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集聚生命能量照亮山村前行的路 ——城口县复兴街道柿坪村整村脱贫记 (Read 152 times)

member
Activity: 66
Merit: 10
原标题:集聚生命能量照亮山村前行的路 ——城口县复兴街道柿坪村整村脱贫记
    《城口三名扶贫干部入户走访车祸遇难》后续>>>
  城口县复兴街道柿坪村,沿张家坪峡谷上山的路上,近日新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摄于六月三十日)。
  记者 谢智强 摄
  6月28日,城口县复兴街道柿坪村张家坪(地名)3.4公里生活便道两旁,110盏太阳能路灯终于安装完毕。然而一天后,柿坪村“第一书记”何国权、村支部书记彭中琼与复兴街道兽医站站长、柿坪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李奎却倒在了这条路上。他们,还没来得及看看为村民安装的路灯照亮大家出行的情形。
  “他们就像这路灯,照亮了柿坪村的脱贫路,直至耗尽生命最后的能量……”7月1日,3名殉职扶贫干部生前同事和复兴街道党员干部,向记者讲述起柿坪村的脱贫攻坚战。
  打通两条沿峡谷上山的路
  柿坪村虽距离县城8公里,城(口)巫(溪)路越境而过,但全村326户村民,仅有10来户居住在城巫路附近,大多数村民散住在沿张家坪、季龙溪两条峡谷的深山里。
  2014年,柿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4425元,有建卡贫困户44户195人,住的全是土坯房或木架屋,饮水安全问题大、脱贫产业也没成型。
  “路不通,思想就不通,产业也就兴不起来。”2015年10月,复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田超刚任柿坪村“第一书记”,彭中琼就抛出自己的想法,得把道路、饮水的问题解决了,“先做几件让老百姓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儿。”
  按照彭中琼的思路,柿坪村先着手畅通沿张家坪、季龙溪两条峡谷上山的路;接着打通社与社的连接路;然后针对生产、生活修建生产便道;最后依托建好的道路,推进饮水问题的解决。
  经过两年奋战,柿坪村新建村级公路3公里,硬化公路11公里,人行便道硬化6.5公里;新建饮水池2处,铺设饮水管道2公里,初步解决了贫困户出行难和饮水难问题。
  在四组大垭口(地名),记者看到一条新修的泥路蜿蜒着向山下延伸。村民韦达伟说,这条路不但解决了四组的出行问题,还将连接城巫路,形成环线。
  “本打算上山搞养殖场,可父母担心我在山上娶不到媳妇,于是我10年前就下山修了房子结了婚。”32岁的韦达伟告诉记者,现在路通了,山上生态好,他又想上山养山地鸡,“可惜路还没硬化,何书记、彭书记却走了……”
  今年初,田超外派学习,何国权接任柿坪村“第一书记”。入村调研不久,何国权就提出修建这条连接城巫路的环线,同时打通风竹垭(地名)连接友谊村的两公里道路。
  复兴街道党工委书记庞飞说,为这两条路,何国权找过他多次,可现在道路还未及动工,何国权却走了,“我们会将他的规划变成现实。”
  发展产业为民增收
  就像彭中琼说的那样,道路修上山后,群众思想真的通了,都愿意流转出土地来发展产业,也有不少企业老板看中了山上良好的植被和生态。
  今年4月,何国权、彭中琼前往四川简阳市考察学习核桃基地建设。回来后,他们引来文韬有限公司,在山上流转约1700亩土地种植核桃。
  “光企业老板赚钱不行,村民也得一样有钱挣。”彭中琼提出,要将产业发展与村民的利益捆绑起来,“贫困户脱贫、群众增收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前不久,企业老板赵久益投资300万元,在山上建设南方草场养肉牛。何国权与彭中琼提出两个条件:一是限制养殖规模,保护好生态;二是捆绑利益,保证村民收益。
  现在,赵久益的肉牛养殖规模控制在500头内,政府配套的130万元资金,40%作为土地流转户入股资金、10%作为村集体入股资金,村民与集体参与经营分红。
  保住高山生态、保护村民利益,也就有了产业发展的群众基础。
  山地鸡养殖大户张良桥说,有了党员、干部和群众支持,他现在每年出栏山地鸡达1万只,“发展如此迅猛,真得感谢胖子‘眼镜’的技术支持。”
  张良桥提到的胖子“眼镜”就是李奎。前不久,为预防疫情发生,李奎全副武装来到张良桥的养殖场为山地鸡注射疫苗。张良桥说,那么多的鸡啊,李奎硬是几小时不喝水在鸡舍里忙碌,那臭味、那热气,一般的人受不了。
  “埋头干事,不提要求。”复兴街道办事处主任田君说,李奎唯一一次提要求,就是要求配备电筒和筒靴。田君很疑惑,“要电筒干啥呢?”
  李奎说,养殖场的鸡打疫苗容易,可村民的鸡白天满山遍野跑,只能晚上打着电筒抓到鸡再打疫苗。他说,打漏一只鸡,就多一分发生疫情的危险。
  柿坪村主任焦国中称,正因为何国权、李奎、彭中琼的努力,现在全村发展山猪、山地鸡、山羊等专业合作社10个,组织入社村民100人,带动农户50户增收。
  民生服务温暖民心
  “一直想请何书记、彭书记到家里坐坐。”一位柿坪村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住户哽咽着说。这个安置点住着24户搬迁户,他们告诉记者,以前住在高山上,夏天怕暴雨洪灾、冷天冰冻缺水喝。现在下了山,读书、看病、出行、用水都方便。他们噙着泪水说:我们日子过好了,他们却走了。
  据了解,柿坪村建成的集中安置点,可解决176户616人“住房难”问题,既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又减轻了高山生态压力。
  此外,彭中琼还主张根据搬迁户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采取分散安置与集中安置相结合、就地就近搬迁的安置方式,推进44户贫困户的危旧房改造。
  “点面结合整治村容村貌。”在彭中琼看来,作为城郊村,院落脏乱差,不只是影响生活质量、滋生疾病,还影响城口县城的形象。
  两年前,张家湾河沟矿渣成堆,白色垃圾遍地都是。一到夏天,蚊子满天飞,威胁着村民的健康。彭中琼接连3次深夜召开坝坝会,20多户居民才同意整治院落,并同时推进了张家湾、季龙溪院坝的整治,建起了村文体广场。好多当初反对整治的村民,现在都成了跳坝坝舞最积极的人,她们都说感谢彭书记“脸皮厚”,给他们反复做工作,为他们美化了院落。
  这几年,柿坪村改建了柿坪小学,新建了柿坪卫生室,还针对贫困户积极推进“整治居住环境,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活动和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改变了村容村貌,培育了贫困群众健康生活习惯。
  “稳定脱贫才是关键。”2016年底,柿坪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03元,柿坪村实现整村脱贫,44户贫困户越线脱贫。今年,何国权、彭中琼、李奎与村支两委一班人坚持巩固脱贫成果,依然忙碌在柿坪村的高山峡谷间。令人惋惜的是,他们3人却倒在了脱贫路上。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