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光明日报:电视文化类栏目应当追求“慢”与“深” (Read 160 times)

newbie
Activity: 76
Merit: 0
在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我国各类真人秀综艺栏目的发展呈现出井喷状态。然而,由于栏目扎堆,同质化现象严重,风格雷同,一部分作品缺乏质感、灵性和情怀,格调低下,大有走向“愚乐”之途的不良趋势。有的栏目重形式而轻内容,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这种创作观念上的误区严重制约了栏目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发挥,使其日渐成为粗制滥造、营养匮乏的快餐文化,消耗着观众的收视热情。此外,不少栏目大量购买国外版权,“拿来主义”盛行,由于国内外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国外栏目模式在国内市场遭遇“滑铁卢”例子不少。在这种“泛娱乐化”的背景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栏目异军突起,实现了口碑和收视率的双赢。



主持人董卿(左)与TFBOYS成员王源在《朗读者》舞台上。 图片来源:@CCTV朗读者微博。

针对键盘输入代替手写给现代人带来的“失写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组做到了先行、先觉、先倡,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栏目定位,引发了“全民焐热冰封汉字的行动”,从而唤起国人的汉字情结,传播汉字文化,促进全民参与。《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使得阳春白雪的诗词文化由小众走向大众,让观众邂逅更多的“诗”与“远方”。《朗读者》以访谈与朗读结合为形式,以文化与情感融合为基础,赓续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重新点燃国人的文化需求。黑龙江卫视推出的《见字如面》用“极简主义”压倒了大制作、大场景和大舞台,在信息爆炸时代,重温那些尺素寸心的诗意和暖意,彰显了情感之美、文字之美、哲思之美。有网友盛赞文化类栏目为“综艺栏目中的一股清流”。这类淳朴淡雅栏目的走红,看似出人意料,实则情理之中。正如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所言:“当下以‘快节奏’和‘浅思考’为特点的综艺栏目盛行,‘缓慢’和‘深度’极其缺失。”文化类栏目的出现正好迎合了时下“文化修复”的需求,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文化焦虑”,唤起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电视媒体人遵循“极致思维+匠人精神”的创作态度,打破僵化思路,创新模式,精耕内容,开发原创,打造出有筋骨、有温度、有力量的精品栏目。这是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一次深情关怀与回望,也是纠偏“娱乐至上”的社会现状的一次有效探索,更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彰显了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为综艺栏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方向。

文化类栏目的成功为当下的电视媒体人提供了几点有价值的启示:要坚持自主原创,应提高外国版权引进门槛,精雕细琢进行本土化改造和创新,实现从“模式引进”到“中国创造”的改变,并形成持久的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要坚持受众为本体,加强受众的心理研究,契合受众的认知需求和情感诉求,充盈国人的精神世界,突出情感元素和人文关怀;要坚守社会责任意识,电视媒体人应肩负起传播思想、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拿出文化担当、坚持文化追求,以更冷静、专业的态度打造出更具高度、深度、温度的精品栏目;要培养全媒体的发展思维,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综艺栏目的全面持续、良性健康、和谐共生的发展态势。当然,综艺栏目的“寓教于乐”仍需要适度的娱乐表达。电视栏目应该是娱乐的,也必须是娱乐的。但这种娱乐不是哗众取宠式的游戏,而应该是潜藏着必要建设力量的娱乐,综艺栏目也应是更高层次的带有娱乐属性的文化产品。

本文刊登于光明日报2017年6月26日12版,原标题为《文化类栏目应当追求“慢”与“深”》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