,也是父母的。”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