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警惕“伊斯兰国”变种再度“复活” (Read 135 times)

member
Activity: 79
Merit: 10
原标题:警惕“伊斯兰国”变种再度“复活”
被炸毁的努里清真寺。(来源:SKY)
刚刚过去的6月,伊拉克国防部宣布从“伊斯兰国”极端组织手中全面解放摩苏尔市。摩苏尔市对“伊斯兰国”具有重大意义,其中的努里清真寺不仅是“伊斯兰国”建国之地,更是“伊斯兰国”的精神支柱。在“伊斯兰国”不久前炸毁努里清真寺展现其玉石俱焚的姿态后,伊拉克军方重夺努里清真寺,象征着“伊斯兰国”在中东败局已定。
不过,近段时间以来,“伊斯兰国”在西欧、北欧、西亚、东南亚等地制造多起恐怖事件,恐怖主义的蔓延之势仍不可忽视。“伊斯兰国”是否气数已尽?“后伊斯兰国”时代,国际恐怖主义将有何走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联给海外网(m.haiwianet.cn)撰文分析。
----------------------------
三年前,当“伊斯兰国”首领巴格达迪站在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的努里大清真寺讲坛上向他的追随者自封哈里发时,他一定不会想到当时如日中天的“伊国”组织竟会从此由盛而衰,几近垮台。6月29日,随着伊拉克军方重新夺回努里大清真寺,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发表声明称:“努里清真寺和哈德巴宣礼塔重新回到人民的手中,标志着虚假的‘伊斯兰国’的终结。我们将继续跟‘伊斯兰国’战斗,直到最后一个恐怖分子被打死或受到审判为止。”与此同时,获得美国支持、由库尔德族与阿拉伯民兵组成的“叙利亚民主力量”在6月6日攻入“伊国”位于叙利亚的“首都”拉卡后,控制了东、西和北部地区,切断了在拉卡的“伊国”组织的最后退路。即便稍早有关巴格达迪已于俄军5月底空袭拉卡时身亡的传言至今未能证实,但摩苏尔的完全解放和拉卡的围城,基本可以断言“伊斯兰国”的败局已不可扭转,中东地区的“后伊斯兰国”时代即将到来。
无疑,伊拉克军方应该为眼前的军事胜利大声欢呼,叙利亚当局及反对派也值得为其境内的“伊斯兰国”的节节败退感到欢欣鼓舞,周边国家如土耳其、伊朗、沙特阿拉伯以及俄罗斯和美国等域外国家同样有理由为各自在打击“伊斯兰国”武装的斗争中所取得的胜利而大肆庆祝。事实证明,只要国际社会团结一心,协同合作,就算没有联合统一的反恐指挥中心,同样能够以各自的力量迫使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极端恐怖主义组织无处遁逃。
然而,对伊拉克和叙利亚政府和人民而言,他们收获的可能仅仅只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园,战后重建将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紧迫任务。对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而言,“伊斯兰国”可以从组织上予以消灭,但其极端主义的意识形态,以及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混乱的地区局势,则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清除。
“伊国”组织不是新生事物,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国攻城掠地,主要还是得益于中东地区固有的教派、族群对立以及混乱的内外局势。 因此,“后伊斯兰国时代”中东地区反恐局势的演变,仍然离不开对以下三个因素的观察:
一、“伊国”组织本身的结构可能会迅速瓦解,但深受“伊国”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影响的个体则遍布各地 ,而且随着外来参战人员陆续返回各自的国家,“伊国”的极端主义和激进主义思想也会随之扩散到世界各地,这是当前世界各国、特别是欧洲、南亚、东南亚地区频繁爆发恐怖袭击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当前菲律宾马拉维市极端分子与“伊国”的关联,但至少许多类似的组织声称他们支持“伊斯兰国”的举动,则充分说明世界各地的激进武装深受“伊国”激进伊斯兰主义的影响应是基本事实。过去两年欧洲主要国家遭遇多次恐袭,其中一些犯案者公开效忠“伊国”组织,给当地社会的稳定带来新挑战。
二、极端主义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并没有根本性改变,教派矛盾和对立,是中东地区形形色色的极端主义组织成长的先天环境。 伊拉克什叶派掌权引发的逊尼派穆斯林的不满和被边缘化,至今未有改善;叙利亚内战正酣,处于少数的阿拉维派巴沙尔当局与逊尼派和库尔德族的反对派力量不共戴天;也门内战中的什叶派胡塞武装力量与逊尼派当局的对抗,并没有在外来力量卷入后有所缓解;埃及军事政变后,穆斯林兄弟会被打入地下,国内极端主义武装组织发起的暴力行动屡屡见诸报端。教派冲突不能缓解,中东有关国家断无宁日。
三、近年来“阿拉伯之春”带来的局势动荡未见改观,经济发展停滞、社会对立加剧,地区局势日益紧张。 不仅叙利亚、也门、利比亚等国内战仍在进行,而且伊拉克、埃及等国的局势也不稳定,这给外部势力介入本地事务、竞相寻找和扶植代理人提供了便利。“伊国”组织在2013年的异军突起,就是在各路豪强竞相插手本地事务之际,利用外部势力之间的矛盾乘势坐大。如今,美俄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分歧一如既往,沙特与伊朗在也门的对抗方兴未艾,土耳其、卡塔尔与沙特、埃及之间的矛盾随沙特等国发起的针对卡塔尔的断交危机而有扩大之势,美国威胁要对伊朗采取单方面行动,而伊朗则加紧与俄罗斯的联系,拉拢和改善与土耳其、卡塔尔的关系,以色列也在地区乱局中不时出手打击长期的对手叙利亚……。一个四分五裂的国际社会,如何有效、有力地应对本地区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势力的挑战?
打散“伊国”组织相对容易,彻底根除伊国组织的思想渊源则要困难许多。 “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失败,除给两国人民和本地区其他国家带来一丝希望外,就反恐领域而言,或给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带来新的挑战。“伊国”组织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所盘踞的地区,除摩苏尔和拉卡等主要城市外,基本都是沙漠地带,并不能持久生存。被打散和击退的恐怖分子和极端分子,极有可能进入周边其它国家。即便远在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尼等国,最近几个月也有报道指,两国警方在各自国内发现试图加入“伊国”组织的极端分子和自我激进者,进一步的审查往往都能看到与“伊斯兰国”联系的蛛丝马迹,从而再度证明“伊国”组织带来的极端主义危害,早已超出伊拉克和叙利亚本身而不断转移到其他国家。
显然,“伊斯兰国”的失败,并不必然导致极端主义的消失,相反,后者更有可能转入其他国家或者在本地潜伏下来,如果现有的社会基础得不到根本改变,则未来变种的“伊国”组织如同它之前取代基地组织一样,会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 这并非杞人忧天,而是某种历史规律。
回顾以往反恐历史不能发现,国际社会应该真正认识到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是全世界的公敌,在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斗争中,各国不应持有双重标准、甚至相互拆台,而应在联合国的主导下,摈除歧见、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极端主义存在的国际环境才能改变,恐怖分子才会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世界反恐斗争才能取得持久胜利。
(王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海外网特约评论员)
Jump to: