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小周迅"入了南少林寺,她到底是为了哪般 (Read 105 times)

member
Activity: 63
Merit: 10

到了重庆四面山,周部长说,四面山有座少林寺,应该去看看。于是,与“小周迅”一起去了这座双峰寺——重庆少林寺。
四面山少林寺位于中山镇白鹤村,地处渝川黔三省市交界处之四面山麓,由原双峰寺扩建而成。双峰寺原名景德寺,为西南少有之古代寺庙。双峰寺应始建于宋景德年间,寺名为朝廷所赐。四面山少林寺于2012年春在原双峰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2015年秋落成。迎请泉州少林寺高僧入寺执掌,传承禅宗佛法及少林武术,更名为四面山少林寺。建成后的四面山少林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文殊阁、普贤殿、准提殿、藏经阁等殿宇。
相传当年凡要到江津中山古镇双峰寺出家者,均须能背起这样一块大石,修上一级石梯,才能受戒当和尚。寺庙旁边拥有保存完好的主持墓5座,明代和尚墓155座的庞大古墓群。

该寺曾在太合场开办“书院头”学校一所,在寺庙方圆数十里范围内置有大量庙产。鼎盛时期单武僧就达五百人,古以来就有“上有双峰(寺)下有朱杨(寺)”之说,是贵州习水、四川合江、重庆江津、綦江等临近地区现今少有的保存完好的复式四合院禅宗大寺庙。寺院里收入了许多爱好武术的小和尚,深得人们的喜欢。
据碑刻记载,寺中和尚有四川和贵州两派,天长日久,两派矛盾日渐尖锐,最终发展到为了争夺主持之位而进行搏斗。贵州派力单势弱,派一人回贵州求援,师傅在其手心写一“火”字,意为“火速回渝”,但该弟子未问清楚,回到双峰寺,将手心之字拿给众人看,大家见其手心写一“火字,皆以为“打不赢,用火攻”,于是,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贵州派弟子一把火把寺庙烧得所剩无几。该寺现保存完好的三大殿和其它古建筑均为后来重建,但距今也有数百年历史。

传说很久以前,在一个山村里住着一对夫妻,男主人姓张,夫妻二人恩恩爱爱,性情善良,乐善好施,左右邻居赞不绝口。但夫妻二人年近中年,膝下却无子女。夫妻二人爬山涉水来到双峰寺烧香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回家后,张妻果然怀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张妻在床上痛苦的挣扎着……话说双峰寺内,一日,主持掌老召集全寺僧人聚于大殿上,烧香拜佛后,掌老正襟危坐轻声说道:“众位弟子,老纳现已功德圆满,即将升天。”众人防声大哭。主持掌老又叮咐道:“老纳升天后,请将吾尸体置于屋内锁好,当寺内鼓不打自鸣,钟不敲自响时,吾会自己回来处理尸体的。”说完后就圆寂了。
双峰寺宝刹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是镇域内现存规模最大、年代最久、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寺庙。古寺座南向北,四周山脉环抱,视野开阔环境优美。远看双峰山脉,尤如一朵正在开放的荷花,古寺融入其中,浑然天成,让人有一种此间风水宝地,世上难寻的感慨。

“ 小周迅”生性好动,她在来的路上说,她喜欢这里的小和尚。人,要有一颗平常心,必须克服浮躁冷漠、急功近利,才能有所悟,才能进入空灵的境界。或许,时下有太多令精神压抑的事情,或许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已经让我们太多人麻木了,心静不下来。不过当面对佛像时,依旧感到有一种心灵解脱的宁静。
走进了这里,你才知道,人生苦短,有太多的磨难,“日面佛,月面佛。”所谓日面佛,寿命为1800岁,而月面佛,寿命只有一昼夜。1800岁也好,一昼夜也好,都是佛,佛本无相,何必执着于肉身,执着于滚滚红尘。
人,最难抵御的是诱惑。佛法在人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世间兔角是不存在的,耗尽心血去寻找一件本来就不存在的实物,到头来也是一场空,然而,菩提本来也是一种烦恼,如果用烦恼去追寻烦恼,那么,烦恼真的那么烦恼吗?
佛教中谈论到色与空二个字比较多,特别是《心经》里面讲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那么色与空究竟是什么?
人的心之外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人的肉体和自然界。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是有形的,可以看到和感觉到,这就被称为“色”。那么这个世界是怎么来的呢,释迦牟尼佛回答说是由四大因素构成的。四大因素为“地、水、火、风”。四大因素是由于因缘和合构成万物,又因为因缘复归和还原于四大因素。这种还原和复归被称为“空”。空并不是完全空,是物质运动变化着叫空,比如水是我们肉眼能够看见的,这就是色,但是,水能够变成空气,我们的肉眼是看不见了,好象是空,

我喜欢“看空不空”“看色不色”的思想,就象我们看一幢房子,房子是有砖、木、石、水泥、石灰等材料的组合才叫房子,离开这些组合材料就不成其为房子,房子这一名称也只不过是我们主观思想的产物,暂时的因缘和合。
习武强身是自古有之。但,谁解其中味?佛教讲五蕴皆空,即色、受、想、行、识。这里色就是指有形物质,受、想、行、识是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要破除我执,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也得看空。又比如佛教讲六根清净,即眼、耳、鼻、舌、身、意。六尘不染,即色、声、香、味、触、法。因缘和合,没有必要主观上常常执着个我,佛教更多的是注重自我的高度修养方法来达到无我的境界,释迦牟尼是用生命变化、物质运动的宇宙观来告诉我们人类,不要有过多的执着自我,不要有过多的主观思想,超越了这些你就不会有许多的痛苦折磨,这就是缘起性空,成佛的道理。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有这样一名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形相,显现于外可以眼见的被生成、变化的某些物质现象而言。色虽有形相可以看得到,但凡是可以看得到的相,都是从众生的虚妄心里变现出来的虚妄相,是空的。
“小周迅”说她喜欢这里的空。不仅仅是可爱的小和尚,也是这里空旷宏大的建筑。
我记得有一个小和尚的故事,他们在在争论寺前的幡旗飘动,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在动,六祖慧能法师告诉他们,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自己的心动,当你的心到了寂静的境界,就会如如空明,所以佛教讲缘起性空。你明白万物都是暂时的因缘和合,不去执着它,更重要的是不去执着个我,回到你没有主观的原来的我,就是缘起性空。

小周迅喜欢这里的“大同”和“大空”之美。原始佛教的意义只是摆脱自我,到了大乘佛教时期,对色空观有了发展,提出大体同悲,普度众生,我是佛,人人都是佛,后来龙树等提出了中观思想,也叫中道思想,宇宙万物的真实相是空,亦是中道。
柔与刚,阴与阳,男与女,世间一些人,虽已看破虚幻实质,但因不了解缘起因果,认为世界一切既然都是虚幻的,人生、事业最终必然归于毁灭,生存全无意义,整天喊:“空啊,空啊!”便不顾社会道德,放纵身心为所欲为。懂得万物虽空,但缘起因果还在不断延续.....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