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甘肃娃魏祥因坚强收获感动 (Read 176 times)

member
Activity: 82
Merit: 10
June 30, 2017, 04:12:15 AM
#1
原标题:甘肃娃魏祥因坚强收获感动
    本报记者杨世智
    连日来,一封定西市残疾考生魏祥写给清华大学的求助信在网上热传,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和感动,魏祥和他的母亲夏瑞云也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6月23日在兰州举行的“2017 年甘肃省高校招生咨询会”上,夏瑞云曾走遍每一个高校的摊位,将魏祥的情况和陪读的请求向对方诉说一遍,都会问一句:“你们要我的娃娃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十几年来,她在心里对孩子有一个承诺——你能走多远,我就陪你走多远。
    “知识多了,就能自食其力”眼前的夏瑞云,满身的疲惫,话不多,却见心见肝。她说:“我做的没什么,是每一位母亲都会做的。”
    1998 年,魏祥出生时,她曾满心喜悦,不料半年后孩子学走路时却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脊柱裂并椎管内囊肿,导致孩子双下肢运动功能丧失。疾病被查出的那一天,夏瑞云感觉“天都塌下来了”。无奈之下,抱着一线希望,她和爱人抱着孩子走上了求医之路,并在孩子10个月大和1岁多时接受了两次手术治疗,但病情均未见好转。
    生活还得继续。心情平复以后,夏瑞云和爱人开始考虑孩子未来,觉得还是应该送孩子去上学。她说:“我俩陪不了他一辈子,上学后学的知识多了,就能自食其力,我们也就放心了。”
    2005 年9 月,夏瑞云和爱人背着7 岁的魏祥走进了学校。然而,一个月之后,噩耗再次降临。爱人查出不治之症,当月就去世了。面对生活无情的打击,夏瑞云一度曾萌生带着孩子一起轻生的念头。正当她心灰意冷时,年迈的父母也做了“天下父母都会做的事”,父亲让母亲来到了她的身边,默默地照顾起了她和孩子的生活。最终,夏瑞云挺过来了! (转2版)
    (接1版)
    “你能走多远,我就陪你走多远”
    2008年,夏瑞云带着魏祥去北京接受了第三次手术。这次手术也未能完全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但她已经能坦然面对了。
    “既然现实已经这样了,我只能选择面对。他能走多远,我就陪他走多远。”随后的日子里,除了上班,背着儿子上学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刚开始,她还能背得动孩子。但等孩子上了初中,身体越来越沉,她背不动了,就改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前几年,她工作的定西市第一人民医院从老城区搬迁到新城区,距离学校6公里。为了赶时间、省点力,她把自行车换成了电瓶车,但每天电瓶车的电量根本不够用,她又凑钱买了一辆小汽车。无论距离多远,她的节奏永远不变: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为孩子准备早饭;中午下班,接孩子回来吃午饭、午休;晚上把孩子的晚饭送到学校,10点多再把孩子接回来。每一次,她都要把孩子送到座位上才离开。
    从魏祥上小学到读高中,12年里,每天六趟,夏瑞云的生活都是“三点一线”,从家到学校再到单位,风雨无阻。
    “我们没什么不一样”
    6月26日,魏祥写给清华大学的求助信成为网上热帖,引起无数人的关注和感动,很多人伸出援助之手,也打破了夏瑞云母子平静的生活。她说:“我们的原意不是这样的,我们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
    夏瑞云是定西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护士,至今已有20多年工龄,工资是她和儿子唯一的生活来源。她说,十几年来她和儿子都是这样过来的,钱多有钱多的活法,钱少有钱少的过法。她这样说,也这样教育儿子,希望儿子能够自强自立。十多年里,她和儿子没有进过一次电影院,她的时间也总是觉得不够用,母子俩的生活一直在借钱—还债—借钱中循环。而在她的言传身教下,魏祥阳光自信,有时候反过来开导她:“咱俩好着呢,既然现实改变不了,我们就勇敢接受往前看。”有一次,小区道路改造影响了她和孩子的出行,夏瑞云埋怨了几句,魏祥却笑嘻嘻地劝她:“我们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没有义务必须帮咱们。”
    今年,魏祥参加高考获得了648分的高分,有意填报清华大学。为了顺利完成学业,他向清华大学写了求助信,希望能够解决一间“陋宿”以便母亲前去照顾陪读。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随后网上跟帖留言:提供一切尽可能的帮助,清华不会让任何一位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6月27日,清华大学专门发帖,为魏祥回信说:“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6月28日,清华大学甘肃招生组负责人赶到定西,已视魏祥为清华学子,并为他和母亲带来了解决“陋宿”等一系列好消息。在此期间,定西市委市政府也督促相关部门用足惠民政策,为母子俩解决后顾之忧;定西市残联带来了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的问候和关心;爱心人士和企业伸出了援助之手……
    一切向好,母子俩也将走得更远、更好。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