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普通人能看得懂的扩容/分叉问题解析 (Read 271 times)

newbie
Activity: 42
Merit: 0
core党醒醒吧,没有经济支持是走不下去的
full member
Activity: 252
Merit: 100
这两天比特币大跌,其中一个原因是行业内针对8.1号UASF公布了预案。市场担心比特币分裂而造成了恐慌有关。


这是一篇两个月前的关于比特币分叉解析的文章,那个时候主要是BU和CORE的SW 。现在只是把BU换成纽约共识的2M+SW而已。
这个时候发这篇文章还是能让,完全不懂技术的小白对分叉有大致的认识的。


为什么需要扩容?


因为我们交易比特币就会产生交易数据,全部的交易数据要发给矿工记账。矿工把记好的账放到比特币的账本上。现在的账本页大小只有1M,随着用比特交易的人越来越多,(矿工无论1M还是2M每10分钟写一页的速度是固定的)继续用这么小账本页根本写不过来。这导致两个问题,1.我们的交易迟迟得不到账本的“确认”交易成功。2.交易手续费价格越来越高(越堵越高)。


什么是扩容?

扩容就是要解决这个数据越来越多,记账记不过来造成的拥堵问题。


现在争论的扩容方案有哪些?他们的方法是什么?
现在的扩容方案有几种,之主要在两个方案上:1.BU的扩大区块 2.CORE的隔离见证+闪电网络。
1.BU的扩大区块:简单来说BU的方法其实也是中本聪的方法(谁是中本聪?王思聪的爸爸!)。方法是:把区块从1M扩大到2M或者根据实际情况扩大到4M、8M......其实中本聪最初的版本就没有1M限制的,最大32M。后来考虑到09年左右的电脑和网络水平:512M内存80G硬盘 100多K的互联网速度。才临时限定了1M的区块(记账页)大小。


2.CORE的隔离见证+闪电网络方法:不要用扩大区块(记账页)大小的方法了,这方法太笨了。我们要重新发明更先进的方法:我们在比特币系统外放一个“计算机”,先将大部分的交易数据用这外置的“计算机”处理完。再把最后处理的结果写进比特币的账本。这样就不是更好?
注:BU的版本未来是可以是允许闪电网络辅助的的。但CORE的路线是:以后都是1M,不会扩大区块(记账页)。


CORE 和BU主要的分歧点是什么?

1.CORE认为扩大区块会让运行“全节点钱包”减少,(因为区块变大节点的负载和网络要求也要变高,等于电影从500M的普通版变成1G的高清版,下载时对网速和硬盘空间都要求高了),普通人的电脑可能吃不消,这样会影响比特币去中心化。
BU认为 现在的电脑和网络水平每年都以50%以上的速度发展,根本不是问题。何况就算现在主流的电脑和现在的网速扩到8M问题都不大,何况以后。退一万步说,就算全节点从1万变成1千这也不影响去中心化。(节点就是下爱情动作片的种子数)
BU 认为:CORE 的方案把交易大部分都放到比特币网络外的“闪电网络”上,主链不扩容是真正废掉了比特币的去中心化。比如5年后大增的交易数据,大多数的交易都在“闪电网络上” ,突然某天政府 要关掉闪电网的公司,那时候庞大的数据,想回到比特币的主链上来就不可能了(1M),那比特币的网络就基本等于废了。一句话闪电网络可以有,主链绝对不能丢,必须扩容2M.4M 8M!
BU 认为:现在core的隔离见证+闪电网络方案要改动太大,改动比特币平安运行了8年的底层架构,这个架构已经运行了8年经受了考验,你改新的万一未来发现错了行不通怎么办?币价归零吗?你们确定比中本聪聪明?稳是第一,坚持这个保持了8年的经过考验的架构。
CORE认为:中本聪的方法太笨重了,我们现在想出了新的解决方法,就应该尝试这个方向。扩容没门,2M都不扩,我们一起走新路线:LN+闪电网!
重点:BU反对CORE主要两点:1.CORE坚决主链不扩容 2.隔离见证改验证方式,到时发现行不通想改回来都不行了。




如果发生了硬分叉,比特币会像以太坊那样分裂成两个币吗?


有可能,但机会很小。一开始会分成两个币,大概率经过很短的时间其中一个会自然死掉或者被攻击死掉。


如果发生硬分叉,交易所也有两种币交易,我要怎么办?我是两种币都有吗?
如果你分叉前有10个币,分叉后你两种币都有10个,即BCC10个和BCU10个。
如果你看不懂,也不想冒险。你只要拿着不动就行。直到分出胜负,其中一个币死掉。胜者将会成为唯一的BTC。
如果你在没分出胜负时卖出其中一种币,卖对了,你赚了钱。最后胜利币还在手上,赚了!如果卖错了,那你手上的币就是输了的币,变垃圾了。
PS:你如果支持其中一方,那你就把对方的币卖掉,把对方的币价格打低。也等于投了自己的一票。


开发组(COREBU)/矿工/持币用户/交易平台/各方分别在硬分叉里扮演什么角色?
打个比喻:开发组(COREBU)相当于政党=民主党和共和党,矿工=国家的军队,持币用户=选民,交易平台=选票统计平台。
开发组:都想领导这个国家的选民。
矿工:为了利益谁支持人多就跟谁,并且会维护统一实现利益最大,矿工会把少支持的币消灭。
持币人 :可以在交易所卖掉不支持一方的币或者买进支持方的币。达到打压反对一方的币或提涨支持一方的币。 最终交易所两种币的价格就会出现一边高,一边低,币高就者就会是胜者。持币人通过买卖币投票。


硬分叉是谁发起的,是不是矿工?

硬分叉是由其中一个开发组(政党)CORE或者BU发起的,(通过软件升级的方法)启动。开发组会根据算力即矿工(军队)的支持情况,通常达到大多数算力的支持,比如75%时启动分叉。矿工执行分叉。


现在支持BU的算力(矿工)更多,到时支持BU的算力(矿工)达到75%时实行分叉,是不是说BU就肯定赢呢?不是说市场(选民)决定谁赢吗?
是市场最终决定输赢!
假设现在BU算力支持达到75%,BU觉得胜券在握,启动硬分叉。
启动分叉后交易所上就会有上线两种候选币比如代表CORE的BCC币和代表BU的BTU币。这时持币人开始在交易所买卖两种币。
经过一段时间买卖后,假设BTCC1000元价格大幅度高于BTU 200元。


因为这时侯分叉后两条链的挖矿难度是一样,矿工挖价格高的CORE链收益就会远远高于挖低价BU链。出于利益的考虑矿工最终会选择高价CORE链挖(同等付出收益差几倍谁干呢?),就算矿工出于理想要继续挖BU链,难度摆在那,市场价格又那么低,电费也挖不回来。矿工为了理想能有多少钱可以烧?最后肯定只能转挖CORE链或倒闭。当大多数矿力都挖CORE链后,BU链就会自然被淘汰或者被其他矿工攻击死掉。
所以就算是矿工开始是支持BU的,并且也是在BU的启动下,矿工实施下硬分叉的。最终也可能是矿工反过来把BU链杀死。这里起决定的就是价格谁高谁赢!,也就是市场(持币人)通过交易所买卖币(投票)的结果。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