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有趣土耳其 敢把厕所当成观光景点的,全世界恐怕只有土耳其了 (Read 246 times)

member
Activity: 119
Merit: 10
这种想法我也是服气,土耳其瞎搞啊
sr. member
Activity: 420
Merit: 250
土耳其好地方,也好想去一次
member
Activity: 61
Merit: 10
有趣的文明古国,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member
Activity: 60
Merit: 10
土耳其好地方啊,想去那边玩又怕恐怖袭击 Angry
newbie
Activity: 16
Merit: 0
member
Activity: 92
Merit: 10
要是拉屎有人偷看。。。尴尬死了
member
Activity: 91
Merit: 10
爱琴海边那一缕晨光!,惬意啊
member
Activity: 94
Merit: 10
土耳其以弗所是地中海东岸保存最完好的古典城市,于公元前10世纪建城,早期是古希腊城市。在古罗马时期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罗马帝国中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公元一世纪的时候这里的人口已达二十五万。几经沉浮,最终在15世纪衰落,再也回不到昔日的辉煌。还好,留下的遗迹已足够让我们一瞥旧日荣光。

以弗所古城遗迹的哈德良神庙
神庙主干路两旁集中了许多遗迹,最精美的建筑是哈德良神庙,哈德良为当时的罗马皇上。哈德良神庙内墙廊柱上有不同神话人物的雕刻, 一侧属于希腊时代,另一侧刻画着亚马逊女人国的人物。内墙正面的雕像是蛇发女妖美杜莎, 取其强悍特质来保护此庙。

以弗所古城遗迹——2500年前的古罗马男厕所
很有意思的古建筑遗迹,却让人很难想像,早在2500年前,罗马帝国的城市里就有这么好的厕所了。而且他们居然敢把厕所作为收费的旅游景点?!全世界恐怕也只有脑洞如此之大的土耳其人才敢这么干了(也不知道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人上完厕所用什么擦PP?)。真后悔当时没有脱了裤子蹲这儿拉一泡。

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
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是古代的医药中心,有一个名叫Archias的当地居民建立,相传他曾在艾庇道罗斯(位于希腊)的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治愈了疾病。治疗方法包括按摩、泥疗浴、喝圣水以及使用药草和药膏,还借助解梦进行诊断。遗址面积不大,是贝尔加马卫城的一部分。那著名的蛇与剑的标志也是仿制品,剧院小巧秀气比较完整。有一个地下通道,大热天,真是凉爽避暑的好地方,进入遗址途中会经过一个军事基地。

爱琴海边那一缕晨光

特洛伊木马
首先映入眼球的是巨大的特洛伊木马复制品,这是电影《特洛伊》剧组留下的道具。往前走,特洛伊考古遗址。有历史记载的,红颜祸国的最早案例,可以概括为一个姑娘、两个国王、十万军队、十年战争,历史上和神话里最著名的一场特洛伊战争,以木马屠城结束。如今只能从残檐断壁、废墟荒野中,想象公元前这座城市的辉煌景象。

特洛伊考古遗址
公元前8世纪,希腊诗人荷马写下了两大史诗《伊里亚特》与《奥德赛》。这两大史诗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也是古代希腊人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伊里亚特》写的就是特洛伊战争,战争的起因是由于普里阿摩斯国王的儿子帕里斯诱走了希腊斯巴达国王梅内莱厄斯的妻子、希腊最著名的美女海伦而引起的。斯巴达国王为了夺回爱妻,告诉了他的哥哥、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于是阿伽门农出面组织希腊各城邦盟军,亲自担任统帅,率领1000多艘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渡海进攻特洛伊城,从此爆发了特洛伊战争。希腊士兵把特洛伊围困了十年,却始终不能攻占这座城池。后来,希腊军中最有智谋的英雄奥德修斯想出一条妙计,他们造了一只巨大的木马,内藏伏兵,然后全军撤退,待特洛伊人将木马拖入城内后,半夜木马内的伏兵悄悄杀出,打开城门,希腊人里应外合,攻破了特洛伊城,临走又将繁华的特洛伊城烧个精光。
然而根据《世界通史》的论述,特洛伊地处交通要道,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亚细亚各君主结成联军,推举阿伽门农为统帅。他们对地中海沿岸最富有的地区早就垂涎三尺,一心想占为己有,于是以海伦为借口发动战争,这才是特洛伊战争的真正目的。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王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而跟小亚细亚西南沿海的国家发生冲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特洛伊战争。10年的特洛伊战争消耗了迈锡尼大量的元气,让这个一度辉煌的国家变得千疮百孔。一场战争拖垮了一个文明,这也是特洛伊战争备受关注的一个原因。

伊斯坦布尔作为土耳其的第一大城市,横跨亚欧大陆,可以搭乘地铁、轮渡、公交汽车等方式游览这座东西方文化交融,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的世界名城。和其他大城市一样,交通繁忙人群拥挤,而当你在老城的小巷中漫步的时候,仿佛时空会把我带回到了奥斯曼帝国的鼎盛时期。

伊斯坦布尔乘船游博斯布鲁斯海峡 博斯布鲁斯海峡是连接欧洲与亚洲的交通要道,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引来无数的战争和杀戮。现在人们已经忘了历史上的那些战争,主要是坐游船游海峡。看两岸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仰视两座跨海大桥。乘船游览时,前一分钟还在亚洲,后一分钟就来到了欧洲,是非常奇妙的地理位置切换。导游说,两边房价完全不一样,许多土耳其人会在欧洲这边上班而在亚洲这边居住。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尔即隔着博斯普鲁斯海峡与小亚细亚半岛相望,海峡是连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是黑海沿岸国家出海第一关口,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一起组成土耳其海峡。

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位于伊斯坦布尔老街中心,为伊斯坦布尔的地标式建筑。修建于奥斯曼帝国时期,气势恢宏、造型奢华独特。之所以称其为蓝色清真寺是因为清真寺内部的墙体贴满了一种蓝彩釉瓷砖,其实,它真正的名称应该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建于苏丹艾哈迈德一世统治时的1609年至1616年。一方面是为了媲美对面的索菲亚大教堂,另一方面是因战事失利,为安抚阿拉鼓舞人心,大有一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感觉。 蓝色清真寺的特别之处不仅仅在于它内部蓝色瓷砖,还有六根宣礼塔。清真寺宣礼塔的数目通常为一、三、五单数增加,而各地的宣礼塔数目不能超过沙特阿拉伯圣城麦加的大清真寺的五根,蓝色清真寺六根宣礼塔是史无前例的。

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内

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
在1453年以前,一直是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此后被土耳其人占领,改建成为清真寺。而后经过战乱损坏和一系列的重建扩建形成了今天的圣索非亚大教堂面貌。圣索菲亚大教堂由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始建于公元325年,后受损于战乱,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进行重建。它曾作为基督教堂存在了916年,后又被改建为清真寺存在了481年,于1935年起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几乎是土耳其宗教信仰和世俗化历史的见证。圣索菲亚大教堂各类遗迹壁画不胜枚举,但对于我来说最有趣的还是从防空洞般的石头坡道爬上二楼,在二楼除了各色精美的镶嵌画之外,还可以从不同角度俯瞰这个教堂,拜占庭式的圆顶,基督教的壁画,阿拉伯文书写的牌匾,这些明明水火不容的宗教特点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都被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

刚进入圣索菲亚大教堂时感觉没有想象的那么宽敞,也许是因为左侧密密麻麻的脚手架让人感到局促。心里默默埋怨来得不是时候竟然在装修,后来才知道这些重达160吨的脚手架从1993年起就在这里了。随着伊斯坦布尔当选为2010年的欧洲文化之都,拆除这些脚手架似乎已经指日可待。

伊斯坦布尔街拍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的古国名都伊斯坦布尔建于公元前668年,旧址是古希腊的城邦国——拜占廷,后来经过战争和重建,成为东罗马帝的首都,于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别称新罗马;1453年土耳其取得该城以后,才开始叫伊斯坦布尔,从那时起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都安卡拉,伊斯坦布尔仍然是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所在。

伊斯坦布尔街拍
伊斯坦布尔让人眷恋,在博斯布鲁斯海峡乘游船看欧亚二岸,蓝色清真寺、圣索菲亚大教堂教堂、杜柏奇老皇宫、二十六个出入口的古老大巴扎等等,让这座城市成为土耳其之旅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伊斯坦布尔街拍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